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交流團參觀考察臺灣大塭養殖觀光休閒農場

2020-12-18 華夏經緯網

    1月10日,黔南民族抗日文化交流團,走進了臺灣大塭養殖觀光休閒農場參觀考察,體驗漁業的風採。

  宜蘭礁溪大塭養殖觀光休閒農場,建於1975年。大塭原名為「漚白」,臺灣話的意思是水草雜生。人畜不能通行,一年四季被淺水淹沒,土地是含有豐富水分的溼地,後被開墾為一季種田,一季養魚的特殊農作物形態。至今成為魚肥蝦美,鳥舞蝶飛的水鄉澤園。1975年,轉以純淨海水養殖紅鱘青鱘魚蝦,質好味美。1989年,轉型成為結合餐飲與養殖、休閒、觀光農場,可為遊人提供捉泥鰍,劃鴨母船,抓蝨目魚,踩水車,魚拓,魚丸DIY以及用傳統方法罩魚,是人文休閒漁業體驗的優美場所。農場養殖石斑魚、大螃蟹走進了大陸市場。

  農場主管頭成鎮農會理事林登財先生介紹說:「農場四季遊人絡繹不絕,農民變身漁農,家家建有大別墅,可以供遊人居住休閒。我聽說貴州有黃果樹大瀑布,山好水好,很嚮往,應你們的邀請,我一定組織農會、漁農前往貴州黔南觀光考察,開展合作」。(圖文:羅世雲)

