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嚓,臺灣人的玻璃心又碎了。
歐盟將於7月1日重開邊境,但首波只歡迎疫情未失控的加拿大、紐西蘭、澳大利亞等15個國家和地區的旅客,其中並未包含臺灣。
這並不是國際社會第一次打臉臺灣的防疫成績,不久前,希臘洋洋灑灑列出29國開放名單,亞洲包括了日本、韓國和大陸,唯獨沒有號稱「防疫世界第一」的臺灣。日本首波開放泰國、越南和紐西蘭、澳洲,也是沒臺灣,蔡英文向來吹噓臺日關係有多親密,這個結果卻是個冷冰冰的反證。這段時間以來,蔡政府拿著防疫佳績強力進行大內宣,對陳時中大行造神,民眾也沉浸在自滿中,卻沒看到臺灣的防疫並不是十全十美,只是不足處被遮掩了起來。
對此,臺「外交部」立刻甩鍋,表示「互惠」是歐盟重要的考慮因素之一,因此臺灣才不被列入開放名單中。
誠然,各國在決定放寬邊境管制的對象時,一定會有多重的考慮,雙邊關係與連帶的政治效應當然必須斟酌,但疫情才是首要顧慮。武漢日前對將近1000萬人進行普篩,沒有任何確診病例,只有300人無症狀感染,這是武漢安全的實證科學數據,臺灣拿得出這樣的數據嗎?
臺灣拿不出來,也不願意拿出來,至今,臺灣2300萬人只篩了7萬人,全球排名第85;每百萬人篩檢數3000多,全球排名第138。相反,人口僅36萬的冰島篩了4.6萬人。
對此,臺北市長柯文哲之妻陳佩琪再度在臉書上炮轟陳時中。陳佩琪說,新冠肺炎8成感染者無症狀,卻可能傳染給別人,以專業公衛立場看,到底是有症狀者再驗,還是以普篩對不特定族群大量篩檢,到底哪種對臺灣最好?這是高度公衛專業問題。她說,指揮中心曾提及臺灣不普篩理由,聽了實在憋在心裡很久,臺灣這麼多聰明醫生,難道沒人質疑指揮官提出的理由?
不過,陳佩琪一小時後立刻刪文,並稱「小兒科醫生懂臨床照顧病人,但的確沒公衛專業知識,謝謝大家指正,往後不會再對醫療或疫情做任何發言」,並回網友留言「不想被罵啦!」
臺灣防疫成績全球名列前茅,一方面是臺當局堅決不肯普篩的結果,另一方面則是全體民眾的努力配合所達成,結果光環由陳時中一人聚焦囊括,成了最當紅的人氣王,一時間政壇與社會一片「順時中」之風,連「大女主」陳佩琪都表示不再對陳時中和防疫問題「指手畫腳」。
但問題是,新冠疫情是否已經終結?第二階段的防疫措施是否已經安排妥適?
根據香港智庫報導,臺灣在對抗新冠病毒的排名已由4月的全球第7名掉到6月的第16名,多國的邊境解封名單迄未列入臺灣,這不僅是對臺當局疫情指揮中心的一大諷刺,更是對陳時中的鞭策。面對疫情未可知的風險,他怎麼能像現在這樣開始享受成果,輕鬆自在地又吃又玩管雜事,還語帶玄機地大談未來參選之事?
政治超越專業與雙重標準,始終是陳時中被批判質疑的焦點。臺灣邊境禁令從上周開始鬆綁,大陸疫情相對美國平緩很多,但無論是商務人士、境外生和轉機客,來自大陸的人士一直被拒於門外;沒有身份證卻有居留證的陸配入境後配合隔離檢疫14天即可,但陸配子女亦即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口中的「小明」們,卻始終被拒於邊境之外,造成骨肉親情分離的人為境遇。這樣冷血冷情,終於明白疫情指揮中心為何不肯普篩,而被國際社會一再打臉,也沒什麼好玻璃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