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爐子再見!吉林改造117所農村中小學取暖設施

2020-12-17 新華網客戶端

對於15歲的許可來說,冬天上學生爐子的痛苦記憶,終結在2017年的冬天。

2017年12月27日,零下20多攝氏度,記者走進國家級貧困縣長嶺縣新安鎮第一中學。推開許可所在的初三(1)班教室門,一股熱流撲面而來。三片乳白色的暖器依窗而立,暖器右側的電腦面板上顯示著溫度:22攝氏度。

2017年,吉林省將「對全省100所貧困縣農村中小學進行火爐改電清潔取暖」列入省政府十大民生實事清單。省財政統籌義務教育專項資金,一次性補助資金5000萬元。截至2017年10月末,全省11個貧困縣的117所農村中小學火爐改造任務全部完成並投入使用,改造總面積164307平方米,惠及像許可這樣的學生達34993人。

「冬天生爐子可痛苦了,早上5點多摸黑到校。手凍得疼,又不能戴手套,怕被火點著了。生爐子要一直蹲著,先拿一些廢紙點上,再把包米瓤點著,燒起來後,再填煤,得20分鐘吧。」許可一笑兩個小酒窩:現在,早上一推教室門,屋裡熱乎乎的,直接看書、學習,「好幸福啊!」

「以前教室後面堆著包米瓤、煤,還得往外倒灰,可髒了。颳風時嗆煙,煙散不出去,燻得眼睛疼,老師就讓我們上外面呆會兒。坐得離爐子遠,寫字時手都不能彎,腳凍得疼。下午3點放學,怕火災,兩點就得滅爐子,就更冷了。」許可說:「化學儀器室、化學實驗室、電子琴室啥的,因為天冷,以前一到冬天就關門,現在都能用啦!」

35歲的溫東開,到學校任教7年了,也笑著「吐槽」:「冬天一生爐子,白襯衫一下課就成黑的了,不敢穿。」

「我有好幾次生爐子,又冷又著急,拿爐鉤子釣蓋子填煤時,拿反了,燙出一道印兒,一個多月才好。」生物老師於澤說。

以前,每個教室都冒煙。現在全校就由歷史老師楊和平一個人負責調控。「一臺電腦控制全校181臺暖器,平時設在22攝氏度,基本一周設定一次,周末假期低溫運行。」楊和平說,「我的女兒也在學校念書,孩子們真是趕上了好時代!」

「現在可美了!」許可說,回去向表弟表妹們「吹牛」,結果人家小學也裝了。

學校後勤主任姜洪全最關心的是經濟帳,他說:最初還擔心多花錢,後來一算,供暖可按需調控,比往年燒爐子要省1/3的資金。

中午時分,記者趕到新安鎮中心小學六年級(1)班。剛考完試,學生們穿上衣服,正準備放學了。

「誰會生爐子呀?」小手齊刷刷舉起。

「誰被燙過呀?」近一半的小手舉起。

「以前燒爐子時有多冷呀?」「寒風刺骨」「冷得寫字都哆嗦」。

「現在還冷嗎?」「暖和呀」「很舒服」「環保」「像夏天」。

「這事兒幹得好哇。」新二村49歲的村民劉義軍來接兒子放學,樂得合不攏嘴:這多享福,我小時候燒包米瓤子,從雪裡往外扒拉柴火,點不著哇,凍哭過多少回呀。長嶺縣位於吉林西部,冬天冷得刺骨,生不著爐子,凍哭不是稀罕事兒。

「改造取暖設施還能節能減排,保護環境。」吉林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說。據測算,項目的實施預計年替代消耗散煤0.5萬噸標準煤。(記者 孟海鷹)

