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灣區樞紐 萬象羅湖值得期待

2020-12-25 南方新聞網

站在寶能中心眺望,如今羅湖區筍崗—清水河重點片區,塔吊林立、機器轟鳴,曾經的「中國第一倉」,正朝著站城一體、產城融合的科技新城邁進。筍崗—清水河重點片區的轉變,正是羅湖區蝶變的縮影。

10月22日,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召開後不久,羅湖區率先舉行產業空間推介暨招商大會,大手筆拿出位於筍崗—清水河重點片區的24.4公頃土地,用於全球招商。日前,羅湖區委書記羅育德在該片區接受專訪,暢談如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

羅育德表示,羅湖區將以「灣區樞紐、萬象羅湖」作為新發展定位,構建「一主兩區三帶」發展格局,在推動建設用地地上、地表、地下分設使用權等方面先行先試,「我們將搶抓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範區和綜合改革試點三大歷史機遇,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搶抓機遇、乘勢而上、感恩奮進,在新起點上推動羅湖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南方日報記者 夏凡 統籌:呂冰冰

關於營商環境

做到「有事服務、無事不擾」,形成營商環境高地

南方日報: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召開後不久,羅湖在全市率先召開招商大會,是出於怎樣的考慮?

羅育德:習近平總書記對經濟特區建設寄予厚望,希望經濟特區廣大幹部群眾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努力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努力創造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蹟!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振奮人心,給我們吹響了奮進的號角。只有實幹才能夢想成真。羅湖作為「特區長子」和改革開放先行區,以實際行動率先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是我們的使命所系、職責所在。舉辦招商大會,就是我們狠抓落實的具體行動之一。

招商大會獲得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我們在10多個網絡平臺同步直播,吸引超過700萬人次在線觀看。當天,有12家重點企業與羅湖籤約,落地項目總產值超過1200多億元。當了解到羅湖未來還將釋放150多萬平方米土地資源和990多萬平方米產業空間,會後很多優質企業紛紛與我們對接洽談,希望在羅湖這片熱土投資興業。

南方日報:招商大會上,12家百億級企業籤約落戶,產值超千億。羅湖對企業的吸引力體現在哪裡?

羅育德:在我看來,這麼多企業願意來羅湖發展,有空間只是一方面因素,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看中了羅湖的營商環境。

企業和企業家是羅湖的寶貴資源,我們任何時候都要尊重企業家、厚待投資者、服務納稅人,要始終以最大的誠意、最優的環境、最好的生態支持企業發展。我們是這樣說,也實實在在是這樣做的。

比如,為了服務好企業,我們專門成立了企業服務中心,建立了政企服務平臺,建立了區領導掛點聯繫服務企業機制,新修訂了產業扶持政策,做到「用心用情、精細精準,有事服務、無事不擾」,為企業提供全流程、全周期、全方位服務。此外,羅湖豐富優質的醫療、教育資源,也為企業人才提供了全方位保障。

現在的羅湖,已經變身為公共資源、營商環境的「高地」和營商成本的「窪地」。所以,我覺得現在已經到了重新定義羅湖的時候,羅湖的蝶變就在眼前,未來更值得期待。

關於城市更新

探索建設用地「地上、地表、地下」分設使用權

南方日報:高密度建成區要突破空間瓶頸,城市更新是關鍵一招。在城市更新方面,羅湖有哪些最新舉措?

羅育德: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大會上講話指出,經過40年高速發展,深圳經濟特區城市空間結構、生產方式、組織形態和運行機制發生深刻變革,面臨城市治理承壓明顯、發展空間不足等諸多挑戰。

我們對於總書記的講話感觸特別深。羅湖作為深圳最早的建成區,最先遇到土地空間不足的瓶頸。為突破困境,2015年8月,深圳市委、市政府決定率先在羅湖進行城市更新改革試點。我們通過加強統籌,提高決策效率;整合平臺,降低協調成本;再造流程,壓縮審批時限;完善制度,確保有章可循等創新舉措,推動更新提速提效,累計釋放土地空間108公頃,為羅湖振興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這些年,羅湖仿佛又回到特區創業之初的火熱場景,城市在加速生長,幹部群眾也充滿幹勁。筍崗—清水河片區到處塔吊林立、機器轟鳴,一幅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到處充滿希望、充滿無限可能。這些變化,正是因為我們解決了發展空間不足的問題。

這次綜合改革試點方案,提出要提升城市空間統籌管理水平,明確了很多具體改革要求。我們將緊緊圍繞首批綜合授權事項清單,在推動建設用地地上、地表、地下分設使用權等方面先行先試,為高密度建成區突破空間瓶頸,做出新的改革探索。

關於民生幸福

繼續發力「醫改」「教改」,讓群眾獲得感成色更足

南方日報:對標「民生幸福標杆」,羅湖將在哪些方面補短板,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指數?

