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十一
Vista氫商業
這幾年,不管是抖音、小紅書、馬蜂窩還是微博,發一張「藍天白雲+倒影」的照片或視頻,配上#天空之境#的標籤,你就掌握了流量密碼。
點進標籤,熱門內容動輒點讚上萬甚至過百萬。
原來只是鹽湖中薄薄的水面和食鹽結晶映射天空的自然現象,但「天空之境」概念一出,立刻就變成萬眾嚮往的聖地。
最先火起來的「天空之境」是玻利維亞的烏尤尼鹽沼,2015年茶卡鹽湖立刻追隨腳步,率先打出「中國版天空之境」口號,2018年吸引300萬遊客來打卡。
而在2012年,茶卡鹽湖全年遊客才5.42萬。
全國各地有樣學樣,推出「天空之境」。不過最近,湖南的一家翻車了。
看宣傳照以為是「境」,到了才發現這裡只有一塊露天大鏡子。
這貨實在太不對版,剛一推出就被罵上熱搜,景區還解釋「宣傳照是專業人士拍的」,展現了業餘的公關水平。
這事前幾天有了定論。湖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官網通報,「天空之鏡」被認定為虛假宣傳,罰款12萬元。
但與此同時,上海、天津、溫州、南寧、西安、大連等全國30多家景區仍然在用山寨「天空之境」瘋狂吸金。
這背後其實是一條由景區、第三方策劃商、推廣商形成的完整產業鏈。
從造價300元的玻璃架舞臺搭建,再到閱讀量幾百萬的社交媒體推文,心有多大,「天空之境」就能造多大,還能從開張的第一天起就成為網紅爆款。
只需1.5萬,網紅景點界的「喬碧蘿」
是怎麼批量生產的
在短視頻時代,網紅景點和網紅一樣,始終是話題和流量的中心。
從青海茶卡鹽湖到重慶洪崖洞、大唐不夜城的不倒翁小姐姐,再到如今遍布各大景點的玻璃棧道、高空鞦韆……網紅打卡景點以相同的模式迅速走紅。
這些網紅景點有的成本不到3萬元,但帶來的流量和收入卻十分可觀,有的一天就能賺到70萬的門票。
貝奇是一位親子公眾號作者,今年5月,貝奇在朋友圈看到有人轉發了「鄭州首座7D天空之境」的推文後,便帶上家人前往該景點打卡。
圖片來源:公眾號貝奇之旅
據貝奇透露,她和家人買票花了90元,在園內吃午餐又花了90元。
但當她們來到景區後卻被徹底「震撼」了,所謂的天空之鏡只有一個臺子、一面鏡子,底下慕名而來的遊客則在等待排隊拍照。
宣傳中的「天空之境」
圖片來源:公眾號貝奇之旅
真實的天空之境
圖片來源:公眾號貝奇之旅
而吸引貝奇的那篇10萬+推文中出現的花海,也只是稀稀拉拉的野花叢。
宣傳中的花海
圖片來源:公眾號貝奇之旅
真實的花海
圖片來源:公眾號貝奇之旅
而最近被罰的湖南「天空之鏡」,號稱「集山水風光、休閒娛樂、民俗體驗於一體,斥巨資打造」。
結果到了實地,發現景區只是離地不足一米高的玻璃架子,鏡面早就踩滿腳印,遊客才意識到「民俗體驗」可能指的是罵街。
「天空之鏡」不斷暴雷又不斷出新的爆款,因為哪怕只開幾天就被叫停,也能撈一筆快錢。
據四川一家第三方文旅公司透露,這些景區用玻璃和舞臺架搭的「天空之鏡」,如果景區自己搭建的話,造價成本僅400元/平。
也就是說,如果要搭建一個100平的天空之鏡,成本只要4萬元左右。
就拿湖南「天空之鏡」算一筆帳。據《中國消費者報》查明,總建築面積只有13.69平方米,實際可反射鏡面效果面積約8平方米,總共施工13天,花費僅1.5萬元。
而看景區的收入情況:5月22日對外開放的,在26日被拆除,一共營業四天,景區營業額合計40萬元。
此前有行業人士爆料,這些「天空之鏡」項目一般由景區和第三方策劃公司合作,兩者採用分成制,門票收入五五分成。如果一個項目一天門票收入是20萬的話,那麼策劃商將日賺10萬。
對於策劃商而言,就算後期景區項目爆雷,他們也可以迅速轉換陣地,把大鏡子鋪到新的目標景區。
不管你去哪個天空之境打卡,你掉進的可能都是同一批人的手掌心。
除了「天空之鏡」,近些年我們眼熟的網紅項目基本遵循一樣的套路。
2018年,汝州碩平花海網紅橋因為上了芒果臺節目突然竄紅後,全國各地景區迅速把橋安排上了,這種網紅橋造價只在5-8萬之間,自帶流量還成本低廉。
還有張家界景區一度刷屏的玻璃棧道,因為展示了不俗的變現能力,也成為了景區們的頭部網紅項目。《電商報》曾報導,安徽的蕪湖馬仁奇峰,在2019年建成了玻璃棧道後,遊客直接翻了5、6倍達到85萬,狂攬1.3億。
而本該出現遊客須知和安全警示的醒目位置,也都換成了「夠膽你就來」的廣告語。
背後推手為你打造美好「遠方」
一塊大鏡子,那麼普通,卻為何那麼自信?
