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著駱駝去上學?蘭州大學新生媽媽「都快哭了」,看到校園後……

2020-12-25 縱相新聞

這是縱相新聞開學季策劃的第4篇內容

「夏官營鎮立大學,中國最野的985大學。」不走近這裡的學生,你永遠不知道這個玩笑裡的意味,是人生無奈,還是青春無悔。

「大一新生剛到校門,就哭著想退學。」不走近這裡的老師,你永遠不知道這吸睛標題的背後,是善意推廣,還是惡蹭熱點。

「上學如流放」、「騎著駱駝去上學」、「鎮立大學」、「最孤獨的大學」……

惡搞的騎駱駝上學圖

9月3日,正逢蘭州大學新生開學,東方網·縱相新聞來到這所「自黑」標籤最多的高校,找駱駝、領「駱駝駕駛證」、感受第一批00後「學霸」的精氣神。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看校園:駱駝沒找到,找到一片「普羅旺斯花海」

蘭州大學榆中校區真有騎駱駝課程嗎?顯然沒有,接受採訪的大二學生這樣說:

「從來就沒有這個課,蘭大也沒有駱駝,在這裡一年多,我見都沒見過駱駝,只在圖書館見過學習的駱駝。」

蘭州大學招生辦主任孫龍宇老師說:

「駱駝象徵著一種負重前行的精神,我們不會要求學生去標榜這種精神,但是不少學生願意拿它來互相開玩笑。」

在孫老師的帶領下,我們找到了榆中校區唯一的「駱駝」:放置於該校藝術學院樓下的三個駱駝表演道具。

此外,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也有幸見識到了傳說中的「駱駝駕駛證」,這份設計得有模有樣的「證件」,事實上只是一份不錯的校園文化周邊。

傳說中的「駱駝」只是圖書館裡學習者的代稱,駱駝證也是校園裡就可以買到的周邊,就連傳說中黃土漫天的畫面,在這個季節也成了一種浪漫的想像。

我們看到的榆中校區不僅僅處處綠植,更有草長鶯飛的花海。

在西北地區常見的黃土、山地中間,看到如此大片的花海,其實突兀感很強,在一篇描寫蘭大的熱文中,調侃稱這片花海「就像成熟男人的卡通襪子一樣可愛」。

這種校內校外的鮮明對比,對於網上圍觀的「吃瓜群眾」而言,是段子,但對於路過了黃土戈壁的外省新生而言,卻是驚豔。

不止一位在開學前做好了心理準備「接受黃土地考驗」的新生表示,到了學校以後反而覺得「其實挺好」

一位大一新生這樣說:

「從市區坐車過來,眼看越走越荒涼,我媽都快看哭了,但是一進校園,就看到一片片全是綠色。」

家長心中的慰藉,不僅僅在於綠意掩映的校園,更在於這份矗立於社會環境之外的寧靜。一位新生的父親這樣說:

「物質條件好的高校,我們有太多,但是真正適合學習的地方不多。這裡一看就是學習的地方。」

聊大學:「情人坡」難再,學風年年如一

每一所大學都有關於戀愛的傳說,蘭大的傳說更顯「蒼涼」一些。不知從何時開始,網上就在盛傳一組攝自「蘭大榆中校區情人坡」的照片,圖片中的小情侶,於一片黃山禿草中相互依偎,頗有一番「相伴在天涯」的落魄意味。

然而,據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了解,這個所謂的「情人坡」位於背靠榆中校區的萃英山頂部,事實上已不在蘭大的校區範圍。

海拔1965.8米的萃英山,相較於海拔1700米的校園,並不算高,但是由於處於高原地帶,爬到頂峰也並不算是一件很輕鬆的事情。

即便花了兩個多小時來到山頂,如今也很難再找到網傳圖片中的「情人坡」了。經過校區有意識的治理與學生社團組織的植樹活動,萃英山上已被耐旱植物覆蓋。

加上今年甘肅雨水充足,整個山頭已看不出圖片中的痕跡。記者極力尋找,也只拍到了幾張略覺形似的山頭。

不再「荒涼」的榆中校區,在學風上,從未讓人失望。採訪中,聽到最頻繁的一句話是這樣的:

「在這個地方,你除了去圖書館,還有什麼好娛樂的?」

話語中帶著無奈,也帶著一絲「學霸」特有的傲嬌。

在與大三學生的接觸中,我們也了解到,雖然蘭大實行「三年榆中、一年蘭州市區」的「3+1」模式,但有不少大四學生仍然選擇繼續留在榆中,進行研究生備考等。

此事也得到了校區老師的證實,而追其緣由,答案基本一致:

「這邊更清靜。」

談西北:「夏官營大學」是段子,一方水土能養學人

由於榆中校區位於蘭州市榆中縣夏官營鎮,不少蘭大學子戲稱自己的母校是「夏官營鎮立大學」。這是對學校地理位置較偏的自嘲,也造就了不少有關「夏大」的傳說。

如今在瀏覽器檢索夏官營,都能看到一條「夏官營大學」的百科目錄。而新浪微博「夏官營大學」仍然時有更新。在這個帳號信息為「夏官營大學非官方微博」的帳號中,有不少關於榆中校區的「段子」,其中就有那篇傳遍網絡的「神文」——《夏官營大學,中國最野的985大學》

惡搞的「夏大」校徽

這篇文章帶來的流量效應,讓不少自媒體號一次次在開學季將蘭大榆中校區推上話題榜頂端。前文中外界關於「駱駝駕駛證」的傳聞,不少也是來自這篇文章。

然而,這篇「吐槽文章」結尾的一句話,卻被不少媒體有選擇地忽略:

「偏僻的西北荒山拉近了我們的距離,乏味的娛樂讓這裡學風更盛。」

學生眼中日漸靚麗的校園,家長眼中的靜修之所,在蘭大教師眼中,也是滋養蘭大精神的根源。

孫龍宇老師這樣說:

「蘭州集多種地貌於一體的自然環境,孕育了這裡獨特的人文環境。蘭大在這裡誕生,並且創造了那麼多輝煌,不是沒有原因的。而我們培養的院士數量,排名全國前六,也是因為從蘭大走出去的優秀學子,身上具備了西北獨特的學人氣質。正如我們的校訓:自強不息,獨樹一幟。」

採 訪 花 絮

在與新生的接觸中,我們提出了一些趣味問題,他們給出的答案「不出所料」地讓我們齊齊意外。

「手機中使用頻率最高的軟體」,除了常見的社交軟體外,我們聽到的不少答案是「知乎」。

「行李箱裡最重要的物品」,不少新生捨棄了手機錢包,回答了「眼鏡」。

採訪中,我們也見識到了榆中校區的「駱駝駕駛考試須知」設計之煞有介事,「沙丘定點與起步」、「靠邊栓駱駝」,以及不少學長口耳相關的「坡道起駝」等,讓不少人嘆為觀止:「不管你信不信,差點我就信了。」

關於蘭大地理位置的「偏」,蘭大一位在讀研究生學姐的話很有意思:地方偏,人心卻踏實,有人說蘭大是學生談戀愛結婚率最高的大學,我信的。

記 者 手 記

從蘭州中川機場前往蘭州大學榆中校區,乘計程車需要兩個小時車程。

從榆中校區前往蘭州市區校本部,乘校園巴士,算上晚高峰堵車的時間,我們花了一個小時。

如果單以路程時間論,相較於不少位於城市遠郊的「大學城」,榆中校區算不上多麼「突出」。只不過,西北「天藍雲白土黃地更寬」的特有風貌,增加了路途的荒涼感。

採訪空暇,我們也走訪了校區外圍,校門口的街道上,各種生活服務設施雖然說不上「高檔」,但尚算齊全。只不過,和不少娛樂設施齊全的大學城相比,這裡顯得不夠「高大上」。

而當我們提出外界的種種疑問時,家長與不少師生的反應,讓我們不由恍然:

對大學,我們是不是理解錯了什麼?