相關焦點

  • 黔南交流團參觀考察臺灣新竹科學工業園
    黔南交流團參觀考察臺灣新竹科學工業園 2013年01月30日 14:31:00來源:中國臺灣網 >   中國臺灣網1月30日黔南州消息 元月15日,交流團一行33人在團長楊築萍的率領下,來到了新竹科學工業園進行參觀考察。
  • 黔南臺灣宗教文化交流活動綜述 推進黔南與臺灣交流合作
    >日精品旅遊線路,組織臺灣遊客到黔南旅遊、考察、投資,推進黔南與臺灣進一步開展交流與合作。交流團嘉賓在活動期間:  參觀了都勻茶博園。都勻茶博園是為紀念都勻毛尖茶榮獲巴拿馬金獎100周年而建,是一個集旅遊參觀、休閒娛樂、康體養生為一體的特色茶文化產業園。交流團嘉賓們一邊聽著解說員的講解,一邊參觀茶博園的建設,對眼前的茶文化建築群震撼不已,紛紛豎起大拇指為都勻毛尖茶點讚。
  • 臺灣休閒觀光農業考察報告
    根據市委安排,2014年12月10日至17日,黃岡市農業考察團一行18人,赴臺灣對其現代農業特別是休閒農業發展情況進行了考察,考察團成員主要由全市重點鄉鎮負責人組成。在臺灣中華文化經濟交流協會的精心組織下,先後實地考察了臺灣省財團法人農漁會聯合資訊中心、南投縣臺一生態休閒農場、嘉義市農會、高雄市何正誠生態農業示範園、宜蘭縣白米社區木屐村等地。
  • 黔南臺灣宗教文化交流活動綜述
    為加強黔南與臺灣兩岸宗教文化交流,2018年3月11日-16日,臺灣亞太民族宗教文化研究發展協會交流團一行20人赴黔南州開展為期6天的宗教文化交流活動,同時考察黔南州旅遊線路,爭取在島內推出以黔南州民族宗教文化旅遊為主題的5—7日精品旅遊線路,組織臺灣遊客到黔南旅遊、考察、投資,推進黔南與臺灣進一步開展交流與合作。
  • 黔南交流團參觀考察阿里山鳳凰制茶廠
    中國臺灣網1月30日黔南州消息 1月11日,以黔南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楊築萍為團長的交流團一行33人參觀考察了阿里山鳳凰制茶廠,並實地參觀了高山茶園生態茶場,同茶園管理人員進行了交流。臺灣國際青年商會總會南區區會長黃健信一早從高雄公司總部趕來和制茶廠的員工們一道,熱情地接待了交流團一行。
  • 黔南交流團參觀考察阿里山鳳凰制茶廠
    中國臺灣網1月30日黔南州消息 1月11日,以黔南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楊築萍為團長的交流團一行33人參觀考察了阿里山鳳凰制茶廠,並實地參觀了高山茶園生態茶場,同茶園管理人員進行了交流。臺灣國際青年商會總會南區區會長黃健信一早從高雄公司總部趕來和制茶廠的員工們一道,熱情地接待了交流團一行。
  • 帶你近距離走近臺灣水產養殖業和休閒漁業
    9月19日—25日,山東省組織的第一期新型漁民培訓班(休閒漁業專題)抵達臺灣開展交流培訓。圖:臺灣海洋大學 漁民培訓開班儀式在臺灣海洋大學海事大樓進行,首日,學員們聽取了海大教授和臺灣漁業經濟發展協會專家集中授課,參觀了水生動物實驗中心。拜會臺灣漁業經濟發展協會、養殖漁業發展協會。
  • 臺灣宜蘭縣觀光協會交流團考察廣西玉林旅遊觀光項目
    臺灣宜蘭縣觀光協會交流團考察廣西玉林旅遊觀光項目 2016年10月25日 10:53: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10月25日玉林訊 10月22日,臺灣宜蘭縣觀光協會理事長許建泰率交流團一行到廣西玉林市,考察玉林市大容山國家森林公園、玉林海試區五彩田園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為下一步開展旅遊觀光項目合作進行前期考察。
  • 極致體驗 ▏臺灣休閒農業、文創、民宿、觀光工廠深度考察之旅
    濃縮精華,汲取精髓8縣市17個點,休閒農場、觀光工廠、農業文創、特色民宿、三產融合,臺灣休閒農業30多年的精華一網打盡。考察視點:深度了解有機種植的各個環節,解密臺灣休閒農業的6產理論飛牛牧場:臺灣西部首屈一指的休閒文創農場,空間系採用美式牧場規劃,自然豪邁的恬適風情,處處散發著休閒環境設計的哲學思想
  • 臺灣休閒農場考察遊學之奢享篇
    養生篇養蜂人家,雅育葡萄莊園,立康健康養生觀光工廠,臺灣小品蝸牛生態養殖園、花露農場能量花園,宜蘭臺灣足鞋健康知識館,都離不開健康與養生主題。動手篇星寶蔥體驗農場、金勇DIY蕃茄農場,勝洋水草休閒農場、信義鄉農會梅子夢工廠、礁溪橘之鄉農牧民餞形象館、臺一生態農場都是我們動手,感受自然教育、文創設計、美食製作的到動體驗型農場。
  • 臺灣休閒觀光農業考察報告
