據APP專項治理工作組專家何延哲表示,他們在對用戶常用的千餘款APP進行檢測時,還沒有發現哪一款APP偷聽。但是,APP偷聽在技術上可行,只是在商業上沒必要。
何延哲指出,APP偷聽在理論上是可行的,只要打開手機的錄音權限,就可以實現錄音。不過,手機作業系統會針對錄音權限設置開關和提醒,這樣就很容易被發現,讓錄音變得不太容易隱蔽。「一旦被發現,就會形成實錘,未經用戶允許收集個人敏感信息會觸犯法律。冒如此大的風險,去推送一條廣告,對商家來說得不償失。」何延哲認為,偷聽還會形成大量的語音信息,這些語音信息要存儲起來,再去篩選提取,成本太高。
何延哲表示,當你走進一家耐克店後,刷朋友圈發現推送了一條耐克的廣告,就覺得會有問題(被偷聽)。但事實上可能是耐克給全國10億網民都推送了這條廣告,只不過恰好你在店裡而已。
對於精準推送的個性化廣告,現在有畫像和追蹤的技術,完全可以做到知道你想買什麼或猜到你想買什麼。何延哲表示,但他也指出:「《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提出,可以給用戶畫像,推送廣告,但用戶有知情權、控制權、刪除權。」
免責聲明:凡標註轉載/編譯字樣內容並非本站原創,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7596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