相關焦點

  • 中國北方部分農村學校告別「火爐取暖」
    「這所學校去年進行了供暖設施改造,今年10月15日就開始用鍋爐供暖,老師們再不用每天一大早趕到學校燒爐,學生娃娃們也再不會因為位置離火爐遠而凍著了。」興盛鄉中心校校長吳軍科告訴記者。以往,在寧夏的農村學校,每到冬天,教室和宿舍裡就會搭起鐵爐子給學生們取暖,長長的煙筒伸出到窗外。
  • 教育部要求進一步做好中小學冬季防寒取暖工作確保學生安全溫暖過冬
    通知指出,近年來,各地普遍重視中小學冬季防寒取暖工作,加大經費投入力度、設施改造力度和安全防範力度,防寒取暖效果和安全性明顯提升。但從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等情況看,仍有一些地區和學校存在取暖難、取暖不安全等問題。  通知要求,要堅決防止取暖安全事故。
  • 老北京人的火爐子都有哪些妙用?除了冬天取暖還有這麼多用處
    我見到過的火爐子有三種:一種是燒原煤的,用於冬季取暖,這種火爐子體積大,煤塊燃燒起來火力很足,一般在較大的房間如工廠車間、學校教室使用,現在已經被暖氣取代。另外兩種火爐子燒煤球和燒蜂窩煤,用於燒火做飯和取暖。城裡人在沒有使用罐裝煤氣之前,一直使用火爐子做飯,所以一年四季都離不開火爐子。
  • 聊城農村中小學供暖問題有望徹底解決
    聊城農村中小學供暖問題有望徹底解決「真是太激動人心了,市裡為解決農村中小學冬季供暖問題出了紅頭文件!」7日,連續多年關注農村中小學供暖問題的聊城七中語文教師王清華興奮地告訴記者這個好消息。記者看到,近日,聊城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做好中小學冬季供暖工作的通知》,文件指出,聊城市第十七屆人大一次會議第209號建議提出:經調查,聊城市部分農村中小學教室、辦公室、宿舍取暖問題不能解決,有的學校教室沒有安裝取暖設施;有的學校即使安裝了空調,由於線路老化,或者是變壓器容量不夠而導致無法使用;或者是學校為了節省經費,不讓學生開機使用。
  • 集安13所中小學校電取暖改造完工
    本報訊(江志峰 王祉涵)近日,集安市11個鄉鎮13所中小學校的電取暖改造工作順利完工。據悉,過去集安市11個鄉鎮的中小學校大部分是採用燃煤鍋爐取暖,由於供暖面積大、燃燒不充分等原因,冬季取暖效果不佳,「有的教室裡溫度才十幾攝氏度,孩子們都凍腳,我們看了是真心疼啊。」青石鎮小學的徐校長無奈地說。得知這一情況後,國網集安市供電公司與政府相關部門同時行動,積極幫助各鄉鎮學校進行「煤改電」改造,安裝清潔溫暖的「電取暖」。
  • 阿城改造22所農村中小學校旱廁,萬餘師生用上了室內水衝廁所
    張玲 ZAKER 哈爾濱記者 康福柱 文 / 攝阿城區今年強力推進農村中小學旱廁改造,15 個涉農鎮街的 22 所中小學校廁所改造完成,萬餘名師生用上了乾淨衛生的室內水衝廁所。7 日,走進阿城區玉泉中心校今年新改造的水衝廁所,室內溫暖整潔,沒有異味,幾名男生正有說有笑地在洗手池前洗手。有學生說,以前一直在室外上廁所,冬天冷,夏天味兒大,衛生條件不好,洗手也不方便。現在變好了,學校的新廁所乾淨整潔。玉泉中心校蔡校長介紹,該學校有 600 多名學生,多年來一直用旱廁。
  • 寧夏精準扶貧,農村小學徹底告別「火爐取暖」
    在寧夏,這個冬天所有學校的師生都用上了暖氣,告別「火爐取暖」。而這,只是寧夏大力推進精準扶貧的一個縮影,通過農村基礎教育設施改造、信息化建設等措施,促進了全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鄉村學校得以「揚眉吐氣」。  農村小學徹底告別「火爐取暖」   塞上的冬季漫長而寒冷,採暖期達5個多月,曾幾何時,過冬成為農村學校師生的苦和痛。
  • 農村傳統取暖方式隱患多 新型供暖方式多元化
      種類豐富的煤炭爐子和小太陽等取暖設施很受農村村民歡迎。   大部分村民家裡還是燒煤炭爐子取暖。   隨著氣溫的下降,供暖問題成為人們的熱門話題,然而,對於居住在農村的村民,因為條件限制,無法實現集中供暖,他們的取暖方式依舊以傳統的煤炭、柴火為主。
  • 2020年農村推廣「煤改電」取暖,補貼標準是什麼?應該如何申請?
    農村沒有供暖設施,再加上國家對環保要求也越來越嚴格了,所以好多地方的燃煤取暖因為這個煤碳達不到排放標準都禁止燒煤了,那麼農民該如何過冬呢?為了滿足農民的取暖問題,國家大力提倡將煤碳取暖換成清潔能源取暖,設備由政府給予相應的補貼,比如說「煤改電」取暖,具體今年的「煤改電」取暖補貼標準是多少呢?又該如何申報呢?讓我來一一為你解讀。
  • 甘肅衛視|會寧:「溫暖工程」 讓冬季農村校園告別「燃煤時代」
