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新春不斷更#
提起富士山的大名,不知道的人還真不多。從普遍意義上講,這座山已經成為日本的象徵。
但是,絕大多數的粉絲可能知其一不知其二,這座承載厚重精神寄託、神話傳說,乃至於宗教信仰的「神山」,有著怎樣的前世今生,為何會成為日本最高的山峰呢?
富士山是一座至今保持著生命脈動的活火山,她體積巨大達到550立方公裡,遠遠超越了火山之國日本林林總總的其他火山,可謂「一覽眾山小」。
比如八甲田山、榛名山等聳立在日本東北地區的大火山,體積只有180立方公裡,與富士山相比,只能說小巫見大巫。遍布日本各地,因居民崇拜富士山而被冠名「XX富士」的火山們,雖然與富士山形似,但個頭兒上也都相去甚遠。
富士火山帶:巨型火山搖籃
因受到太平洋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俯衝其下的擠壓作用,日本列島被抬升,造就了密集分布的多達111座活火山。
尤其是在日本北海道、東北、關東地區,由於太平洋板塊以這個星球上最快的速度俯衝到日本海溝、千島海溝之下,大量海水灌入,為巖漿形成提供了充足條件,形成了世界上最密集的火山聚集區。
不過,這種「批量化生產」的火山都是小個子,雖然出現了燧之嶽、鳥海山、巖手山等2000米級高山(下圖中藍色圓點),但只是湊巧坐落在地殼隆起部分所致,火山本身規模並不大。
與此相比,如果我們將目光向上圖下方看去就能發現,從本州島中部的伊豆半島向南延伸,形成了伊豆-小笠原-馬裡亞納弧(大綠點和橘紅點區域),也稱為「富士火山帶」,這裡的大傢伙才是從平原或海底拔地而起的真正的巨型火山!
這些火山的體積有的遠遠凌駕於富士山之上,中小的也與富士山相差無幾。富士山無疑是日本陸地上的最高峰,但如單純從山的絕對高度來看,催生出新島的西之島火山、北硫磺島火山都超過了富士山。
事實上,太平洋板塊俯衝的速度在日本東北地區和南部富士火山帶並無太大差異,為什麼一連串的巨型火山會形成在南部海域呢?
富士山誕生的秘密
這就要從巖漿說起了。地球內部產生的巖漿之所以會上升,是由於它比周圍的巖石比重輕,受浮力的影響所致。在浮力作用下,巖漿衝破巖石,在地殼內上升。但隨著巖漿進入地殼的淺層區域,這裡構成地殼的巖石比重也較輕,當巖漿與周圍巖石比重相同時,浮力消失,就會停止上升,從而形成「巖漿池」。
巖漿在這裡逐漸冷卻,並開始結晶。由於結晶中幾乎不含水,水分就開始向巖漿中結晶以外的液體部分聚集。當溶解到巖漿中的水量超過極限時,就會產生發泡、汽化現象。汽化產生的水蒸氣重量輕體積大,因此在巖漿池中出現汽化後,巖漿會迅速膨脹、變輕,從而破壞周圍的巖石並急速上升,導致火山噴發。
這樣就不難理解了。我們來想像一下,處於地殼中不同深度的2個巖漿池。假設它們的大小相同,包含巖漿和水量均相同。其中,處於較淺地層的巖漿池與另一個處於深層的巖漿池相比,會在結晶化程度較低時就開始出現發泡現象。
這是因為,水等揮發成分在壓力越低的情況下,就越難於溶解到液體中。就像啤酒或香檳,突然拔出瓶塞,壓力降低,酒和氣泡就會從瓶中噴出。
因此,處於較淺地層的巖漿池剛剛開始結晶就出現汽化,導致其中大量巖漿以液態噴發出去,於是巨型火山就此誕生。按照這一理論推測,說明日本南部富士火山帶的地殼要比東北地區重,巖漿池是在較淺地層形成。
根據觀測獲取的地震波的傳遞速度,可以計算出地殼內的密度分布數據。把它與計算和實驗得出的巖漿密度變化進行比較,可以發現,富士火山帶在地殼深度不足5公裡處形成巖漿池,而日本東北部則是在深15公裡,甚至20公裡處就產生了巖漿池。所以,當產生汽化現象並隨之導致噴發時,日本東北部地殼內的巖漿池因為位置太深,多數巖漿結晶成固體留在地下,只留下較少量液態巖漿噴發,多形成小火山。反之,富士火山帶的淺層巖漿池保留著更多的液態巖漿,這些大量的巖漿噴發後冷卻形成了巨型火山。
由於那些位於南端的巨型海底火山大部分山體被海水淹沒,僅有山頭伸出海面,在地圖上僅以島嶼的形式存在。只有處於富士火山帶最北端,與陸地交匯處的富士山,由於位置得天獨厚,才有機會整體露出地表,雄踞於日本列島正中,成為日本陸地最高峰。
神山傳說與山嶽信仰
在日本先民的記憶裡,富士山既是姿態優美的神山,也是不時噴發的憤怒之神,令人崇拜而又敬畏。富士山的神靈在古代被稱為「福慈神」,平安時代起稱為「淺間大神」。彼時富士山接連噴發,特別是公元864年的「貞觀大噴發」,造成巨大災害和生命財產損失。
為祈禱神靈暫息雷霆之怒,信眾開始在山麓祭祀淺間大神,這也成為現存「富士山本宮淺間大社」乃至遍及日本各地的「淺間神社」的緣起。連當時日本朝廷也被富士山噴發的威力震懾,短期內就將淺間大神的地位從「明神」提升為「從三位」再提升至「正三位」。
也許是信眾的真誠打動了淺間大神,富士山在1083年最後一次噴發後,至今沒有再次發威。但在山下深深的地殼中,板塊運動從未停止,巖漿仍在奔流湧動,富士山山體多次出現隆起,那是山的呼吸和脈搏。
如果你有機會遙望甚或登頂富士山,一定不要忘記,你面對的是一座活火山,也許某一天會再次噴發、長高,維護自己日本陸地最高峰的地位。
文:銳時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