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今日惠州網
紅花湖景區已成為省內有名的「網紅打卡地」。這是遊客在自拍。惠州日報記者湯渝杭 攝
灣區時代,潮湧澎湃。
新冠肺炎疫情來襲,防疫與發展,開放與創新,2020年的粵港澳大灣區,不言畏縮,以定力、魄力持續譜寫熠熠華章。在這一部華章中,既是顏值擔當又是製造業翹楚的惠州,搶抓「雙區驅動」重大歷史機遇,大手筆加快建設國內一流城市。
胸懷一流城市雄心,惠州在年初正式提出「惠州灣」革新發展戰略,以城之名,建設大灣區城市生活新標杆。
時間不語,默見巨變。在上下同欲「修路抓項目、提效抓隊伍」之下,惠州「豐」字大交通加速推進,大項目蜂擁而至。據不完全統計,今年4月以來,惠州先後引進落戶投資約100億美元的埃克森美孚大灣區惠州乙烯項目、總投資2000億元的惠州灣產業新城項目等超十億元大項目14個。
優交通,興產業。總投資約600億元的萬有(惠州)國際旅遊度假區項目籤約落戶,其釋放的信號非常明顯,提升城市品質之箭不是在弦上,而是已然射出,不少市民更是敏銳地感覺到了巨變來臨的前奏。
乘數效應
強顏值擔當,助力構築國際休閒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有五大戰略定位,即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
惠州,渴望旅遊「巨無霸」項目久已。
放眼粵港澳大灣區,無人會否認,惠州之星尤其璀璨亮眼。
惠州空間大。全市陸地面積1.13萬平方公裡,約佔大灣區總面積的1/5,開發強度僅為9.7%;海域面積4520平方公裡,是廣深莞三市海域面積的3倍多;海岸線長281.4公裡,大於廣深莞三市。
惠州區位優。鄰近大灣區黃金主軸線——三大中心城市(深圳、廣州、香港)。原市規劃建設局顧問總規劃師劉家駒分析,這樣的區位優勢讓惠州既能承接三大中心城市的需求外溢和經濟外延,形成優勢互補、土地互動,在大灣區往粵東北輻射時,包括海峽西岸城市群以及中南地區、銜接長江經濟帶,惠州起到珠三角東岸門戶和樞紐地位作用。
惠州資源豐。名山、大江、美湖、藍海一應俱全,全市森林覆蓋率62.4%,空氣品質長期居168個重點城市前列。
惠州文化底蘊厚。「一自坡公謫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葛洪及其《肘後備急方》也因屠呦呦受其啟發研發出造福人類的青蒿素而聞名天下,惠州還地處廣府、客家、閩南三大文化交集地,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東江文化。
惠州日漸宜居宜業宜遊,但還不夠。
作為大灣區顏值擔當城市,惠州的城市服務水平、現代服務業仍有待提升,城市品質有待提升,這是惠州上下求索的努力方向。
以大項目倒逼城市服務水平、城市品質提升是惠州的成功實踐。
對於迫切需要壯大第三產業、推動三產融合的惠州來講,總投資約600億元的萬有(惠州)國際旅遊度假區項目,是惠州建設一流城市的需求,也是惠州參與大灣區建設的需要。
一位專家如是分析:它起到的是乘數效應的作用,既助力惠州提升城市品質和城市能級,「放大」城市品牌,進一步提升惠州休閒娛樂服務功能和水平,還將讓惠州更好地助力大灣區構築享譽全球的國際休閒灣區。
聚集效應
強惠州智造,強惠州服務
市委全會提出,要搶抓「雙區驅動」利好疊加機遇,高標準謀劃建設惠州灣,不僅是石化、核電的工業灣區,更是創新創業、宜居宜遊的一流灣區,努力打造新經濟增長極和城市生活新標杆。
人才,城市發展之根本;而城市發展又吸引人才聚集。一座城市品質的提升與人才的聚集相輔相成。
近年來,惠州一方面加快建設大灣區能源科技創新中心,積極對接廣深港澳,著力壯大高新技術企業群;以「兩大科學裝置」為支點廣泛吸引創新企業、人才、技術聚集惠州。一方面持續不斷地完善城市公共配套服務,讓發展成果更多惠及於民,從而不斷地提升城市品質。
產業興旺,城市品質提升,惠州對人才的吸引力正彰顯。據DT財經聯合聯通大數據今年發布的分析結果顯示,惠州力壓一眾省會城市和重點城市,進入2019年全國流入人口最多城市第十名。排在前面的依次是:上海、東莞、成都、北京、廣州、深圳、蘇州、武漢、杭州。
萬有(惠州)國際旅遊度假區項目對人才的吸引力和城市品質將產生什麼影響?其他城市的經歷或可拓展我們的想像。
