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至2019年我國留學生學成回國佔比達八成

2020-12-24 中華網新聞

原標題:教育部:留學生學成回國佔比達八成

中國日報12月22日電(記者鄒碩)22日,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司長劉錦在教育部發布會上介紹,2016至2019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251.8萬人,回國201.3萬人,學成回國佔比達八成(79.9%)。

延伸閱讀:這些留學生講述為何離開美國回國發展

【編者按】中國赴美留學生是身處兩國人文交流最前沿的一個群體。從中國改革開放一路走到21世紀第三個十年即將展開,人們對留學目的、就業選擇、發展前景等問題的考量都在發生著變化。誠然,個體的抉擇都是獨特的,一次採訪難以概述全貌,但這些真誠的口述實錄有一個共通點令人印象深刻——人才流動本質上是機遇的流動。

2019年5月22日,在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中國留學生參加畢業典禮時拍照。新華社記者王迎攝

11月初,中國留學生欒奕在新媒體平臺發表了萬字長文《我為什麼離開美國》,講述自己在美國讀研兩年、工作四載後決定回國發展的心路歷程。文章在留學生群體中產生一定迴響。僅從其個人微信公號展示的留言中也可一窺端倪,有人表達共鳴,有人深入探討,當然,也有人提出反對意見或更多疑問。新華社記者與欒奕以及近來與她作出相同選擇的10名中國留學生聊了聊。

欒奕:我為何萬字長文記錄心聲

欒奕在文章中寫道,她選擇回國發展基於如下原因:美國在疫情中的表現打碎了「美國濾鏡」,她深感在美國社會難以獲得足夠共鳴和參與感,中美差距顯著縮小、中國在很多方面有優勢,她在中國獲得快樂和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具體請戳視頻:

以下是部分採訪實錄:

文章發表後收穫了很多留言,我也因此結識了幾個有共鳴的新朋友。當然,也有身在美國的朋友認為我的看法太片面了。

我決定回國發展,但並不否定留學的價值。對有條件出國並還在糾結的朋友,我認為留學經歷還是很寶貴,能在眼界、學識、能力、英語等方面飛速成長。我也相信,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留學生會學成歸國,用所學知識和國際視野建設祖國。還有一個小建議,在出國讀研前不妨先試著留一年在國內實習,對探索職業方向更有幫助。

每個留學生其實都是中美人文交流最小的載體。如果雙方足夠真誠、包容、友善,留學生與當地人的交流對兩國人民增進相互理解非常有益。

今年因為疫情應對不力、反種族歧視運動、美國大選等事件,我目睹了美國應對危機方式的欠缺,直觀感受到美國社會的撕裂,體驗到少數族裔受歧視之嚴重,加之美國身為大國卻對外「甩鍋」、放任疫情蔓延等不負責任的做法,徹底打碎了心中早前所謂的「美國濾鏡」,也是促成我決心回國的一個原因。

決定回國關鍵詞:機遇、疫情、籤證、「濾鏡」破裂、種族歧視

新華社記者還採訪了10名有在美國學習工作經歷、近期回國的中國留學生。他們中最短的在美國待了4年,最長則有10年之久,專業方向包括教育、金融、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烹飪、生物等。其中8人於2020年回國,各有一人2018年和2019年回國。

為何回國發展?每個人都列舉了不只一個理由。其中,6人提到美國疫情嚴峻、抗疫表現差勁,4人提到籤證政策「卡」人,3人提到包括華裔在內少數族裔受歧視或遭遇隱形「天花板」,3人提到目睹種種社會問題而致「美國濾鏡」破裂。所有人都提到了一個詞——機遇。或感到美國發展機遇不足,或憧憬中國國內發展機遇,都是促成他們決心回國的一大因素。

在美國從高中讀到大學的小沈說,總覺得在國外有一層透明「天花板」,長期來看整體發展機會不如國內好,加之文化有差異,與其在美國工作兩年鍍一層所謂的「金」,不如早些回國發展。

一名在美學習6年、原本打算繼續攻讀政治學博士的留學生回憶說,早在今年2月,他所在的賓夕法尼亞大學就能聽到「隆隆響的咳嗽聲」。他當時十分關注祖國的抗疫工作,很多新聞都令他深受感動,美國的疫情應對方式加劇了他的危機感。據他本人觀察,美國種族矛盾根深蒂固,階級對立日漸尖銳,經濟危機如「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反觀中國,每一次回國探親都對國家蒸蒸日上、城市發展迅速、人民精神面貌變化印象深刻。

在美國學習兩年、工作4年、留名Terry的留學生說,過去4年來目睹了美國階級之間、種族之間隔閡日益加大,一個辦公室裡就能聽到不同派別的人為一個政策而爭吵;還感受到美國社會對亞裔的偏見和歧視很深;決定離開美國的「最後一根稻草」是當地經濟至上、大選至上甚至漠視生命的種種防疫政策令人失望。

