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馬雲一起練英語 40年不輟 53歲終圓夢做上英語教師

2020-12-25 杭州網

他和馬雲一起練英語,40年不輟,53歲終圓夢做上英語教師

都市快報 記者 潘卓盈 文/攝

幾乎每個星期天的上午10點,家住城西的王際浙,都會準時出現在天目山路古墩路口這一站。

他乘坐49路公交車,花費近一個小時在小車橋下車,再步行到西湖邊的六公園。這個習慣,今年62歲的他已保持了近40年,風雨無阻。

王際浙(左一)

不為別的,只是因為六公園有個杭州最有名的英語角。

1982年前後,六公園就有英語角了

中午時分,王際浙和其他英語角的活躍分子陸續聚到了一起,有的坐在志願軍雕像前草坪旁的長椅上,有的排坐在華僑飯店對面五公園的花壇臺階上。他們看上去和西湖邊休息的遊客沒什麼兩樣,只是人群裡不時迸出英語對話,有時候聊得激動了,幾個人圍成一圈為了一個單詞的用法,爭得面紅耳赤。這也使得路人偶爾轉身側目觀看。

說起六公園英語角,很多人都會想到一個名字——馬雲。這個網際網路大佬當年在這裡學英語的傳奇故事傳播甚廣,以至於人們都把他和六公園畫上了等號,甚至還有人說,這個英語角就是馬雲發起的。

王際浙每次聽到這個說法,都會笑笑,他說,「其實只是名人光環,以訛傳訛。六公園的英語角是自然形成的,真要追溯起來,大概1982年,就有了。」

聯繫上王際浙後,他把我帶到志願軍雕像所在廣場邊的「英語角」銅雕像處。2003年,湖濱地段改造,這裡建了兩組紀念「英語角」的銅雕:一組是一對年輕男女捧著本書,促膝交談;另一組是兩個女孩抱著英文書,和一個背著書包的外國男生正在聊天。

紀念六公園英語角的銅雕

「形象吧!這就是以前來英語角學外語的杭州年輕人。」王際浙指給我看,現在馬可波羅雕像旁邊,原來的法院路上,面朝西湖,開了一家三層樓的外文書店。邊上呢,還有浙江醫科大學。很多師生都會去外文書店買英語書,出來後,因為在湖邊,大家習慣三三兩兩聚集在門口坐下翻閱。慢慢地,這裡交流學英語的氛圍自然就有了。「已經說不清是誰發起的,我聽人說一位姓蔡的大學教授是創始召集人之一。大概聚集的人多了,英語交流的需求自然就來了。」

數十年變遷

從上百人到十幾個人

這一晃,就是近四十年。六公園英語角輝煌的時候,有一二百號人聚在這裡交流。不過,現在已經遠遠不如當年。我過來之前,王際浙多次提醒,快到時一定要打電話給他,「不然,你肯定找不到的。你看看,我們這幾個人,身上又沒掛牌子,誰知道英語角在哪裡。自從5年前,這邊英語角被廣場舞佔領後,很多人以為沒有了。其實有還有的,只是人數越來越少。我們也成了流動的英語角,沿著湖邊六公園到一公園一帶,哪裡有老外就去哪裡。」

王際浙扳手指算算,如今這個英語角,多的時候有十二三個人,少的日子可能就五六個人,堅持常來的只能算到9個人。比如老張,因為愛好來這裡學口語,已經近30年了。他退休前是做水電工的,十多年前,他在酒店做的時候,前臺遇到搞不定的外國客人,還會電話讓他去用英語溝通。

還有今年65歲的汪大姐,20年前還是「啞巴」英語。靠著在六公園學來的英語,52歲文職退休後,做了一名英語導遊。一幹就是十多年,每周舉個小旗子帶外國遊客穿梭在杭州的靈隱寺、六和塔、大運河……用英語介紹杭州風景、歷史和文化。

