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之治@文化解碼】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治國理政全過程...

2020-12-25 湘潭在線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專題

作者:齊衛平 東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特聘教授,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內容豐富、理論深刻、意義長遠,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即將收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將邁進新的歷史階段,因此,要始終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政治立場,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不斷把為人民造福事業推向前進。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新形勢下,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治國理政全過程面臨諸多新考驗。就治國理政而言,「全過程」是時間與空間相統一的概念。一方面,黨治國理政必須自始至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時間意義的不間斷;另一方面,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必須貫徹落實到黨治國理政的各領域、各環節,體現空間意義上的全覆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就要在新時代新階段的治國理政實踐中做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篇重頭文章。

第一,必須把加強執政能力與提升化解重大風險能力緊密結合,牢牢把握黨在治國理政中應對各種考驗的主動權。在黨的憂患意識中,憂黨、憂國、憂民是連在一起的。黨的事業與人民事業的一體性意味著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對壯大黨的生命具有決定意義。黨中央高度重視執政能力建設,在國內外深刻變動、不確定因素增多的新形勢下,應對風險和化解危險的能力成為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重中之重。趕考永遠在路上,風險永遠在弦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要求我們黨始終保持憂患意識,在提升化解重大風險能力中加強執政能力,積極、充分做好打硬仗的準備,主動應對治國理政實踐中各種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

第二,必須發揚為人民履職、為人民擔當、為人民作為的精神,腳踏實地推進黨治國理政實踐的創新發展。黨治國理政必須要堅決、有效地消除「為官不為」「庸政怠政懶政」的現象。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全黨同志要有擔當精神,勇於作為,各級幹部對人民負責首先表現在治國理政中的擔當和作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是一個抽象的、玄奧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止步於思想環節,而要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要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向前推進,就必須推進治國理政創新發展。以思想創新和實踐創新為人民履職、為人民擔當、為人民作為,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對黨治國理政提出的內在要求。

第三,必須把人民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使黨創造治國理政的成績與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相統一。黨性體現人民性,人民立場是黨的根本政治立場,堅持人民立場就是站穩黨的立場。黨治國理政創造出什麼樣的成績、得到怎樣的反饋,以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衡量標準。我們黨的執政價值取向體現在治國理政實踐中的準則就是讓人民生活更加美好,「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不是為自己求業績,而是為人民謀幸福;不是為自己圖功勞,而是為民族謀復興。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我們黨才能做好時代為治國理政出的試卷;只有把人民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我們黨才能交出讓人民滿意的治國理政答卷。

第四,必須認真解決好黨治國理政的「最後一公裡」問題,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到位。要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地生根,就要做到想人民之所想、患人民之所憂、急人民之所急、紓人民之所難、解人民之所困、幫人民之所需。黨不僅要制定體現人民利益的路線、方針、政策,而且必須建立健全一通到底的運行機制,防止產生服務人民的「中梗阻」。在黨的十八大後開展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基層黨組織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最後一公裡』,要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抓緊補齊基層黨組織領導基層治理的各種短板」,以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新時代創新治國理政實踐應按照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作出的部署,「抓緊制定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急需的制度、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備的制度」,從廣大人民群眾的關切點上落實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第五,必須充分利用好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各種資源,在治國理政創新實踐中最大限度地發揮人民群眾的國家治理主體作用。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是我們共和國的堅實根基,是我們強黨興國的根本所在。「中國共產黨的一切執政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治理活動,都要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首創精神,拜人民為師,把政治智慧的增長、治國理政本領的增強深深紮根於人民的創造性實踐之中,使各方面提出的真知灼見都能運用於治國理政。」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過程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過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以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為實踐平臺,擁有選舉民主、協商民主、基層民主以及統一戰線等豐富資源,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國家治理有寬闊的通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既突出了黨全面領導的力量,又彰顯了人民主體作用的力量。充分利用各種民主政治的資源,切實發揮國家治理中人民的主體作用,是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徹於治國理政全過程的必由之徑。