11月18日,行人走在美國紐約時報廣場。新華社記者王迎攝

在美國求學7年的楊修武提到,包括他所處的紐約在內,感覺美國社會效率整體偏低,創業、工作節奏較慢,年輕人整體拼勁不足。

劉春吾在美國畢業後有在聯合國的工作經歷。她認為,聯合國中國籍中高層職員相對較少,反觀國內更能發揮自己的優勢和才能,她所投身的教育行業正蓬勃發展,期待對社會有所貢獻。

留名Cara的留學生說,自己今年抽中H1B籤證但沒通過審核,美國收緊籤證政策而致拒籤率飆升,個人覺得留美職業前景艱難,對比國內的日新月異尤其感到不滿足,加之身為獨生子女想更好支持家人,決定回國發展,但相信在美經歷對個人有提升。

留名Grace的留學生說,雖然在紐約已過上不錯的白領生活,但即將三十而立還是想回國「闖一把」。即使在經濟發達的紐約,十年間區別都不會很大,與中國發展速度不在一個量級。此外,文化障礙存在,大部分留學生還是在抱團取暖,沒有融入美國主流社會,「這終究不是我的國」。

4月22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人們在林肯紀念堂附近運動休閒。美國總統川普當天籤署行政令,即日起60天內暫停部分外國人移民美國。新華社記者劉傑攝

在美國學習和工作達十年之久的Wanjing說,因籤證政策,職業選擇和晉升都受身份限制,她認為最重要的是有一份自己熱愛的工作,看到近幾年中國醫藥行業蓬勃發展,希望回來迎接這些機遇。

在美國學習和工作9年的侯穎捷說,籤證因疫情之故未能續籤,趁機選擇回深圳一家自己青睞的餐廳謀職。

在美國學習烹飪並有過在米其林三星餐廳工作經歷的一名留學生說,因為疫情暴發,自主創業的餐廳被迫停工,今年看到大量打砸搶行為,也看到了對華人的歧視行為,加上美國疫情久久得不到控制,經濟形勢並不好,因此準備回國重新開始。

【結語】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步伐不會變,需要有愛國之心和國際視野的人才參與國家建設。對年輕一代來說,中國好,世界好,個體發展才更有保障,個人抱負才更有機會實現,進而對社會作出貢獻。機遇的流動,人才的流動,歸根結底是追求共贏。

