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網友提問杜拜這麼有錢,為啥中國人都不願意去?對此,我們認為,這個問題是錯誤的,在杜拜起碼有30萬中國人,而當地人也只有45萬人。同時,每年到杜拜觀光旅遊的中國人有很多。不過,中國遊客玩幾天就走了,沒人願意長期居留這倒是真的。而中國人要想在杜拜經商,成為成功的商人則是非常困難的。杜拜的確很有錢,以前靠賣石油,後來賣房產,現在搞旅遊,但這些錢是當地土豪的,和咱中國人沒有半毛關係。
在杜拜有一個匯聚華人的大型商場,叫中國龍城,裡面基本都是中國商戶,賣的是中國商品。過去中國人到杜拜經商是要有人來擔保的,現在沒什麼人擔保照樣可以經營業務。但據杜拜經商的華人講,龍城裡平時很冷清,來來往往都是華人,商戶做的也都是中國遊客的生意。於是就發生了國內發貨到杜拜,然後又被中國遊客買回中國的怪事情發生。
雖然,現在杜拜還擁有大量中國人,但是近幾年到杜拜去做生意的中國人越來越少,這倒是比較真實的。中國商人越來越不願意去杜拜經商發展,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氣候原因,杜拜夏季溫度很高,中午達到47-50攝氏度,跟中國國內環境相比,差異較大,很多人來杜拜玩幾天可以,但長期居住下來,卻適應不了這樣的環境。此外,還有宗教原因,杜拜是穆斯林國家,宗教氛圍極濃,這種文化的差異性,使漢族人很難實質性的融入到當地的社會中。
第二,飲食方面有差異,印度和巴基斯坦人數佔杜拜70%以上,中國人吃不慣中東餐食和印巴餐,而除了龍城以外,其他地方就找不到中餐館了。在杜拜往往是中國人住在一個單一的區域內。此外,語言上也有巨大差異性,在杜拜的中國人通常不習慣講阿拉伯語和英語,而當地官方語言就是阿拉伯語和英語,在杜拜經商的華人與當地人溝通存在語言障礙,所以,很難融入到當地主流社會中去。
第三,等級制度的原因,在杜拜人是有等級的,站在金字塔頂端的是杜拜本地人,通常在政府機構或國企上班。二等就是歐美人,歐美人在杜拜住最奢華的社區,有世界最高的公寓樓,杜拜最好的沙灘等。三等就是印度人,印度人在杜拜做著很低賤的工作,但是印度人精通阿拉伯語和英語,所以也有一部分人發家致富。而排在第四的才是中國人,中國人很難融入當地,所以也只能在那個龍城周邊生活,由於傳說杜拜遍地是黃金,所以中國人過來一探究竟。其實在杜拜謀生的中國人有很多,但真正發財的人基本沒有。杜拜的遍地黃金是當地人的,這裡的財富與中國人無關。
第四,文化差異性不同,杜拜遠沒有外界吹噓的那麼好,待幾天新鮮勁一過就很無聊了,穆斯林國家夜生活很少又單調,沒有國內那麼多娛設施,每天只能早早的洗完澡就睡覺。更關鍵的是,就算你忍受了這樣的單調而又艱苦生活,在杜拜經商賺到了錢,恐怕也很難通過正規渠道帶走,制度設計就是讓你把錢用完再走,或者你可以冒險走地下渠道。
事實上,並不是說中國人不愛去杜拜,而是中國商人很難長期在杜拜尋找到歸屬感,也很難找到定位,更難以發展得很好。那邊國人生活區域僅限於龍城附近,而且杜拜人的等級也劃分清楚,當地中國人的社會地位並不高,也難融入到主流社會中去。很多中國商人呆在杜拜只是做做世界各國旅客的生意或者自己人的生意,要想賺錢難度也有大。就算你通過聰明才智賺到了點錢,杜拜當局也試圖讓你把這錢在當地消費,要想通過正常途徑帶回母國是非常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