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遊蓬萊,醉美仙境」——講好蓬萊故事徵文大賽已於10月13日截止投稿,未展示完的作品仍將繼續展示,感謝社會各界作者們對本次大賽的支持。
▲「神遊蓬萊,醉美仙境——講好蓬萊故事形象推廣活動」詳情請點擊約稿函:
你的故事,讓世界愛上蓬萊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
《山海經》記載,海上有三座仙山,蓬萊、瀛洲、方丈,山上是仙境,有長生不老藥。傳說漢武帝多次駕臨山東半島,登上突入渤海的丹崖山,尋求「蓬萊仙境」。而始皇嬴政,最終也死在了尋找長生不老的成仙羈旅上。《史記·秦始皇本紀》、《史記·封禪書》、《十洲記》……都對蓬萊做過記載,古往先賢更是為蓬萊吟詩作賦,揮毫潑墨。
「鬱郁蒼梧海上山,蓬萊方丈有無間。」大詩人蘇軾到得蓬萊,聽說此處的草木皆是仙藥,竟然要「欲棄妻孥守市闊。」而詩人李白更是「但求蓬島藥,豈思農扈春。」最終,林則徐「似聞初日天門啟,真見仙人海上來。」到底窺得仙家真容,了卻了千百年來尋仙者尋仙不遇的遺憾。
不管是尋仙、尋夢、尋找自我,每個人心中都應該有一個蓬萊。
「從那遙遠海邊,慢慢消失的你,本來模糊的臉,竟然漸漸清晰……」所有的過往都是歲月的一種恩賜,有時候一次好的結束反而是一次新的開始。太多太多的執念,桎梏我們的頭腦和手腳,「想要說聲愛你,卻被吹散在風裡。」猛然回頭,舊夢依稀,而我的蓬萊,你在哪裡?
行走的光陰告訴我,來日並不方長。於是——「我從海上來,浪聲滿袖。」
都說:建築是文化的史書。初到蓬萊,極目四覓……
我在尋找一面牆。
或許該有一面牆,歷經歲月的洗磨,凹凸斑駁著記憶;
我在尋找一座城。
或許該有一座城,打開一扇門,讓你看到不一樣的風景;關上這扇門,將前生和來世隔絕;
我在尋找一座殿。
或許該有一座殿,碧瓦飛甍,昭示著王家的威嚴;
我在尋找一座閣。
或許該有一座閣,遍藏鴻蒙之初的遺蹟,彰顯文人騷客的風骨。
我在尋找一種文化。
或許總該有一種文化在這裡發揚、承傳、延續。
別了四季,旅人的心總是很愁苦,因為他們一直在尋找那個叫「根」的東西。蓬萊,我來了。唯有來到這裡,我才能感到怡然、坦然、安然和欣然。就讓我在你的臂彎中多做些停留,因為我知道即便我在想你,時光裡還是會隔著山南海北;即便我在戀你,擁抱中還是會隔著人來人往!一段光陰,有人看到的是回憶,有人看到的是過去。而這一刻,蓬萊,置身在你的懷裡,我像嬰兒般沉沉睡去。
沒有夢幻中的那條街,也沒有海市蜃樓中的那段景。蓬萊的魅力在於它悠久的歷史,豐富的人文,變幻的奇觀,美麗的神話。時常在想,當蓬萊褪去玄幻的外衣,返璞漁家的本色,我們是不是也會迷失在歲月的長河裡。
「老鐵山頭入深海,黃海渤海自此分。西去急流如雲湧,南來薄霧應風生。」當我還在質疑歷史與文明能否相得益彰時,深藍色和微黃色的海水鋪陳在我的面前,即便有浪高,有波疾,有風起,有雲湧,他們還是「涇渭分明」的書寫下和諧與統一。
蓬萊,還好,我來了!
蓬萊,還好,你沒走!
關山難越,誰是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儘是他鄉之客。蓬萊,如今我真的來了,我來赴那場前世的邀約。而蓬萊,你果然沒有負我。
「所幸你還記得回去的路,也慶幸你沒有辜負那些時光。」《出世入世·梁漱溟隨筆》洋洋灑灑數十萬,卻沒有解開眾生迷意。而我覺得,入世、出世,中間似乎僅隔著一個蓬萊。
「為了未來的回憶,倚著城牆我寫下新的日記。」在歲月的光影裡,那些被時間篩落的斑駁與陸離,如同旅人臉上的皺紋,在牆上投下婆娑的痕跡,在那痕跡的褶皺裡,到底藏著怎樣的舊光陰。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轉星移幾度秋。」我想知道,自我走後,那座城,那些人,她們還好嗎?
編輯:舊時光
圖片: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
原創內容 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山東海岱傳統文化研究發展中心出品
……
歡迎個人轉發朋友圈,
如果您喜歡本文,
別忘記在文末「點讚」喲
主辦單位:蓬萊市旅遊局
承辦單位:山東海岱傳統文化研究發展中心
敬請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大眾網大賽專題網頁
「講好蓬萊故事」徵文大賽投稿郵箱:
jhplgs@sina.com
讚賞收入30%用於平臺維護,70%歸作者所有。
▼
如果讓您有一點動心就點個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