羅育德:生活過得好不好,人民最有發言權。我們在抓工作、謀發展時,始終把人民擺在心中最高的位置。

針對羅湖最先開發但早期規劃不足導致的民生短板和歷史舊帳,我們在城市更新過程中,特別注重「一攬子」補齊,已完成規劃批覆的更新項目中,將新增一大批公共服務設施,包括18所學校、16個社康、49萬平方米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等。

我們還從2018年開始,推出了「找短板、補欠帳、惠民生」三年行動計劃,聚焦教育、醫療、交通、住房等十大領域,累計投入約200億元,實施了136個民生項目。

未來,我們將在供給側持續發力,構建更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體系。一方面繼續擦亮羅湖「醫改」「教改」品牌,加快推進市人民醫院周邊片區城市更新,以及深圳中學周邊用地整合工作,做大做強優質民生資源。另一方面盯緊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包括就業、養老、託幼等領域,繼續加大投入,多辦成一些民生好事、實事。

關於未來發展

構建「一主兩區三帶」發展格局

南方日報:您提到羅湖需要重新被定義,城區價值需要再次被發現。未來羅湖城區發展新定位是什麼?

羅育德:現在我們對城區發展定位又有了一些新的思考,那就是「灣區樞紐、萬象羅湖」。

定位為「灣區樞紐」:首先,羅湖位於深圳中部,區位優勢突出,交通通達便捷,是全市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中優」部分的核心區域和關鍵節點。其次,羅湖與香港地緣相近、人緣相親、山水相連,擁有羅湖、文錦渡、蓮塘三大口岸,是深港連接的「情感碼頭」、是深港合作的重要區域、是港人來深工作生活的首選地。同時,目前15分鐘一班的廣深動車,以及全面改造升級後的深圳火車站,和正在建設中的羅湖北站,讓即將接入全國高鐵網的羅湖,更有條件成為連通廣深港、輻射珠三角、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樞紐。

定位為「萬象羅湖」:羅湖作為深圳最早的建成區和金融中心、商業中心,她是時尚的、多元的、包羅萬象的。在這裡,既有中國味道,也有國際元素;既有「一山四湖」的生態基底,也有高樓林立的都市風情;既有高端的頂級商圈萬象城,也有充滿人間煙火氣的東門老街;既有享譽全國的黃金珠寶、工藝美術特色產業,也有大街小巷美食飄香、娛樂購物的消費積澱;既有優質的教育醫療資源,也有高效的政務服務。可以說,傳統與現代在這裡交匯,自然與城市在這裡共融,工作與生活在這裡結合,羅湖就是包羅萬象、宜居宜業的理想家園。

南方日報:搶抓「雙區」建設、綜合改革試點等重大發展機遇,羅湖有哪些具體舉措?

羅育德:我們構建了「一主兩區三帶」發展格局,來承載羅湖未來的發展,也就是:深南總部經濟主廊道,國際消費服務核心區和文化生態休閒區,深港口岸經濟帶、紅嶺新興金融產業帶和大梧桐新興產業帶。

這裡給大家介紹兩個具體的抓手和載體。一是建設深港口岸經濟帶。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大會上講話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深圳是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引擎。而羅湖擁有深圳最大最多的口岸群,在對接服務香港方面優勢明顯。我們致力探索深港深度合作新路徑,推動基礎設施「硬連通」和體制機制「軟連通」,打造集外貿、旅遊、消費、專業服務於一體的口岸經濟新模式。二是推進筆架山河全域復明工程。這個項目規劃總建築面積374萬平方米,將實現羅湖城區功能格局的全面重塑。我們將通過城市重點單元更新改造,統籌推動整治河道環境、培育都市產業、縫合城市功能等,打造成為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標杆項目。

南方日報:未來,羅湖將在哪些方面進一步落實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

羅育德:我們將在六個方面集中發力,讓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在羅湖落地生根、結出碩果。