這些山寨網紅景點營銷重點在微信朋友圈,要給人們潛意識裡植入「最近身邊人都在聊,那應該很火」的感覺。
一家文旅公司透露,「天空之境」等網紅景區的推廣營銷,一般也是由景區和策劃公司進行合作,雙方再對門票進行分成。
策劃商們包裝好網紅宣傳點,在眾多本地生活號裡的進行地毯式推廣。
再通過微信朋友圈以及微信群等社交裂變,一傳十,十傳百,從而達到覆蓋景區直徑200公裡內用戶的推廣目標。
「我們都是做精準的推送,找到精準的客戶群。我們每篇推文都是七八十萬的閱讀量,而且不僅是線上,而是線上和線下結合做的模式」。這家公司的策劃負責人表示。
具體到一篇推文中,項目方會利用「天空之境」免費開放這一噱頭吸引遊客點擊進來,並配上大量網上熱門的打卡照片,使文章在短時間內達到閱讀量暴漲的效果。
但是由於一家策劃公司會和多個景區合作,這些宣傳照也往往會撞車。有些策劃公司負責人朋友圈裡的宣傳照,可能被郴州、漢中、重慶等地的多個景區重複使用過。
湖南那個「天空之鏡」,也是通過這樣的模板化宣傳打出了自己的影響力。
該景區的推廣方是寧波某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他們在網絡上收集了5張他人「天空之鏡」彩頁效果圖片和宣傳文案,通過本地公眾號推送。
5月16日,景區官方公號轉發了這則推文,閱讀量短時間內就攀升到了8.4萬,這也是所謂精準營銷下的成果。
反而像小紅書、馬蜂窩、抖音等近年來熱門的社交陣地,並不被第三方策劃商看好。
一位策劃負責人說:「抖音推廣根本就沒用,抖音的地域性太大了、太廣了。如果你的景區在湖南,但是被貴州的用戶看到了,距離太遠他也不會來」。
「抖音這種做做品牌形象還行,但是轉化率實在太低了。你做這個推廣一定要用戶喜歡他才會轉發,所以天空之境這種項目只能先傳達到一部分人,讓一部分人先轉發起來」。
造價低廉的大鏡子+重複使用的宣傳圖+本地化精準投放+朋友圈社交裂變=你看到的天空之境。
在這個產業鏈中,不用損壞口碑、不用擔心輿論、坐等門票分成的策劃商恐成最大贏家。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些第三方策劃商確實為大家實現了一個出門就是「天空之境」的美好設想。從此看鹽湖不再需要驅車幾千裡,家門口就是網紅打卡聖地。
對於遊客而言,大家或許不是不知道這樣的套路,只是大家都沒有想到,家門口的「遠方」會是如此的廉價。
「天空之境」們井噴的重要驅動力無非就是流量。
洪崖洞因為《千與千尋》火了,湘西鳳凰因為景天茂茂火了,重慶輕軌李子壩站因為8D魔幻場景火了,西安大唐不夜城因為不倒翁小姐姐火了……
策劃商們成功地趕上了這波創業風口,你想看什麼,我就造什麼,「山寨」只是一種手段和形式,「網紅」才是不變的核心宗旨。
人們的出遊模式也被改變,過去是從自己呆膩的地方到別人呆膩的地方,如今是大家一起湧入被塑造的遠方。
只不過關於旅行的美好想像,比鋪在地上的那塊玻璃更容易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