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遊部近日通過其官方網站公告,對覆核檢查嚴重不達標或存在嚴重問題的7家5A級旅遊景區進行通報,其中,給予山西省晉中市喬家大院景區取消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處理。
喬家大院被摘牌引熱議 「改制」再成焦點
通過微熱點(wrd.cn)數據統計發現,7月31日至8月12日,「喬家大院『摘牌』」全網信息量達10.7萬條,其中6.8萬條信息來源於微博,佔全部信息的63.12%,可見微博是「喬家大院『摘牌』」傳播的主要平臺。
「喬家大院『摘牌』」在微博引起了廣泛討論,微博話題#被撤5a景區的喬家大院#閱讀量達到3億,討論量達到1.2萬,表明網民對「喬家大院『摘牌』」尤為關注。
從信息走勢圖可以看出,7月31日,文旅部通報發布之後相關信息大量增加,直至8月2日達到峰值,當日信息量達3.3萬條。
喬家大院改制前後經歷了九年,在質疑聲中由國有控股轉為國有參股。雖然中新網2017年9月曾發文肯定喬家大院改制,但並未平息「國有變民營」的質疑聲。經歷了取消門票優惠和新三板摘牌等事件,喬家大院被摘牌又將「改制」問題重新推上風口浪尖。
地方政府緊急整改 新聞媒體剖析原因
在文旅部發布給予山西省晉中市喬家大院景區取消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處理決定後,祁縣文化和旅遊局、晉中市政府乃至山西省書記、省長都對此事做了回應,山西省副省長張復明還於8月9日深入祁縣喬家大院景區檢查督導相關工作,可見此事已經引起了當地政府的高度重視。
對於喬家大院被摘牌,媒體也深入剖析了其中的原因。光明日報發文《喬家大院「被摘牌」警示了什麼》,文章認為喬家大院在通過5A級景區驗收後,「目光變得短視,管理變得鬆懈」,不重視遊客體驗,甚至還產生了地方保護主義思想,這些都導致了喬家大院被摘牌。澎湃新聞發表的《喬家大院5A景區「摘牌」,到底什麼問題?》則列出了「門票貴」「商業氣息嚴重」「擴建人工景點充數」等問題。
由此可見,輿論認為喬家大院整改應以提高遊客體驗為主,降低門票價格、減少商業氣息、最大程度保持景區原貌,讓遊客真正感受到晉商文化。
主流媒體發起投票 景區商業化同質化堪憂
正因為喬家大院的影響力,所以此次被「摘牌」,也引起了@人民日報 、@央視新聞 、@中國新聞網 等主流媒體的關注。
@人民日報 發起了小調查「旅遊你最在意的是什麼?」,共有10.5萬人參與投票,從投票結果可以看出,除了旅行的伴侶,網民更關心景色是否優美和當地的特色美食。
@頭條新聞 發起的「你覺得現在國內5A景區有過度商業開發的嫌疑嗎?」投票中,5.5萬人參與了投票,其中87.4%的微博網友選擇了「大部分有」,可見5A級景區過度商業化開發不止「喬家大院」一家。
從該微博下的網民評論中可以發現,網民在吐槽景區商業化嚴重的同時還提出了另一個問題——景區同質化。
明明是不同的坐標,可是放眼望去,一樣的「義烏製造」,一樣的網紅爆款,讓出門尋找新鮮的遊客大失所望。由此可見,各個知名景區在開發旅遊特色產品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挖掘景區特色 胸懷崇敬之情
並不是所有的景區都是「複製粘貼」的「義烏製造」,在旅遊文創的路上,諸多先行者結合景區自身的特點,也開發出不少「叫好又賣座」的作品。
在旅遊文創領域最突出的就是中華文化大IP之一的故宮。從2014年開始,故宮以「感覺自己萌萌噠的雍正」打頭陣,走賣萌路線。隨後就開啟了網紅文創商品的開關,先後售賣了一系列以故宮為主題的產品,文創產品銷售額從2013年的6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近10億元,2017年更是高達15億元。
故宮文創產品的成功原因在於,摒棄了以往「旅遊紀念品」只是刻上景區名字等「複製粘貼」的流水線做法,轉而將其變為「能帶走的風景」,賦予產品獨一無二的「故宮」特質,讓遊客覺得此行不虛。
對於喬家大院等景區來說,以往的「旅遊紀念品」產品附加值並不高,而價格卻不低,甚至千篇一律,遊客當然不買帳。而如果通過深挖景區內涵,推出系列文創產品,賦予產品「獨一無二」的景區特色,這才是旅遊文創產品應有的表現,這才是能夠讓遊客心甘情願購買的「旅遊紀念品」。
喬家大院作為具有豐厚歷史底蘊的古建築,完全可以開發和「票號」相關的周邊商品,開發相關的旅遊演藝作品,或者給遊客更好的沉浸式體驗——實景模擬票號經營……
總之,景區經濟不可只依賴門票,要放眼全域旅遊,促進文旅結合,實現多元化發展。更重要的是,旅遊景區的管理者們要有一顆崇敬文化之心,不要把眼睛只盯在錢上,沾染了銅臭氣的景區,一定逃脫不了被旅遊者拋棄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