一是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做大做強總部經濟,強化金融業、商貿業、商務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四大主導產業。二是搶抓綜合改革試點機遇,爭取在香港「過境」土地開發、境外專業人才執業、國際新藥準入等方面率先取得成果。三是融入國家擴大開放戰略,高水平建設深港口岸經濟帶、金融開放創新試驗區和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核心區。四是探索超大型城市治理經驗,將漁邨社區治理樣本逐步在全區推廣,走出一條超大型城市治理的新路徑。五是打造民生幸福標杆,盯緊「民生七優」的目標,持續做強羅湖民生領域優勢。六是全面加強黨的建設,為羅湖的發展提供堅強政治保障。

我們將搶抓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和綜合改革試點三大歷史機遇,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搶抓機遇、乘勢而上、感恩奮進,在新起點上推動羅湖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記者觀察

羅湖是什麼

書寫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年的歷史,有一塊繞不開的土地——羅湖。

羅湖是什麼?

過去,羅湖是改革開放的先行者,全國首個萬元戶村、土地拍賣第一槌等「全國第一」在這裡誕生;現在,羅湖是意氣風發的進取者,羅湖醫改、羅湖教改、基層治理改革成為一張張名片;未來,羅湖仍是低調內涵的實力派,通過城市更新加速釋放空間,構建「一主兩區三帶」的發展新格局,始終洋溢著幹事創業的激情。

如今,羅湖有了全新的定位——「灣區樞紐、萬象羅湖」。這裡將是連通廣深港、輻射珠三角、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樞紐,時尚多元、包羅萬象、宜居宜業的理想家園。

「我們將搶抓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範區和綜合改革試點三大歷史機遇,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搶抓機遇、乘勢而上、感恩奮進,在新起點上推動羅湖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羅湖區委書記羅育德表示。

改革開放的先行者

羅湖,是無數「春天的故事」開始的地方。

11月2日早上,羅湖區漁邨社區的黨員齊聚在漁民村文化廣場上,舉行一場簡單而莊嚴的升旗儀式。

今年,漁民村啟動先行示範區建設,新一輪改造剛剛完成:一棟棟住宅樓整齊排列,社區公園花團錦簇,文化長廊粉飾一新,功能豐富的黨群服務中心開門迎客。

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漁民村從魚塘水田變身為美麗的現代化花園小區,成為全國首個萬元戶村,如今村民戶均收入增長到120萬元。

「沒有改革開放,這些地方就是泥塘,我們哪能過上今天的幸福生活!」79歲的漁民村原村委會主任鄧志標說。

「參與建設國貿之前,我只見過5層高的樓房。踏入國貿工地的那一瞬間太震驚了,從沒見過這麼大的單體建築工地。」中建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華南大區總工程師陸建新說。

在國貿大廈建設過程中,陸建新所在的公司研發出了「內、外筒一次同步滑模」的先進工藝,創造了最快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成為改革開放的標誌之一。

此後,地王大廈、京基100大廈等高樓大廈相繼在羅湖拔地而起,「深圳速度」「深圳高度」不斷刷新。

1980年11月,位於羅湖區東門北路的竹園賓館,開始試行勞動合同制,試行「職務工資加浮動工資」的新工資制度,第一次打破「鐵飯碗」。

員工賴莉籤下了新中國第一份勞動合同,「雖然考核細了,但工資水平上去了,大家的工作積極性調動起來了。」

1983年8月,深圳市政府頒布《深圳市實行勞動合同制暫行辦法》,將勞動合同制實施範圍進一步擴大,深圳成為中國第一個實行勞動用工合同制的城市。

40年來,羅湖先行先試,誕生了眾多「全國第一」:第一家地方商業銀行、第一家港資銀行、第一家外資銀行、第一家證券交易所、土地拍賣第一槌、第一個商品房小區、第一個物業管理小區……敢闖敢試的特區精神,成為羅湖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意氣風發的進取者

直至今日,羅湖的改革動力依然澎湃。

點開「數字人民幣」APP,在POS機上掃一掃二維碼,付款只要幾秒鐘。10月14日,深圳市民張女士在華潤萬家blt京基店買了一張鍋盔,使用的是數字人民幣紅包。

支持開展數字人民幣內部封閉試點測試,是《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下稱《實施方案》)對深圳的期待。日前,深圳數字人民幣紅包試點活動在羅湖落地。短短一周,共有47573名深圳市民使用數字人民幣紅包,在羅湖相關商家交易62788筆、交易金額876.4萬元。

