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王凱、江疏影等一眾實力派演員出演的宋朝古裝劇《清平樂》熱映。「你最近看清平樂(le)了嗎?」很多朋友一張口暴露文盲體質。清平樂(yue)其實是宋詞常用詞牌名,晏殊、晏幾道、黃庭堅、辛棄疾等都曾用該詞牌作詞。
△《瑞鶴圖》
隨著劇情的發展,屏幕前的網友們慢慢就發現一個個熟悉的人名出現:範仲淹、歐陽修、司馬光、蘇軾、蘇轍......瞬間像是回到了高中語文課課堂,網友們親切地稱他們為」默寫並背誦全文天團「。
中學的時候,大多數朋友都覺得背誦晦澀難懂的文言文著實痛苦,但背著背著就開始漸漸地發現了這些詩詞歌賦裡的美。每每宋朝古裝劇一出,網友們就立刻被宋朝的服飾、器具、書法等圈粉,宋代美學逐漸受到了大家的重視,並逐步形成了一種風潮。
△設計師將宋代《聽琴圖》裡的人物換成國寶熊貓,萌感十足 新浪微博@阿尨along
宋朝著實是中國一個偉大的年代。與漢唐不同,宋代的特徵之一是軍事上非常軟弱,重文輕武的社會風氣達到了極致。從人文藝術史來看,中國的古代美學卻在宋朝達到了一個巔峰。從宋代的皇帝到士大夫再到普通市民,都熱衷於詩詞歌賦、賞花、遊園,極富生活情趣。假如熱愛吃喝玩樂的宋朝人有朋友圈,逼格高到我們只有點讚的份。
宋朝鬥茶文化,實力碾壓手衝咖啡
宋朝興盛一種鬥茶文化,從制茶到鬥茶每一步都極其講究,逼格分分鐘碾壓如今小資們崇尚的手衝咖啡。如果宋朝人看到我們的手衝咖啡,很可能不屑一顧評論道:那都是我們玩剩下的。
01
制茶
在制茶工藝上,宋朝人遵循宋徽宗提出的「香、甘、重、滑」。先將茶葉加入澱粉和香料等製成茶餅儲藏,這種茶餅稱之為「團茶」。清平樂中的宋仁宗時期,一款叫做「小龍團茶」的茶餅,一斤就值黃金二兩,比如今的貓屎咖啡還要昂貴許多。
△龍鳳團茶圖樣
02
衝茶
衝茶前要將團茶細細研磨成末,還要將茶盞放在火邊烤一烤,相當於今天衝咖啡時的溫杯。然後將茶末放入茶碗中加一點點熱水衝製成茶膏,而後持長壺嘴的執壺向茶盞中持續注水,保證水流對茶膏的衝擊力。
注水時還需要用一種特製的工具——竹筅,在茶盞中擊拂,使茶湯泛起細小泡沫,使茶與水充分融合,這樣一杯茶才算點好了。
△宋代執壺
03
鬥茶
宋朝人衝茶時要分出個高低,叫做鬥茶。如果驗證一杯茶是否做得成功?第一步是「驗水痕」。當茶餅研磨不到位,衝水、擊拂手法不得當,表面的泡沫很快散去留下茶末和水痕附著在茶盞的杯壁上,這鬥茶就算是輸了。鬥茶的第二步就「觀茶色」,宋朝人對茶湯的要求是以白色為上乘,《茶錄》中還清楚地記載說:「「黃白者受水昏重,青白者受水詳明」,需要點茶者對水量和茶的比例拿捏到位。
△影視劇《鶴唳華亭》中的點茶
為了便於觀察茶湯顏色,宋代人裝茶的茶盞也專門用黑釉來進行燒制。講究的宋代人在茶盞的燒制上也別具匠心,燒出了讓如今設計師們都抓狂的「五彩斑斕的黑」。
有的在釉面上燒出像兔毫一樣短而細小的花紋,後人稱為兔毫盞,有的在茶盞邊緣燒出像油滴一樣的點點銀斑,後人稱為油滴盞。瓷器屆的老玩家們極力追捧宋代的瓷器,它們無論從造型、釉色、紋飾上都呈現了一種自然含蓄而富有哲學的美感。
宋朝人比你會吃還比你有文化
宋朝對吃貨而言,簡直是神仙朝代。如果有一天能穿越回宋朝,只要不缺錢,保證你只胖不瘦。食材上取材甚廣講究葷素搭配,雞鴨魚肉到山珍野菜因有盡有。飯後還能吃上蜜餞果子類的小零食。烹飪手法上複雜多樣,炸、膾、脯、醬、籤,人人熱衷於烹飪,連文人蘇軾也都是大宋一頂一的做菜小能手。
01
蜜餞果子
宋朝人對美食的追求已遠不止於吃飽飯這麼簡單了,從《東京夢華錄》上的記載來看,宋朝人已經吃上了小零食。這些小零食大都由熱帶果品製成,為了便於保存運輸,大都以蜜餞形式在東京市場上販賣,常見的有:橄欖、金桔、龍巖、甘蔗、櫻桃等。
宋朝官府還專門設有」蜜餞局「,負責為宮裡的達官貴人製作蜜餞乾果。當然,如果民間有婚喪嫁娶、宴客聚會時也可跟蜜餞局下單。《清平樂》和之前大火的《知否》中,都有大量蜜餞出境的橋段。
△影視劇《清平樂》中的蜜餞鏡頭
02
兔肉火鍋
宋朝有位美食家林洪,他在《山家清供》中記載某年冬天路過武夷山,行走山間遇到了大雪。有人在雪中獵到一隻野兔,他便跟幾位吃貨朋友一起將兔肉切成薄片,燃起小風爐架起半鍋沸水,每個人圍著風爐涮肉吃。
他們還特別用酒、醬、椒、桂製成了蘸料,為涮肉調味。大家在大雪天圍著風爐涮肉吃,看著殷紅的肉片幾秒鐘之內就變成晚霞般的淺粉色,林洪便將這種吃法稱為「撥霞供」。對比起我們簡單粗暴地稱之為涮肉,不得不承認,老祖宗就是老祖宗,活該我們要背他們寫的詩。
03
羊肉的花樣做法
宋朝人喜食羊肉,也擅長烹飪羊肉,把羊肉做出了花。據史書記載,宋代的御廚最多的時候一天用掉1000斤羊肉。有一次南宋一位知府僱傭名廚娘做飯,廚娘買來10個羊頭,「剔留臉肉,餘悉擲之地」。就連烹飪羊肉所用的配料蔥花,都需要從5斤蔥裡挑出中間泛黃的嫩芽,這樣精挑細選的食材做出的菜果然讓食客們各個吃得盆幹碗淨。
宋朝第一吃貨蘇東坡曾寫詩言:「平生嗜羊炙,識味肯輕飽」,並在給弟弟蘇轍的信中介紹自己發明的羊肉吃法:蘇軾買下平時沒人要的羊脊骨,下水煮透,再將羊脊骨撒上鹽和酒放在炭火上烤,待烤制骨肉微焦便可食用。
[欄目介紹]
\美食研究所/
跟隨美食林的腳步
以專業視角了解全球美食文化
讓你更懂吃更會吃
出品 | 攜程美食林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今日福利-
你對宋朝有什麼印象?
留言隨機抽取2位
贈送輕便黑膠晴雨傘一把(藍)
(下周推送開獎)
喜歡本期內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