    農村邊遠地區學校是我國教育體系的「神經末梢」,是農村義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2018年以來,我省連續3年將「深度貧困縣農村邊遠地區溫暖工程」列為為民辦實事項目,對農村學校冬季取暖方式和設施進行全面升級改造,保證每間教室都溫暖,每個孩子不受凍。會寧縣河畔鎮中心小學的採暖設備,這幾年經過了三次改造升級。
  • 乳山農村清潔取暖電代煤改造,最高每戶補貼1000元
    乳山市冬季清潔取暖電代煤改造工程用戶須知一、改造目的及依據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及國家、省、威海市安排部署,切實改善我市城市空氣品質,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決定全市區域內全面開展清潔取暖電代煤改造工程。
  • 推動天津煤改電,關注農村冬季清潔取暖,安裝電採暖設施
    2020年12月18日,大風起兮雲飛揚,採暖豪傑走四方,我們的冬季供熱工程隊伍趕往天津濱海新區,踐行生態環保、清潔取暖的過冬理念,深入天津農村腹地,打造了大量的煤改電工程,切實增強天津農村居民的越冬能力,堅定打贏藍天保衛戰的信心。
  • 農村取暖可真難!問題頻出如何解?
    凜冽寒冬,對於許多地區的農村朋友來說,取暖都是一個大事兒。不同於城市中擁有電暖、地暖、集中供暖、燃氣等多種便捷的取暖方式,農村地區取暖的可選擇方案,少的可憐。安安穩穩、暖暖和和度過一個冬季,是每個農村人最殷切的願望。
  • 改擴建20所中小學、20所公辦幼兒園…新鄭2019民生實事公布
    報告中公布了2019年新鄭市將辦好的民生實事,包括新建、改擴建20所中小學、20所公辦幼兒園,新增學位2.6萬個;完成45個老舊小區、5個公共建築、4個行政村住房節能改造;為該市12084名殘疾人購買綜合保險;新建5所敬老院、4所社區託老站等,可謂是件件關乎民生、民情和民意。
  • 邯鄲:清潔取暖改造累計超151萬戶
    統計顯示,自2015年實施「雙代」工程以來,邯鄲市已累計完成清潔取暖改造151.98萬戶,其中,2018年至2020年清潔取暖改造總數為124.27萬戶。群眾使用新的清潔能源點火做飯。「雙代」工程是一項涉及廣大居民生活方式變革的重大民生工程。
  • 臺子鎮:清潔取暖讓農村群眾過上「綠色暖冬」
    「以前,農村的供暖方式有燒木材的,有燒煤炭的,家家戶戶都架起長長的煙囪,用不了多久家裡的房梁就被燻得烏黑。」在臺子鎮高橋村,說起以前農村冬季的取暖方式,高橋村書記高念文打開了話匣子,「今年,臺子鎮推廣清潔取暖,讓村民告別了冬天燒煤取暖的歷史。」
  • 松山區49所農村學校將全部告別旱廁
    說起學校建設,人們往往更關注教室、宿舍、體育設施等,對廁所卻甚少提及,然而廁所又是每名師生工作學習中不可或缺的存在。開展「廁所革命」,將旱廁改造成水廁,對改善校園衛生環境、保障師生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 內蒙古赤峰市全面改善農牧區中小學辦學條件
    近年來,各地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質量與教學設施提升工程。2014年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貫徹實施「全面改薄」工程、2016年實施「農村牧區中小學辦學條件提升」工程,改善了農村牧區師生的生活學習條件,助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城鄉教育公平,當地中小學哪些方面有了改善?現狀如何?請看記者調查。
  • 河津市農村學校冬季供暖改造開始試運行
    河津市農村學校冬季供暖改造開始試運行 2019-11-13 18: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農村冬天取暖用什麼好?哪種取暖方式省錢還實惠?
    社會的快速發展也帶動了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在農村的朋友對生活的品質和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在一些家庭家電一應俱全,甚至可以與城市家庭相媲美,但有一樣始終與城市無法相提並論,那就是取暖,那麼農村冬天取暖用什麼好?哪種取暖方式省錢還實惠呢?下面和三農苑說一起來了解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