眾人在請教英語用法

三年前才加入的周潘林,已經92歲高齡了,耳朵已經不太好使,常常要對方提高嗓門才能聽清。可他一開口飆英語,絕對是西湖最「硬核」的一位。他和路過的老外遊客侃太極、針灸,聊武松打虎、西遊記,對答自如,談笑風生。周爺爺從小生活在上海,住在租界附近,念的是當時的新式學堂南洋模範中學,英語教學讓他打下了非常好的外語底子,「我們的教科書,像科學技術、地理這些,全是英文的,沒有中文版。」1952年在浙大畢業後,周爺爺留在了杭州,老伴過世了,一個人住很無聊,於是每周來英語角就是找人嘮嘮嗑,「Otherwise,I will be dumb。」(不然我就傻了)。

老外是英語角的靈魂人物

下午兩點,美國朋友丹尼爾的出現,英語角熱鬧了一下。「老外才是英語角的靈魂人物。每次一出現,所有人都會圍上去爭著用英語聊天。」王際浙說,像丹尼爾這樣無論颳風下雨,幾乎每個星期天都準時來報到的美國人,成了英語角的「國寶」級人物。老張補充了一下,「他討了個杭州老婆,現在一家人都住在杭州。每年除去回美國的三個月,他差不多每周都來。丹尼爾喜歡中國文化,喜歡和我們聊天。有時候聊到傍晚,大伙兒約著去吃晚飯。他還會說,等一等,我先給老婆打個電話。」

92歲周大爺和美國人丹尼爾在用英語交流

雖然有丹尼爾這樣的人,但也無法改變六公園英語角人越來越少的境況。王際浙說,「講實話,現在的老外和以前不一樣了。很少有人主動來加入我們。我們就改變策略,主動出擊,看到有外國面孔經過,馬上攔下來對話。以前老外會很驚喜,慢慢陪你聊天。但現在,大家行色匆匆,明顯很多人不願意了。」

看見有老外走過,大家都圍上去交流

王際浙感覺時代不一樣了,生活節奏的變化,都在左右著六公園英語角的變化。「最開始,大家都是一大早趕到湖邊晨練英語。現在越來越晚,上午都沒人來了。都是中午邊或者下午才出來。」他擺了擺手,「和輝煌的時候不好比了,全是年紀大的,年輕人不會來和我們混了。他們喜歡去咖啡館,我們在戶外風吹日曬的,現在的年輕人可吃不消。」

不過,六公園的英語角也帶出了杭州人學習外語的氛圍。越來越多的室內英語角在杭城生根發芽,開枝散葉。最初在書吧,後來走向咖啡館、書店、影院、酒吧……深入了解,你會驚訝地發現,「英語角」這個群體早已攻城略地,隱匿紮根在城市的每一處肌理裡。

40年,他可能是馬雲「角友」中最執著的人

53歲時終於當上英語老師

「我是在1984年,才知道六公園開始有了英語角。」王際浙記得,那次走到六公園,發現有人搬了桌子、椅子,插了面旗,不少年輕人圍在一起用英語聊天。以前大家都是各自打遊擊戰,突然一下子有了據點,王際浙從此成了常客。「加入的人越來越多。大概到90年代後期,來的人最多,有時候一兩百號人,烏壓壓一片,不過,總歸是以三十歲的中青年為主。」

王際浙學英語的歷史,比這個六公園英語角還要久。他記得很清楚,是從1979那一年開始學英語的,到今年剛好40年。

1957年出生的王際浙,開元中學畢業後,去了臨安下鄉,直到1979年6月才回到杭州。「學歷不高,也沒什麼技術,去了一家醫藥站做倉庫的翻倉工,搬搬倉庫裡的貨物,再碼成堆」。

「22歲,我開始自學英語,和今天的年輕人要考試、要出國,有明確目的不一樣。」王際浙說,「我純粹是因為工作找不好,就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找個愛好而已。」

剛開始學英語的王際浙,和當年還是中學生的馬雲,也有過交集。

從杭州飯店到六公園,和馬雲一起學英語

1979年,剛剛改革開放,中國開始向世界敞開懷抱。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有了「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願望,學英語成了他們接軌世界的重要途徑。那些原本學俄語的紛紛改學英語。王際浙就這樣加入了當時的年輕人時髦大軍。