什麼時候開始,大學周圍必須娛樂設施齊全,大學城必須「標配」燈紅酒綠?

我們「想像」中的大學生活是合理的大學生活嗎?

或許,對於一所大學來說,最難的不是培養出多少名流,而是保持住自己「獨樹一幟」的學風,最容易的也不是隨波逐流,而是任淺薄之風將最初的歷史食糧消磨殆盡。

東方網·縱相新聞2018年開學季報導,至此將告一段落,為各位新生送上開學祝福的同時,我們也由衷希望,地理的別致、校園的富麗、學生的俊美,最後都能沉澱為中國高校建設的精神內涵,風流獨具,各領風騷。

來源:東方網·縱相新聞

作者:宋祖禮

相關焦點

  • 背著媽媽去上學的00後:10歲做起「小大人」,買菜煮飯是每天必修課
    當時讀小學4年級的鄒晴每天必須照料完母親後才能出門上學。幫母親穿衣、洗漱、擦身,買菜、煮飯、洗碗,成了鄒晴每天的必修課。「當時還是很難,可能就是天塌下來的感覺吧,特別是跟媽媽鬧彆扭的時候,會覺得很委屈。」回想起8年前,鄒晴還是忍不住落淚。外婆和父親去世後的兩年,是她最困難的時期。坐在一旁的朱純意也跟著抹起了眼淚。
  • 學校開學典禮,內蒙古學生竟然騎駱駝去上學
    以前交通出行是非常不方便的,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現在的交通工具也是越來越多了,出行變得也方便了起來,像是以前的那些交通工具都已經被摒棄了。洗不清了!學校開學典禮,內蒙古學生竟然騎駱駝去上學!近日有一件事情火了起來,那就是在內蒙古有一個學校,他們的學生竟然是騎馬和騎駱駝上學的,這是怎麼一回事?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在3月1號的時候內蒙古的一所學校迎來了自己的開學典禮,這個開學典禮非常的特別,學生們都是穿著蒙古袍和騎著駱駝和馬到學校去。
  • 這裡的孩子曾經騎著駱駝去上學,現在……
    當年9月,一群騎著駱駝的山裡孩子,在家長的護送和教師的陪同下,來到了塔縣城鄉寄宿制小學。那時,武建芳還是學校的普通教師,但孩子們剛來學校時的情形,她至今歷歷在目。她先給記者講了3個故事。故事一:學校第一次發香蕉,孩子們咬了一口,都說不好吃,扔了。「為什麼?因為他們生活在大山深處,沒見過香蕉,直接連皮吃了。」教師們急了,爬上桌子,給孩子們演示怎麼剝皮,怎麼吃香蕉。
  • 北方數九隆冬孩子上學都給凍哭了,天氣暖和的時候烏煙瘴氣更難受
    其實北方更多的地方,孩子上學都是家長騎著電動車帶著孩子,趕上冷天,孩子真的容易給凍哭了。其實在北方的城市裡,真正的冷天,往往氣壓高,空氣清新,如果下了一場大雪,空氣裡面的塵埃都跟著雪花落地了,那個時候雖然很冷,但是吸一口冰涼的空氣很爽,再呼出來的時候,就會在睫毛上或者帽簷上掛一層霜。
  • 內蒙古學生真的是騎駱駝、騎馬上學!
    導讀3月1日,內蒙古阿拉善額濟納旗蒙古族學校的孩子們迎來了一次特別的開學典禮,學生穿著蒙古袍,騎著駱駝和馬到校報到。來自內蒙古大草原的同學們總會被問「你們是不是騎馬上學」「你們是不是住在氈房裡」…...
  • 騎著駱駝的「聖誕老人」
