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銅川市王益區義興村,整個村子環繞在蔥蔥鬱鬱的綠色裡,穿梭在巷道之間,道路兩旁的文化牆透出濃濃的文化風。「十星級文明戶」高東鵬家的家訓牌醒目地映入眼帘,村黨支部書記孫小峰介紹,村子120戶村民每家都有一塊紅色的家風家訓牌,這是義興村打造的一條村級家風家訓一條街。
義興村的村民大多居住在主幹道兩旁的巷道,邁進巷子,滿眼都是文化的符號,撲面而來的更是文化氣息。「近幾年我們村以黨建為引領,村容村貌、村民文明素養、人均經濟收入都有很大的改觀。瞧,現在路上乾淨得連螞蟻走路都呲溜呲溜的。」孫小峰打趣地說著。
村民們在家風家訓牌子前駐足觀看。 王欣婷 攝
榜樣力量代代傳
自從家家門前掛上了這塊鮮紅的牌子,茶餘飯後路過的村民、遛彎的群眾都會駐足圍觀,輕聲念著上面的內容,細細品味好家風、家訓的內涵。「趙餘良是我們村公認的好村民,不僅人善良,做事踏實,更是年輕人學習的榜樣呀。」村民黃蘭燕自豪地說。
「十大孝子」趙餘良的故事在義興村乃至周邊村家喻戶曉,更是大家學習的孝老典範。趙餘良母親已年近90歲,10多年前得了老年痴呆症。作為長子的他十年如一日用心照顧獨居的母親,燒火做飯,洗衣、熬藥餵湯,日復一日,從無怨言。用他的話講,「烏鴉反哺,羊羔跪乳,是自然界動物們的感恩,而我們更應當回報自己的母親呀!」
近兩年,趙餘良母親病情加重,臥床不起。他也不嫌髒不嫌累,為母親翻身、捶背、揉腿、擦洗身子,尤其到冬季,為了保證母親能穿上乾淨舒適的衣服,他有時候一天要給換四五條棉褲,從來沒讓母親受過一點委屈。文化程度不高的趙餘良,經常對自己的孩子說:「『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對於我的母親,我只有照顧好她的生活起居才會心裡踏實,孝老敬老是每一個子女應盡的義務和責任。」
優良的家風家訓需要代代傳承,有了好家風,村子才能安定和諧。趙餘良的孝心感動著村裡每一個人,他也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下一代兒女,樹立了孝老敬老的標尺。
比學趕超爭模範
義興村制定了村規民約,倡導文明鄉風,成立了紅白理事會,遏制陳規陋習。自從打造了家風一條街,村民們比學趕超的勁頭更足了,家家戶戶都想爭當先進,都想讓自家的好事口口相傳。
溫紀珍榮獲「好婆婆」,汪前風榮獲「好媳婦」,趙新民榮獲「十星級文明戶」……每家每戶的榮譽都被村裡人看在眼裡,羨慕在心頭。
「村裡每年都會評選表彰『好媳婦』『好婆婆』『好村民』『文明家庭』等榮譽,只要夠條件就能評,沒有名額限制,村民們參與的積極性甭提有多高了。」孫小峰告訴記者。村上給獲得榮譽的家庭頒證書,送牌子,不僅在村民中樹立了榜樣,大家也都看在眼裡,爭先恐後地去學習,在村民中逐步形成你追我趕的濃厚氛圍。
「我們村建的這個家風一條街特別好,讓大家感覺文化氛圍很濃,而且通過開展『好婆婆』『好媳婦』評比,讓每家每戶都能爭著把自己的日子過好,晚輩們也能孝敬老人、尊敬長輩,家庭關係越來越融洽,無論誰家有困難,村裡人都是集體伸手幫忙,人情味濃濃的。」村民高大媽說道。
如今的義興村,鄰裡和氣、家庭和睦、互幫互助,村民之間形成了良好的村風。
義興村黨支部書記孫小峰介紹家風家訓一條街建設情況。 王欣婷 攝
特色村莊建起來
近年來,義興村從文明創建著手,村民整體素質提高了,再也沒有從前「各掃門前雪」的事情發生。「冬天我去兒子家住了幾天,恰逢下雪,本以為回來後院外積雪很厚,一進巷子著實愣住了,鄰居老韓天天掃地的時候把我家門口一起就打掃了,真是好鄰居呀。」村民巧珍說道。村委會一班人馬創新思路,把工作落在實處,把心操在老百姓的事上,堅持環境整治、汙水排水處理、鄉風文明、發展產業等,在加快環境整治的同時,一點一滴培養村風民風的養成,整個村子文明水平不斷提升,榮獲「美麗鄉村」稱號,很是讓周邊村民羨慕。
村裡的老黨員楊志行說:「好的家風帶民風,好的民風帶村風,只有把『小家』治理好了,『大家』才能越來越好。我常常用我們家的家訓教育孩子們,現在孩子都長大成人了,依舊銘記於心。作為村裡的老人,我真的希望我們的家風、村風、民風長久好。」
今年重陽節時,義興村還將繼續評選出一批「好」字打頭的村民,這個獎項會一直堅持頒發。「打造家風家訓一條街與評選表彰完美結合,目的就是要給村民樹立身邊的榜樣,用身邊人、身邊事影響更多的人,讓村民們你追我趕,不斷提升文明鄉村建設水平。將來,我們的家風家訓牌要繼續往合併前的孫家坳村覆蓋,我們都是文明的義興村嘛。」孫小峰望笑呵呵地說道。
編輯:秦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