>>返回湘潭在線首頁

相關焦點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治國理政全過程...
    本文轉自【人民論壇網】;【中國之治@文化解碼】【中國之治@文化解碼】專題作者:齊衛平 東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特聘教授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即將收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將邁進新的歷史階段,因此,要始終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政治立場,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不斷把為人民造福事業推向前進。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新形勢下,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治國理政全過程面臨諸多新考驗。就治國理政而言,「全過程」是時間與空間相統一的概念。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以人民為中心:中國共產黨執政價值取向與...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作者:齊衛平 東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特聘教授,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創新治國理政實踐的重大理論成果,它既是對中國共產黨思想傳統的繼承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中國之治的「德」與「法」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文化,自古以來便不是單純的文學載體,而是民族之精神所在、國家之力量所在。正所謂「文以載道,文以化人」,文化與治理目的息息相關。中國之治的關鍵密碼蘊含在中國悠久的「德」文化與「法」文化之中,體現在中國之治的「德」與「法」之中。
  • 孔子治國理政思想的總綱
    孔子的治國理政思想散見於《論語》各篇,看似雜亂無章、缺乏內在關聯,然稍加條貫分析,其實也有其內在邏輯和體系建構可言。細讀《論語》我們發現,「富民教民」和「尊五美屏四惡」的思想應是孔子治國理政思想的總綱,是我們理解其整個思想架構的鎖鑰。以下我們將圍繞這個總綱,試勾勒出孔子治國理政思想的全貌。
  • 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基本內容及內在邏輯
    原標題: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基本內容及內在邏輯 韓振峰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形成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我們要系統掌握這些治國理政思想的基本內容及內在邏輯關係。
  • 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人民政協履職全過程
    【國是論衡】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目的、根本動力、根本價值、根本方法的深刻探索,反映出我們黨對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和運用達到了新高度,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內容之一
  • 如何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關鍵詞】以人民為中心 政治發展道路 人民共享發展 價值特徵【中圖分類號】D731 【文獻標識碼】A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價值引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就必須要堅持人民發展主體地位,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這是中國共產黨為人民服務宗旨、人民利益本位及其發展成果人民共享的必然要求。
  • 理性認識黨治國理政面臨的風險
    進入新時代,我們黨面臨著政治風險、經濟風險、文化風險、社會風險和生態風險,我們必須理性客觀地分析這些風險和挑戰,將憂患意識貫徹到治國理政的全過程。要把準政治方向,堅持黨的政治領導,夯實政治根基,涵養政治生態,防範政治風險,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為我們黨不斷發展壯大、從勝利走向勝利提供重要保證」。其中的「防範政治風險」屬於新時代治國理政、保證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問題。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專題片 | 中國文化決定中國道路
    」是我們黨治國理政一個繞不開的問題「四個自信」當中,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文化問題是治國理政的一個根本問題。近代以來,每一次大的社會轉型甚至社會進步都會出現文化選擇和走向問題。因此,怎樣看待傳統文化的價值,怎樣處理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的關係就成為我們社會前進、我們黨治國理政一個繞不開的問題。中華文明之所以能延續五千多年並一以貫之,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我們有包容和諧、厚德載物、生生不息的哲學傳統,儒道法等文化傳統的交匯融合及其開放、轉化,協和萬邦、天下一家的精神等。
  • 王傳利:治國理政新思想的學習切忌「狗熊掰棒子」