    新華社/法新新華社照片,外代,2020年12月22日(外代一線)(2)騎著駱駝的「聖誕老人」12月22日,卡西西耶裝扮的「聖誕老人」騎著駱駝在耶路撒冷老城外巡遊。每到聖誕季,居住在耶路撒冷的伊薩·卡西西耶都會穿上「聖誕老人」的服飾,騎著駱駝向人們送去祝福。
  • 這位新生家長養娃秘籍亮了
    今天上午,山東大學迎來2020級新生,來自四川的家長王女士向閃電新聞記者分享了自己和孩子相處的秘訣。在山東大學的迎新報到現場,閃電新聞記者看到了一批又一批的學生家長,他們來自五湖四海,匯聚到山東大學門口,將孩子送上嶄新的學習生涯。王女士說,「我是一個非常感性的人,我肯定會掉眼淚,但是我今天沒有哭,我覺得孩子總歸要長大,早早地做好這種準備。」
  • 蘭州大學男神女神·助力公益·2017
    2017-12-28 07:24:33 來源: 蘭州大學學生社團聯合會 舉報
  • 大學新生報到,行李箱裡都裝著什麼?
    在溫州商學院,大一新生的行李真是五花八門。24寸行李箱裝滿護膚品3日上午,溫州商學院校園裡人聲鼎沸,一撥又一撥的學生拉著行李,或說說笑笑,或探頭張望,他們大多是前來報到的新生。報到後學生們陸續來到寢室安頓。
  • 哈工程「食堂版」《沙漠駱駝》在哈市大學校園走紅
    許菁 金聲 生活報記者朱莉近日,哈工程一首"食堂版"的《沙漠駱駝》在哈市大學校園走紅。從滑溜肉片到西紅柿炒雞蛋,學校食堂的各種特色菜品,被拍成了一部誘人的湯火功夫片,並登上了許多網站和客戶端。"食堂版"《沙漠駱駝》主創、哈工程後勤集團黨委書記任喜峰說:"這夠嗎?當然不夠,現在大學生不但要吃飽,還要有美好的用餐體驗啊,從不斷高大上的就餐環境到不斷推陳出新的菜品,我們高薪聘請的大廚做出來的面點保證放幾天不硬。"正是帶著這樣的情懷,任喜峰一個多小時裡便完成了這部MV的歌詞創作。
  • 帶「25歲」的褥子來讀書 大學新生的行李箱裝了些什麼?
    高校報到季本周迎來小高潮,數萬大學新生開始了大學新生活。繼上海財大、上師大前天起啟動新生報到後,同濟大學、上海對外貿易學院、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等高校昨天都迎來新生報到日。今天,復旦大學將迎接新生報到。下周末,上海交大、華東師大等高校將迎來新生報到日。  同濟大學2012級4400名本科新生昨天在四平路校區綜合樓集中報到,為了培養學生的獨立性,今年的家長警戒線管理更嚴格。
  • 在敦煌的風沙嘶鳴中,騎著駱駝走進嗚沙山探訪月牙泉
    來到敦煌以後,遊覽車轉眼就看到了起伏的黃色山丘,導遊買妥了門票,一行走入嗚沙山、月牙泉的大門,換上了鞋套,入口處右邊有一個駝場,駝場中聚集了一些一些駱駝在等待遊客騎乘,這些駱駝背上都有一塊座墊,我們五人一組騎上駝背,這些看似高大威猛的駱駝,由一根繩子穿著鼻孔,顯得很乖順、安祥,讓我免除了恐懼。
  • 浙江農林大學新生報到 為啥不少人「空手而來」?
    但是今年在浙江農林大學報到現場,不少新生和家長們卻輕鬆而來:一個小包、一個行李箱成為不少新生隨身攜帶的全部行李。  原來,和往年新生報到大包小包隨身行李不同,今年浙江農林大學的部分新生們提前把大件行李快遞到了學校,這使即將赴遠方的大學之旅,也變得輕鬆愉快了不少:行李從家裡寄出,到校辦理好各種手續後,再到校園裡取行李。