走進羅湖的社康中心,寬敞明亮,平均業務用房達到1000平方米。基本醫療設施一應俱全,常備藥品600多種,基本滿足社區需求。

「社康科室齊全,還可以驗血,你去大醫院一去就是大半天,耗時間耗精力。」居民李大爺說,到社康看病是他的首選。

強基層,是羅湖醫改5年的一項重要成果。《實施方案》提出,加快構建以促進健康為導向的創新型醫保制度。2015年起,羅湖醫改啟動,建立統一法人的醫院集團,推動醫療衛生服務向「以基層為重點」「以健康為中心」轉變,讓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負擔、看好病。

數據顯示,羅湖區社康中心基本診療量由2015年的185萬人次增加至2019年的348萬人次,增長88.11%;社康中心診療量佔集團總診療量比例由24%提高至49%。

基層治理改革方面,今年推出的羅湖「基層治理20條」,提出建設先行示範社區、實施綜合網格化管理改革、實行政務服務24小時「不打烊」、推廣「錯峰共享停車」、推動物管服務企業參與基層治理立法等,招招切中民生痛點。

教育改革方面,隨著《深圳市羅湖區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實施方案(2018—2020)》出臺,羅湖區成立9個教育集團,每一所學校都有自己的特色,「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成為羅湖中小學的日常。

2014—2019年,羅湖共完成國家級、省級、市級改革任務11項,完成率100%,並推出38項區級重點改革和491項微改革。在全市改革創新績效考核中,羅湖區連續5年排名全市各區第一。

「我們將繼續擦亮羅湖『醫改』『教改』品牌,讓轄區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羅育德說。

低調內涵的實力派

未來的羅湖是什麼樣子?

有人說,羅湖有點小,建設用地少,好項目落不了,大企業引不來;也有人說,羅湖有點老,很多建築都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馬路不寬,街區老舊;還有人說,羅湖有點慢,發展速度慢下來了,幹事創業的激情也有所消退。

其實,羅湖不小。雖建設用地有限,但羅湖窮盡辦法,為重點產業和優質企業,騰出充足的空間。

10月22日,全區產業空間推介暨招商大會上,羅湖大手筆拿出位於筍崗—清水河重點片區的24.4公頃土地,以及93.4萬平方米優質產業空間,面向全球招商。

作為高度建成區,羅湖以城市更新改革試點,破解土地資源瓶頸。2016—2020年,羅湖通過城市更新、土地整備,釋放了51.29公頃的土地。未來5—10年,還將釋放180.47公頃的土地,佔整個建成區面積的5%。

其實,羅湖不老。未來,羅湖將通過構建「一主兩區三帶」的總體發展新格局,即以深南東路為總部經濟主廊道,打造國際消費服務核心區、文化生態休閒區兩大片區,全面推進大梧桐新興產業帶、深港口岸經濟帶、紅嶺新興金融產業帶三大產業帶發展,構建起全方位發展的戰略布局。

蔡屋圍—湖貝片區、筍崗—清水河重點片區、筆架山河片區、深港口岸經濟帶等四個千億片區輪廓初顯。

其實,羅湖不慢。在羅湖,辦理營業執照,申請高齡津貼,畢業生落戶……動動手指就能搞定。

作為羅湖區人民政府統一對外服務門戶,「i羅湖」APP整合了1200多項政務服務和43項公共服務事項,實現100%政務服務事項「最多跑一次」,超過80%的事項實現「零跑動」。此外,羅湖還實現111項業務「秒批」,其中11項是全市首發。

今年疫情期間,羅湖區較早推出惠企政策「羅湖十條」,在全市率先推出電子消費券。主動作為,高效服務,急企業之所急,羅湖依然堅守為民初心,保有幹事創業的激情。

羅育德表示,羅湖始終以最大的誠意、最優的環境、最好的生態支持企業發展,做到「用心用情、精細精準,有事服務、無事不擾」。

四十年風華正茂,新版「灣區樞紐、萬象羅湖」蓄勢待發,將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創造新的更大奇蹟。