相關焦點

  • 教育部:2016年至2019年留學生學成回國佔比達八成
    據介紹,「十三五」期間,通過出臺《學校招收和培養國際學生管理辦法》《來華留學生高等教育質量規範(試行)》《中國政府獎學金工作管理辦法》,規範高校接受國際學生的資格條件,來華留學質量規範與監管體系不斷完善,來華留學生結構不斷優化。「截至2020年底,現有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2332個,其中本科以上1230個。外事管理聚焦簡政放權。
  • 留學生學成回國佔比達八成,在美國的人最多
    在網上,不少人議論在海外的留學生,很少回來的。日前,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司長透露:2016至2019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251.8萬人,回國201.3萬人,學成回國佔比達八成。
  • 留學生學成回國佔比達八成為哪般? 留學生回國有哪些優惠政策?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留學生學成回國佔比達八成為哪般? 留學生回國有哪些優惠政策? 很多人為了更好的發展都會選擇出國留學,而大部分都會選擇學成歸國,我國留學生學成回國佔比達八成,那麼留學生回國前景如何?留學生回國有哪些優惠政策?
  • ...中國出國留學人數251.8萬人,回國201.3萬人,學成回國佔比達八成。
    2020-12-22 12:58:48來源:FX168 【留學生學成回國佔比達八成】12月22日,中國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司長透露,2016年至2019年,中國出國留學人數251.8萬人,回國201.3萬人,學成回國佔比達八成。
  • 教育部:出國留學人員回國佔比達八成
    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司長、港澳臺辦公室主任劉錦表示,2016至2019年,我國出國留學人員學成回國佔比為79.9%;中國以外正在學習中文的人數約2500萬。據教育部統計,2016至2019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251.8萬人,回國201.3萬人,學成回國佔比達八成(79.9%);2019年,來華留學學歷生比例達54.6%,比2016年提高7個百分點。
  • 教育部第六場「收官」系列發布會:2016-2019年留學生學成回國佔...
    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主任程家財在發言中介紹了「十三五」期間留學生服務工作情況。劉錦表示,「十三五」期間,教育部共審批和備案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580個,其中本科以上356個。截至2020年底,我們現有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2332個,其中本科以上1230個。
  • 教育部:近5年我國出國留學251.8萬人,回國佔比達八成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葉雨婷/攝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2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葉雨婷)在今天教育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司長、港澳臺辦公室主任劉錦表示,2016至2019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251.8萬人,回國201.3萬人,學成回國佔比達八成
  • 中國發布丨教育部:2016-2019年出國留學人數251.8萬人 八成學成...
    中國網12月22日訊(記者 彭瑤)教育部今日舉行新聞發布會,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司長、港澳臺辦公室主任劉錦介紹,2016年至2019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251.8萬人,回國201.3萬人,學成回國佔比達八成。同時,通過引進國外高水平教育資源進一步豐富國內高等教育資源供給,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元化的需求。
  • 四年來我國出國留學251.8萬人,回國佔比約8成
    今天上午,在教育部上發布會上,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司長、港澳臺辦公室主任劉錦透露,2016至2019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251.8萬人,回國201.3萬人,學成回國佔比約8成。劉錦談到,「十三五」期間,來華留學質量規範與監管體系不斷完善,來華留學生結構不斷優化。2019年,來華留學學歷生比例達54.6%,比2016年提高7個百分點。我國教育系統還聚焦「一帶一路」,提升全球行動力。2019年在我國學習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留學生佔比達54.1%。
  • 學術頭條:英國新冠變種已現身另5個國家,留學生學成回國佔比達八成...
    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徵八號「一箭五星」首飛成功12月22日,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徵八號「一箭五星」首飛成功!12時37分許,我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新成員長徵八號遙一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搭載的5顆試驗性衛星準確進入預定軌道。長徵八號運載火箭是首款國家立項的面向商業市場的運載火箭,其本身具有低成本的特點,在電氣、結構等方面利用開展低成本設計的同時,通過開展垂直起降研究,實現了可重複使用。
  • 教育部:八成留學生歸國 70個國家將中文納入教育體系
    22日上午,教育部召開第六場「收官」新聞發布會,會上指出,2016年至2019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251.8萬人,回國201.3萬人,學成回國佔比達八成(79.9%)。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主任程家財介紹,五年來,共舉辦了9屆留學英才招聘會,有1500多家單位參展,為留學回國人員提供3萬多個就業崗位。為解決受疫情影響,給留學回國人員帶來的就業難問題,成功舉辦了2020年留學英才網絡招聘季,參加招聘季的單位達1000多家,提供招聘崗位2萬多個。
  • 海歸留學生神話終將落下帷幕
    近日,我國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了2016至2019年我國留學生回國佔比,2016至2019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為251.8萬人,回國人數為201.3萬人,學成回國佔比達八成(79.9%)。這無疑對我國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產生嚴重衝突,那應該怎樣看待這個問題。其實國內畢業生無需擔心,今天老吳就從以下三點來談談這個問題。
  • 教育部:2019年出國留學人數達70萬人!那回國人數有多少?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19年度出國留學人員情況統計。根據統計,2019年我國出國留學人員數量創新高,比2018年增長6.25%,高達70.35萬人。從2007年以來,我國出國留學人員節節攀升,從2007年的14.4萬人上升到2019年的70.35萬人。今年受疫情影響,可能是近10多年來,留學人數首次下降。從留學年齡段來看,主要是大學本科生,佔比高達60%,其次為高中生,佔比18%。小留學生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比如今年疫情期間,光是英國就有1.5萬名小留學生。
  • 留學生,你為什麼回國?
    資料圖:中國留學生據臺灣《中時電子報》7月17日報導,2016年中國大陸留美「海歸」人數創歷史新高,但其中80%卻是「裸歸」──留美後僅拿到畢業文憑,未獲在當地實習、就業機會,且許多「海歸族」回來就業後呈現
  • 教育部:3萬餘崗位「職等」留學回國人員
    中國網北京12月22日訊(記者曾瑞鑫 劉佳)「十三五」期間,我國留學生出現「回流熱潮」。據教育部數據統計,2016至2019年,我國留學回國人數達201.3萬人,學成回國佔比達八成(79.9%)。5年間,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通過留學英才招聘會,為留學回國人員提供3萬多個就業崗位。
  • 教育部:留學生因疫情回國上網課不影響國外大學學歷認證
    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司長、港澳臺辦公室主任劉錦介紹,2016年至2019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251.8萬人,回國201.3萬人,學成回國佔比達八成。目前,國內本科以上中外合作辦學在讀學生已超過30萬人,我國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合作方。2019年,來華留學生的學歷生比例達到54.6%,比2016年提高了7個百分點。全球有70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中國以外正在學習中文的人數約2500萬,「十三五」期間全球參加HSK(中文水平考試)、YCT(中小學中文考試)等中文水平考試的人數達到4000萬人次,這表明國際中文教育擁有廣泛而堅實的基礎。
  • 留學生成為香餑餑!
    BC省是第三季度人口跌幅最大的省份,在7月至10月之間減少了1,861人。中國教育部報告,2016至2019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251.8萬人。回國201.3萬人,學成回國佔比達八成(79.9%)。深造歸來的留學生們也是就業市場的香餑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