    原標題:治國理政新思想的學習切忌「狗熊掰棒子」   在「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活動中,有人鸚鵡學舌地喊口號,對「三嚴三實」的內容一頭霧水,遑論把握其精神實質,更休論將其基本精神實質貫徹落實到日常工作中去。
  • 中國與埃及「治國理政與2030願景」論壇在開羅舉行
    「治國理政與2030願景」論壇在開羅舉行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劉素雲):由中國和埃及聯合舉辦的「治國理政與2030願景」論壇1月8日至9日在埃及首都開羅舉行,來自中埃兩國的智庫學者圍繞中國治國理政的成功實踐與埃及「2030願景」發展規划進行探討和交流
  • 【聚焦|課程思政】廈門大學《公共管理學》:守正創新,打造治國理政...
    《公共管理學》教學課程組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目標,打造面向「中國之治」的「專業+思政」金課,實現公共管理教育中理論與實踐、課程與思政、學術研究與基本國情、校園課堂大學與社會實踐大學、教書與育人五個層面的有機結合,向學生提供學知識、長才能、強信念的正能量。
  • 解析明德思想的歷史淵源和治國理政的理念 宣講家網評論
    《康誥》裡面講「克明德慎罰」,「克」是能的意思,「明德慎罰」就是周人治國理政的主導方針,一個是明德,一個是慎罰。這很有意義,因為商代的治國理政主要是以刑罰來治國理政,周人認為這種治國理政的方法不行,要慎罰,罰要少用,要更多的用明德。明德在這裡就是彰明道德,崇尚道德,更多用道德的手段作為治國理政的主導方針。這是周代文化很大的進步。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中華本位文化的重建與認同_新聞中心_中國網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近代中國,列強在瓜分中國的同時,試圖用西方文化中心主義挫敗中華民族的文化自尊。國土安全與文化安全一體,缺一不可。在中國近現代史上,侵略與反侵略是一條明線,對本位文化的自戕與自衛之爭是一條暗線,兩條戰線的鬥爭都很膠著。由於歷史背景複雜,人物的政治立場、文化底色、價值取向、社會關係與之糾纏,對其後的中國文化產生了極大影響。
  • 習式治國思想的10字訣
    學習大國按  縱觀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可謂立意高遠、博大精深、有效管用。在眾多著述中梳理習近平總書記治國思想,其精髓可概括為10字訣。學習大國(XXDAGUO)帶夥伴們一起學習。實現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充分調動最廣大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一切行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我們黨區別於其他一切政黨的根本標誌。」人民至上,天下歸心。
  • 強軍徵程啟新航——黨的十九大以來治國理政系列評述「治軍篇」
    新華社北京10月20日電  題:強軍徵程啟新航——黨的十九大以來治國理政系列評述「治軍篇」  新華社記者  偉大事業,需要偉大思想領航。  習近平主席著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緊緊圍繞新時代建設一支什麼樣的強大人民軍隊、怎樣建設強大人民軍隊,深入進行理論探索和實踐創造,形成了習近平強軍思想,為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提供了科學指南和行動綱領。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力爭到二○三五年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討會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林大使和中方發言嘉賓解讀了中共十九大的重要成果和重大意義,宣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要內容、重要特徵和時代意義,以及對深化中南中非合作發展的重要指導意義。林大使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過去5年習總書記提出並經實踐證明行之有效、深得人心的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戰略新舉措的系統總結和高度概括。
  •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怎樣提出的
    作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須臾離不開人民。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到人民的地方就有203次之多,並四次提到「以人民為中心」,特別是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基本方略進行了系統論述,充分體現了實踐經驗的總結和黨的基本理論的重大創新。
  • 「七年知青經歷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的歷史起點」
    採訪對象:艾平,生於1953年8月,北京清華附中學生。 從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一系列舉措以及他自己對知青歲月的回憶來看,七年知青歲月為他治國理政思想樹立了「以人民為本」的方向。在陝北農村,習近平與農民朝夕共處,建立起了同人民的血肉聯繫,樹立了為人民辦實事的理想。人民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的立足點,為民、惠民、富民是治國理政思想的出發點。這絕非空談,也絕非易事。
  • 邵陽:把以人民為中心思想貫穿編制全過程 確保「十四五」規劃更好...
    他強調,要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於「十四五」規劃編制的全過程,做到加強頂層設計和堅持問計於民相統一,確保「十四五」規劃編制充分反映人民心聲、更好順應百姓期待。市領導李萬千、張皓、彭華松、肖擁軍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