相關焦點

  • 權威訪談|羅湖區委書記羅育德:「灣區樞紐、萬象羅湖」
    地處「中優」核心和關鍵節點,城區價值等待重新發現一起走近「灣區樞紐、萬象羅湖」記者:這次招商大會和近年來羅湖在各個領域推出的多項改革舉動,的確讓人感受到,羅湖在持續發力,羅湖的城區價值需要被重新認識和發現
  • 萬象羅湖 | 粵港澳金融服務新高地正在羅湖崛起
    本期聚焦「灣區樞紐 萬象羅湖」金融產業篇值得關注的是,雖然羅湖只有26家A股上市公司,2020年上半年,轄區A股公司歸母公司淨利潤176億元。這便是紅嶺金融產業帶所在地集聚羅湖80%的金融機構在這樣的金融熱土上羅湖區大手筆、高質量規劃了紅嶺新興金融產業帶根據規劃,紅嶺金融產業帶的總體功能分區由南向北依次為金融總部核心商務區、新興金融要素集聚區以及金融科技創新創業區,同時還將分別配套打造文化樞紐核心
  • 萬象羅湖|這裡是灣區樞紐,更是深港連接的「情感碼頭」
    羅湖與香港 地緣相近、人緣相親、山水相連 擁有羅湖、文錦渡、蓮塘三大口岸 這使得羅湖成為深港連接的「情感碼頭」 是深港合作的重要區域 以及港人來深工作生活的首選地 本期聚焦「灣區樞紐
  • 萬象羅湖 | 這裡是灣區樞紐,更是深港連接的「情感碼頭」
    羅湖與香港 地緣相近、人緣相親、山水相連 擁有羅湖、文錦渡、蓮塘三大口岸 這使得羅湖成為深港連接的「情感碼頭」 是深港合作的重要區域 以及港人來深工作生活的首選地 本期聚焦「灣區樞紐
  • 深圳羅湖人大30年:為「灣區樞紐 萬象羅湖」貢獻「人大力量」
    受訪單位供圖「灣區樞紐,萬象羅湖」。深圳特區四十年,羅湖又一次迎來重大發展機遇。羅湖是深圳「中優」戰略的核心區域和關鍵節點,是深港協同發展的重要區域,是連通廣深港、輻射珠三角、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樞紐,也是包羅萬象、宜居宜業的理想家園。羅湖人大的「舞臺」,空間無限。
  • 萬象羅湖籤重要協議!大把利好「圳」等港澳青年!
    羅湖是深港連接的「情感碼頭」是深港合作的重要區域也是港人來深工作生活的首選地促進深港交流與融合打造創新創業的熱土羅湖又有新動作啦!劉智勇表示,當前羅湖正緊抓「雙區」建設重大歷史機遇,圍繞「灣區樞紐、萬象羅湖」的新定位,積極引才、聚才、育才,羅湖也將為香港青年和專業人才在羅湖就業生活提供更多機遇和便利條件。各項補貼、服務都安排上了就等你來羅湖啦! ▽▽▽
  • 深圳北站打造灣區超級樞紐中心方案驚豔亮相
    未來北站地區將從交通樞紐進化為新的城市樞紐中心,在實現城市基礎設施升級、融匯高度複合的公共功能的同時,實現產業活力與自然活力共生,打造薈聚多樣人群、多元共創的大灣區交薈門戶。(安博集團)+戴水道景觀設計諮詢(北京)有限公司方案以獨特的「綠鏈都芯」為理念,打造一個耦合生態、交通和公共生活的超級樞紐。設計的中央綠芯引入大面積森林和草甸,使人們在城市中重遇自然,讓北站樞紐地區既擁有大城市商務中心區的特質,也擁有郊外自然的品質,形成全新的都市生活體驗。同時,中央綠芯還包括會議論壇、多功能演藝中心等一系列公共服務設施,提供面向未來的文化知識交流服務。
  • 深圳全球招商,萬象羅湖成焦點
    其電商總部「雲網萬店」已落戶羅湖,將打造交易額超萬億元的電商平臺,填補深圳沒有龍頭電商企業的空白。聞泰科技是全球領先的半導體和產品集成企業,是中國手機原始設計製造領域唯一上市公司。其將在羅湖設立華南總部和研發中心,帶動5G、物聯網、半導體產業鏈資源向深圳集聚。迪安診斷是國內醫學診斷第一家上市公司,擁有國內規模最大的連鎖獨立醫學實驗室。
  • 廣東建設國際航運樞紐 東京灣區發展經驗值得借鑑
    上周,《進一步深化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正式發布,廣東首次在國務院文件中被確立了國際航運樞紐、國際貿易中心的特殊定位。同處灣區的東京,國際貨運業同樣在城市發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如今,乘坐東京「海鷗線」磁懸浮列車飛馳在日本東京臺場的海濱之上,兩邊的海景讓人迷醉。
