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9月5日消息(記者朱敏 紀樂樂)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我們常說,「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但疫情籠罩了大半年,這樣的瀟灑不再那麼容易實現。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已經處於常態化防控階段,很多人休假也可以選擇去城郊走一走。但這段時間,旅遊業也進入了寒冬期。據世界旅遊組織估計,2020年全球旅遊業產值將下跌70%。
作為服貿會期間舉辦的四場高峰論壇之一,5日,世界旅遊合作與發展大會開幕。國際組織負責人、駐華使節、聯合會會員代表、知名旅遊企業及投資機構負責人等50多位嘉賓齊聚一堂,探討旅遊重啟之方。後疫情時代,旅遊業的復甦之道該如何修煉?
位於國際會議中心的服貿會旅遊服務展區,人頭攢動。他們一部分是市民,按捺不住想出遊的心,來看看有什麼好的旅遊線路,還有一部分是各參展商,相互尋找合作的機遇。參展商之一神舟國際旅行社集團有限公司此前旅遊業務以出境遊為主,市場部總監史濤坦言,疫情期間,員工有一段時間無事可做:「在疫情期間,所有的我們的分、子公司的員工都在家算是休息,然後要整合,也是在想下一步我們該怎麼做。疫情稍微平復的時候,大概5月初,我們當時就想到了怎麼能穩定員工們的情緒,讓他們繼續保持對旅遊的熱情,所以穩定整個隊伍是我們一個很大的工作。」
另一家旅遊企業,眾信旅遊出境遊業務佔總體業務90%,疫情來臨對眾信的主營業務造成災難性的打擊。眾信旅遊集團副總裁王春峰說,公司今年上半年的財報中,出境遊營收歸零。事實上,國內很多大中型旅遊企業都以出境遊業務為主,目前的日子都不太好過。
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控制,很多企業主動轉型,將當前的重心轉移到深耕國內旅遊線路上。史濤表示,國內遊潛力巨大:「這麼多年來大家可能都重視出境遊,國內遊實際是基於表面上的一種觀光,而且基於那種低價的競爭,這時候正好可以提升我們國內遊的品質,提升國內遊的服務。其實美景就在我們身邊。所以(這對於)國內旅遊其實是一個很好的宣傳契機,更能打動人心。」
從4、5、6月份省內遊開始恢復,到7月15日以後跨省遊的恢復,到現在「十一」長假的來臨,人們出遊的意願進一步提升。除了出遊熱情的恢復,途牛旅遊網創始人於敦德指出,人們旅遊的方式也發生了變化,定製遊、二次預約成為新趨勢:「遊客在出遊之前,先通過二次預約的方式進行預定、籤約和佔位,在出遊之前確定最終的出遊時間。在第二次預約之前,所有費用都是可以無損全退的,可以根據整體疫情防控情況和自己的時間進行出遊時間的安排。這樣的方式現在已經基本上成為一個標配。」
於敦德在與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專家吳必虎的討論中還提到,當下正熱的直播銷售也滲透到旅遊行業。
於敦德:很多企業,包括旅遊企業在內,大家採取直播的方式進行旅遊產品的銷售,這也是非常貼近客戶的銷售方式。
吳必虎:確實,疫情、網際網路,還有5G技術改變的不僅僅是消費行為。我最近發現經營者們也發生很多變化,攜程梁建章先生甚至玩起了cosplay,做演員。於敦德先生有沒有在這方面的打算,自己也出去直播?
於敦德:直播我們是有的,每星期一場,現在已經四個月了,大概將近二十場直播,cosplay我們沒有梁總做得好。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內還沒有得到全面控制,國際旅遊重啟還面臨一些挑戰。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理事會主席、北京市市長陳吉寧在會上建議,旅遊城市應切實加強疫情防控的國際合作:「旅遊城市應積極建立疫情防控信息的快速收集反饋機制,實施嚴格的篩查和管控措施,推廣便捷高效的個人健康安全信息共享系統,推出更多安全便捷的邊境檢測措施,加強風險點管控。特別是各旅遊城市,應加強合作,共同制定彼此認可的旅遊風險評價標準,客觀公正開展旅遊風險等級評估,建立雙邊或多邊信息交流和對接機制,及時共享信息、分享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