珠海的長隆海洋王國項目開業後,不僅讓橫琴島從荒島變成旅遊島,開業僅僅9個月遊客量便達到800萬人次,帶動珠海市餐飲酒店業增長87%,珠海機場業務增長41%,而且還拉升了中山、江門等周邊城市酒店的入住率。開業4年,年遊客接待量突破千萬,長隆集團預測,未來珠海項目年接待總人數將超5000萬。
去年珠海的《橫琴國際休閒旅遊島建設方案》獲國務院批覆同意,珠海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成為粵澳合作的一顆明珠。
再看杭州西溪,2011年獲評5A級旅遊景區,但由一個普通的「西溪溼地」搖身一變成為如今享譽全國的「杭州西溪」,還有賴於「西溪天堂」這個旅遊綜合體大項目的龍頭帶動,其引進建設的悅榕莊等一系列高端酒店群,讓杭州西溪充滿了自然、人文與商業的和諧交融,不僅為杭州城市名片再添一筆,給城市帶來了「流量」,項目周邊還形成優質產業支撐,吸引了全國高端人才聚集。
杭州西溪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周自力這樣形容,城市的文化和支柱產業是一棵大樹,旅遊作為第三產業是一根藤,旅遊綜合體通過不斷優化產品結構,可以和城市優質產業實現深度結合。
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也持同樣觀點。他認為,藉此項目惠州可彰顯作為現代服務業集散地形象,從而反過來加快惠州吸引更多的產業服務業資源,例如研發服務、諮詢服務、管理服務、金融服務、專利服務等人才和機構,並向大灣區其他城市推介現代服務業集聚的「惠州模式」,從而大大提升惠州的城市地位和城市形象。
事實上,惠州不僅在仲愷高新區引進萬有項目,在擁有被稱為「中國的馬爾地夫」巽寮灣的惠東稔平半島,正在打造能源科技島、生命健康島、高端旅遊島、生態宜居島。
以產業作樹,以旅遊為藤,惠州正在大手筆謀劃建設一個優質人才生活圈,全面提升城市能級和影響力。
瞄準建設大灣區生活新標杆,惠州正在以城之名,邁出新的堅實步伐。
聲音
「以萬有項目為契機全方位打造惠州旅遊」
惠州以萬有項目為契機,以「點線面」結合全方位打造惠州旅遊,包括大力推進旅遊交通全覆蓋。在南部,濱海旅遊交通將結合全省1600多公裡的濱海景觀公路規劃建設來優化惠州區域內的連接線,按照「快旅慢遊」的要求高標準規劃布局好環大亞灣旅遊交通;在中部城市休閒區,要結合西湖、紅花湖、金山湖和兩江四岸旅遊開發建設解決好交通銜接和停車場問題;在北部生態旅遊區,將圍繞羅浮山和南崑山兩山一體化建設旅遊景觀大道或者惠州中部通道。同時,推動香港-大鵬灣-大亞灣-巽寮灣遊艇航線的開通,推動建設遊輪停靠點,打通大灣區海上通道,形成旅遊交通網絡。
——市文廣旅體局負責人
旅遊業發展到現在,已經進入成熟發展期、產業轉型期和矛盾凸顯期,惠州目前的旅遊項目大多是依靠自然資源,要想突出重圍,旅遊發展再上一個臺階,必須以大手筆、大氣魄的旅遊項目開發,方能贏得先機、搶得主動。這次萬有集團的大項目將為惠州旅遊帶來蝶變,惠州將成為廣東旅遊吸引省外遊客的新亮點,大大延長在惠州遊玩消費的時間。
——惠州青旅副總經理姚宏
這個好消息,著實給我們打了一針強心劑,讓大家更有信心了。只要有更多更高品質的旅遊產品,最大限度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勢必會有遊客來旅遊,像這樣大型的主題公園一定是一天玩不完的,要留在惠州兩天甚至三天,將會給惠州酒店業帶來更多客源。
——市飯店行業協會有關負責人
現在惠州各縣(區)景點與景點之間的交通基本要依靠自駕,開車時間也不算短,希望未來在交通和公共服務設施上能更加完善,方便市民及遊客出遊。
——市民阿婷
惠州確實需要一個世界級的旅遊項目,惠州應該充分利用這機會,整合羅浮山、南崑山、龍門溫泉、東江流域、西枝江流域、西湖、惠東巽寮灣、大亞灣等資源,打通交通聯絡線,把機場、地鐵、輕軌、高鐵、高速公路、景觀大道、景觀快速路等立體交通有機結合起來,把惠州打造成世界級旅遊之都。
——網友「KEDI」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馮麗均
採寫 惠州日報記者馮麗均 譚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