    根據市委安排,2014年12月10日至17日,黃岡市農業考察團一行18人,赴臺灣對其現代農業特別是休閒農業發展情況進行了考察,考察團成員主要由全市重點鄉鎮負責人組成。在臺灣中華文化經濟交流協會的精心組織下,先後實地考察了臺灣省財團法人農漁會聯合資訊中心、南投縣臺一生態休閒農場、嘉義市農會、高雄市何正誠生態農業示範園、宜蘭縣白米社區木屐村等地。
  • 廣西這個地方獲臺灣先進經驗「加持」,休閒農業將有大發展
    …… 交流團參觀宜蘭中山休閒農場8月24日至28日,廣西南寧市西鄉塘區區長陸廣平率農業休閒交流團一行赴臺考察,就生態休閒農業發展和管理與臺灣業界交流。7月15日,南寧市西鄉塘區「美麗南方」休閒農業示範區成為國家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項目。8月28日,交流團一行到南投縣埔裡鎮臺一休閒農場、埔裡鎮農會農村休閒酒莊、埔裡百香果生產合作社、埔裡酒廠等地考察。交流團參觀了百香果種植基地及其加工銷售生產線,深入了解酒廠發展變革、產品研發與觀光文化的結合。
  • ...暨黔南臺灣兩地少數民族茶產業交流活動開幕式在都勻茶博園舉行
    開幕式在都勻茶博園舉行     2016年7月11日下午,第四屆貴州•臺灣經貿交流合作懇談會暨黔南臺灣兩地少數民族茶產業交流活動開幕式在都勻茶博園舉行,來至寶島臺灣的沙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交流團團長許正清先生,臺灣中華海峽兩岸農林漁牧生物科技交流協會秘書長於偉先生等28名茶產業專家、教授;貴州省臺辦副巡視員陳正才先生,黔南州州委副書記、州人民政府州長向紅瓊,
  • 臺灣嘉義縣觀光協會暨阿里山鄒族文化產業宜春參訪交流團到我區參觀考察
    正值花木繁蔭的初夏時節,臺灣嘉義觀光協會暨阿里山鄒族文化產業宜春行參訪團一行13人,在臺灣區觀光旅遊總會蘇佳男理事長的帶領下,5月16日應邀來到袁州區參觀考察。考察團先後來到宜春市博物館、袁州區現代農業示範園、南廟鎮月都花溪谷和禪農莊園等地實地考察我區現代農業、鄉村旅遊發展情況,並就下步如何在現代休閒觀光農業和鄉村旅遊等領域加強合作進行了深入交流研討。
  • 廣西僑務考察交流團赴臺灣考察學習現代農業技術
    廣西僑務考察交流團赴臺灣考察學習現代農業技術     廣西僑辦副主任鍾志英(右)與臺灣賀田植物工廠負責人交換禮品 梁美芳 攝廣西僑務考察交流團參觀臺北蘭花良種育苗基地 梁美芳 攝廣西僑務考察交流團參觀雲林漢光果菜生產合作社 梁美芳 攝   中新網南寧11月1日電 廣西僑辦消息,為學習借鑑臺灣現代農業發展的先進經驗,創新農業發展思路與措施,切實提升廣西華僑農林場的現代農業發展水平
  • 臺灣農業技術交流協會、臺灣休閒觀光協會赴安順交流考察
    8月11日至15日,應安順市臺辦薛奎主任邀請,臺灣農業技術交流協會、臺灣休閒觀光協會江文鎮理事長一行赴安順開展交流考察,考察團一行先後到黃果樹旅遊區、龍宮鎮、鎮寧縣良田鎮、西秀區楊武鄉、舊州鎮等地就休閒觀光、農業技術交流與當地相關部門進行實地走訪、交流考察。
  • 孫金龍率湖南農業參訪團赴臺考察交流
    本報1月13日訊(通訊員 段向華 姚自衛)1月10日至13日,省委副書記孫金龍率湖南農業參訪團赴臺灣考察交流農業發展。他指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湖南要充分借鑑臺灣的有益經驗,在發展休閒農業、精緻農業,加強農村生態環保等方面與臺灣開展深度交流合作,走出一條兼顧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農業可持續發展之路。
  • 廣西梧州市生態林果交流團赴臺交流考察
    廣西梧州市生態林果交流團赴臺交流考察 2016年04月19日 09:10: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4
  • 山東省委改革辦專職副主任楊佔輝率團赴臺考察休閒農業取得積極成果
    為促進山東省農業改革發展,3月28日至4月2日,應臺北市農經會邀請,山東省委改革辦專職副主任楊佔輝率團一行6人赴臺灣考察了休閒農業發展情況。行前,考察團全體成員對考察主題、考察內容、考察重點等進行了認真準備。
  • 第三期臺灣休閒農業文創考察之旅—新聞—科學網
    6月27日,第一、二期臺灣休閒農業文創考察團出發,我們帶著對農業的熱愛,用了8天8夜的時間走訪臺灣各大農場,讓隨團新農人親眼看到臺灣農業的文化創意,親自體驗農場的文化特色,面對面與農場主、農業專家交流農場經營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