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翻譯標準及表達方法
景點名稱翻譯既屬於翻譯範疇,就應遵循翻譯的標準。我們常以嚴復提出的「信、達、雅」為標準,也可以概括為「忠實、通順」。
忠實指忠實於原作的內容和風格,這裡的風格包括原作的民族風格,時代風格,語體風格,語言風格等。正如魯迅所說的,翻譯必須「保存著原作的丰姿」。所謂通順,是指譯文語言必須通順易懂,符合規範。翻譯必須「力求其易解」。
忠實與通順是相輔相成的。忠實而不通順,讀者看不懂,也就談不到忠實;通順而不忠實,脫離原作的內容與風格,通順也失去了作用,使譯文成為編纂、杜撰或亂譯。
再談到表達。表達階段就是譯者把自己從原文所理解的內容用另外一種語言重新表達出來。通常用到的表達方法有直譯和意譯兩種。
所謂直譯,就是在譯文語言條件許可時,在譯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內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但直譯不是死譯或硬譯。
另一方面,每一個民族語言都有它自己的詞彙、句法結構和表達方法。當原文的思想內容與譯文的表達形式有矛盾不宜採用直譯法處理時,就應採用意譯法。當然意譯不是任意亂譯。意譯要求譯文能正確表達原文的內容,但可以不拘泥於原文的形式。
意譯又可分為逐字翻譯,直譯和語義翻譯三種類型。語義翻譯是等值層次最高,難度最大的譯法。通常翻譯中一般都採用語義翻譯。
但對旅遊景點名稱翻譯而言,由於原文本身就是單個單詞或詞組,等值性也僅限於此,所以語義翻譯反而較為罕見,而以音譯,以及意譯中的逐字翻譯和直譯為主。
二、景點名稱英譯類型
(一)、音譯
一般以人名、地名命名的旅遊景點和一些表示特定概念的特定景區名稱,直接用音譯來翻譯。
1.旅遊景點以人名來命名的,翻譯時一般採用音譯。如「魯迅」譯為「luxun」,「孟姜女」譯為「Mengjiangnu」,「沉香」譯為「chenxiang」,「老舍」譯為「laoshe」。
2.以地名命名的旅遊景點應按漢語拼音字母拼寫規則來譯。如「桂林」譯為「Guilin」,「平遙」譯為「Pingyao」,「九寨溝」譯為「Jiuzhaigou」,「陽朔」譯為「Yangshuo」,「天安門」譯為「Tiananmen」。
3.有些景點的漢語名稱本身很抽象,我們也需要知道相關典故才能理解的,在英譯時也採用音譯。如「韓退之投書處」譯為「Hantuizhitoushuchu」,「一線天」譯為「Yixiantian」,「銅壺滴漏」譯為「Tonghudilou」。
(二)、音譯+直譯
既包含表示特定人名或地名的專有名稱,又包含通用名稱的這類景點名稱,翻譯時可採用音直混譯的方法。如「半坡博物館」譯為「Banpo Museum」,「法門寺」譯為「Famen Temple」,「中山陵」譯為「Sun Yat-sen』 s Mausoleum」,「杜甫草堂」譯為「Dufu Cottage」,「歸元寺」譯為「Guiyuan Temple」,「太白樓」譯為「Taibai Pavilion」,「少林寺」譯為「Shaolin Temple」,「龍華塔」譯為「Longhua Pagoda」。
在這類中,如果漢語專有名稱是單字,翻譯時把其後的通用名稱也音譯出來,後面再加上這個通名的英譯。如「灕江」譯為「Lijiang River」,「太湖」譯為「Taihu River」,「泰山」譯為「Taishan Mountain」,「豫園」譯為「Yuyuan Garden」。
(三)、直譯
這類景點名稱中專有名稱和通名英譯後都通俗易懂,一般採用直譯也就是逐字翻譯方法。如「鐘樓」譯為「Bell Tower」,「鼓樓」譯為「Drum Tower」,「大雁塔」譯為「The Wild Goose Pagoda」,「青龍寺」譯為「Green Dragon Temple」,「碑林」譯為「Stone Forest」,「黃鶴樓」譯為「Yellow Crane Tower」.
(四)、意譯
有些景點名稱文化含義豐富,而直譯又不能把相應的文化含義翻譯出來,此類名稱翻譯時要突出其內在含義或相應典故與傳說,便於遊客理解,記憶。對此類名稱多採用意譯,即用意義相同而形式不同的詞語來譯。
意譯的特點在於能夠填補文化空缺,消除文化差異。如「兵馬俑」譯為「Terra Cotta Warriors and Horses」,「十三陵」譯為「Ming Tombs」,「故宮」譯為「the Imperial Palace」,「頤和園」譯為「the Palace Museum」。
三、景點名稱英譯存在的問題
以上是景點名稱英譯的典型示例,然而在實際運用中,錯譯也屢見不鮮,這方面也存在很多問題。
歸結起來,問題主要是兩方面,一是文化背景知識欠缺,正確翻譯景點名稱必須建立在正確理解景點名稱含義的基礎上,假如沒有相關背景知識,只是根據景點名稱死譯硬譯,這樣不但無法傳播中文名稱的深層含義,還讓外國遊客感覺不知所云。二是語言本身的問題。
如果譯者的語言功底不深,在翻譯表達方法,語法層面或拼寫上都有可能出現問題。關於表達方法,上面我們都提到過,然而到底採用何種方法,還得譯者靈活運用。或音譯,或直譯或意譯,量體裁衣,靈活處理。
不管採用哪種方法,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完整且正確地表達源語的含義,殊途同歸,互不排斥,互不矛盾。
譯者必須善於把幾種方法結合起來。語法錯誤要求譯者進一步提高外語學習技能,這並非一日之功,需要逐漸積累。拼寫錯誤只要譯者稍加注意,是可以避免的。
四、結語
總之,景點翻譯無論採用何種翻譯方法,譯者都必須以嚴謹的態度對待,必須在平時堅持學習,不斷提高,這樣才能保證譯品的質量,樹立我國景區英譯的全新形象,促進我國對外旅遊的進一步發展,促進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