  • 看到女兒笑了,媽媽卻好想哭
    「都說小孩子是天使,到人間找媽媽,我費了那麼大勁,才讓她找到我,卻要眼睜睜看著她吃苦。」 看著手機裡女兒的照片,嶽麗明喃喃自語,「每次看到她笑,我都想哭。」  她的「小天使」來之不易  7月6日,安安剛在樹蘭(杭州)醫院做了一場大手術:劈裂式肝移植,鄭樹森院士親自主刀。  安安是位先天性膽道閉鎖患者。
  • 武漢大學讀書聲再起!女生:看到人山人海想哭
    從寒冷的冬季,走過充滿希望的春天,在熱情的夏季即將結束之際,闊別了校園近8個月的武漢大學近萬名本科生,已陸續返校。珞珈山間再次熱鬧起來,讀書聲、談笑聲,洋溢著久別重逢的歡樂,洋溢著迎接新學期的熱忱。今天早上,武漢大學舉行本科生返校後首次升旗儀式。由此,武漢高校秋季學期拉開序幕。「珈」已安全,歡迎回家!
  • 一位單身女性,如何騎著駱駝走絲綢之路
    貝加爾和她的駱駝 本文圖均為 受訪對象 提供貝加爾的家鄉在蒙古西北部的烏蘭固木,那裡是傳統的遊牧區,而她也出身自一個典型的牧民家庭。畢業後她當了導遊,閒暇時間喜歡去登山。她幾乎爬遍了蒙古的主要山峰,因此積攢了不少戶外經驗。這位剛剛年滿30,雄心壯志的女性,計劃用三年時間完成這次跨越歐亞大陸的旅程。她的計劃在蒙古國內引起了巨大轟動,連蒙古總統也接見了她。
  • 校園版《沙漠駱駝》,超勵志!
    2018年,一首《沙漠駱駝》像一陣風暴,席捲了網絡。聽得大家熱血沸騰。   現在,一首校園版的《沙漠駱駝》,又火了!   各中小學校內,紛紛傳唱這首「校園版」《沙漠駱駝》—好好學習。唱的節奏感很強,動作整齊劃一也是超震撼哦!
  • 記錄青島盲校新生生活:老師就是我的眼睛
         「我是前天剛從蘭州來青島盲校上學的,這裡的一切對我來說都是陌生的,是班主任王老師手拉手帶著我熟悉了學校的一切,老師就是我的眼睛 !」來自蘭州的王金偉說。隨著青島盲校開學,來自全國各地的盲人新生們在島城開始了新的學習生活,從事教師工作近20年的王金燕老師是初一新生的班主任,她也成了新生們的眼睛。
  • 蘭州大學宿舍怎麼樣
    除了一所大學的學術能力,校園住宿條件也越來越影響著畢業生填報志願的方向。不同的大學受地理位置、學校面積、資金等各種因素影響,宿舍條件也是不盡相同的。而大學宿舍作為各位考生步入大學校園的「第二個家」,宿舍條件好壞直接影響大學生生活質量。
  • 大學校園遊:都說學生是最生機勃勃的小草,放假後的學校果然悽涼
    而校友這個詞一直是每一個人都喜歡的,都說: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而校友見校友,又何嘗沒有一番敞開心扉的傾訴呢?在上學的小夥伴們可以想想十年後當自己再踏進這個曾經自己日夜奮戰的校園,畢業了的小夥伴可以想想當自己畢業五年後再回到這個自己曾經嬉鬧過、哭過、笑過的校園,是否會不禁地感慨呢?生活就象孤葉漂彈,笑聲永遠是那麼美好。對的,大學裡的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