  • 錯過了前海不要哭,千億打造的空港新城更值得期待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政府對整個大空港區域的重視,早在2016年,就已經凸顯出來了。而這個「大前海區域」聯動發展戰略規劃,目的就是為了規劃建設世界一流的灣區名城,打造成為輻射帶動全省乃至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核心引擎。很幸運,大空港地區和寶安新城,後海、深圳灣等整個灣區發展規劃被一起納入了納入大前海範疇。這也意味著,前海合作區一旦擴容,大空港的潛力空間將進一步釋放,區域價值會將隨著政策傾斜而凸顯。
  • 譚桂清:借新機場打造灣區西部交通樞紐門戶|高明兩會
    「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加快規劃建設,對更合來說,是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我們必須搶抓這個重大歷史機遇,充分利用機場規劃建設帶來的各項疊加效應,提前謀劃好新機場這篇大文章。」更合鎮鎮長譚桂清表示,更合將借新機場打造灣區西部交通樞紐門戶。
  • 廣州南沙將打造大灣區區域交通樞紐
    《規劃》提出,要將南沙打造成為「承載國際綜合交通樞紐的重要功能區、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的區域交通中心及支撐國際化濱海新城的綠色智慧交通示範區」總目標,明確南沙綜合交通體系的發展策略、發展重點和發展舉措,構建灣區「半小時交通圈」。這是南沙的新目標,也為廣州提升城市能級、強化綜合交通樞紐功能描繪出一幅「新藍圖」。
  • 上海金山:打造「上海灣區」城市品牌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上海12月14日訊(記者 李治國) 打造濱海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建設上海灣區健康醫學城,打造新材料、智能裝備、生命健康、信息技術等500億級產業集群……上海市金山區正在推出新一輪高質量發展舉措,力圖加快轉型升級步伐
  • 凱達爾樞紐國際廣場灣區未來高峰論壇暨封頂儀式圓滿舉行
    凱達爾樞紐國際廣場灣區未來高峰論壇暨封頂儀式圓滿舉行 房天下
  • 高明西江產業新城:向灣區西部新型樞紐產城進發
    面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加快規劃建設等多重機遇,高明積極搶抓,推動社會經濟發展不斷向前。而西江產業新城,無疑是高明將重大機遇變現落地的核心區域。近年來,西江產業新城在交通路網、產業發展和城市配套上加快布局、優化提升,「城市新核」潛力逐漸凸顯。一幅灣區西部新型樞紐產城、國家級產城融合示範區的藍圖正在西江產業新城徐徐展開。
  • 上海金山:打造「上海灣區」城市品牌 加快轉型升級步伐
    打造濱海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建設上海灣區健康醫學城,打造新材料、智能裝備、生命健康、信息技術等500億級產業集群……上海市金山區正在推出新一輪高質量發展舉措,力圖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全面優化核心功能、全力打造經濟發展新增長極。
  • 打造肇慶東站、珠三角樞紐機場站兩大樞紐
    肇慶素有「灣區後花園」的美譽,七星巖星湖、鼎湖山、羚羊峽等國家級景區,逾70%的森林覆蓋率,其經濟總量2019年22多億元,處於廣東省中間位置(低於粵東的汕頭)。近日,肇慶進入「雙樞紐」發展時代的消息引起廣泛關注,而在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項目中肇慶東站、珠三角樞紐機場站作為其他地區樞紐將承擔區際及城際間的交通。
  • 從東京灣區到粵港澳大灣區,帶你解碼城市發展秘密
    海陸空合力,築東京灣區樞紐中心除了強大的地鐵交通外,在公交、輕軌以及機場等交通體系共同支撐下,實現了東京灣「1小時生活圈」,全方位聯動起外向內聯的東京灣區都市圈,形成全球最高效的都市圈。此外,加上東京附近六大港口及大量產業專用碼頭以及羽田、成田兩大國際機場和6條新幹線連接在一起,從而從海陸空三大層面,形成東京灣區樞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