「1980年的樣子吧,我除了聽廣播自學,空下來就去杭州飯店碼頭、武松墓那一帶找老外練口語。那時候還沒有六公園英語角,練口語大家都去杭州飯店(現在香格裡拉飯店的位置)門口。只有那裡,才有外國人入住,你能逮到老外。當時的老外也是,對中國人很好奇。有人找上去聊天,他們會非常耐心地停下來和你交流,哪怕你英語說得很糟糕。」王際浙回憶,「馬雲當時都是和我們一起在杭州飯店碼頭練口語的,常來的就這麼幾個,大家都認識。他比我小7歲,那會兒還是個中學生。別人向我介紹說,這個小鬼數學很差,英語很好的。」

馬雲後來的故事,杭州人如數家珍。1980年7月1日,馬雲在西湖邊遇到了澳大利亞遊客Ken Morley一家,並與Ken的兒子David成為筆友。5年後,21歲的馬雲應Ken Morley一家的邀請,第一次走出國門,正是那次旅行打開了馬雲的眼界,也改變了他的未來。馬雲邂逅Ken Morley的位置就在杭州飯店碼頭。

馬雲與戴維莫利當年在西湖邊的合照(資料圖)

從醫藥站倉庫工離職後,王際浙跑去醫療器械廠做了幾年工人。後來,他在青年路一帶自己開了家小店,但並不順利,沒幾年就關門了,又跑回去打工。一路兜兜轉轉,但他始終沒丟的就是學英語。

「到20世紀90年代末,21世紀初期的樣子,整個社會都爆發出對英語的蓬勃需求,很多外貿公司都在招英語好的人。」1997年,已經學了快20年英語的王際浙,40歲不惑之年,突然覺得自己在英語上開了竅,外語能力一下子好起來了。他嘗試著去一些外貿公司面試,可惜都因為沒有專業知識背景,以失敗告終。他回過頭來總結:「實際上那時候的英語熱還沒有波及我這個社會層次的人。」

1988年從杭州師範學院外語系畢業後,馬雲曾在杭州電子工業學院做了六年英文及國際貿易講師。王際浙記得,有一回騎自行車從電子工業學院路過,面對面碰到了抱著熱水瓶去學校打水的馬雲。同是六公園英語角的「角友」,兩人還停下來聊了幾句。馬雲問王際浙,近況如何?王際浙訕訕回答,「我嘛,總是老樣子」。

馬雲不知道,同樣是「角友」,能像他這樣在講臺上成為英語老師,對當時的王際浙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夢想。

53歲終於圓夢,在培訓機構當上了英語教師

2010年,53歲的王際浙,在報紙上看到一家培訓機構找英語老師,條件是口語好,他心動了。

去面試,他沒有刻意準備履歷,和面試官實話實說,「我的英語是自學的。你聽我說一段英語,你覺得行就行,不行我就走。」結果,他講了一段英語後,直接就被錄取,成了這家培訓機構的英語老師。

53歲,差不多退休的年紀,王際浙卻成了職場新人,開啟了「英語老師」之路。他激動興奮得好幾晚都沒有睡著,「如果沒有六公園英語角,就沒有今天的我。」

一幹就是九年,平時都是教小朋友學英語。「時代不同了,現在杭州的孩子,從小英語就很好。」王際浙反而覺得,也許應該為老年人學英語做點事。在老闆的支持下,趁著工作日白天,培訓機構教室的空當,他邀請老年英語愛好者,免費來教室跟他學英語,「只要老年人想學,我就來和你們聊。」他在英語培訓學校辦起了公益老年人英語角。

40年摸爬滾打的學英語經歷,讓王際浙自己總結出了一套適合普通人的學外語法,「我幾乎不教語法,就是教老人們聽、讀,鼓勵他們大聲開口說。」

去找王際浙學英語的老人,年齡主要集中在55歲到65歲之間。「杭州老年人學英語的風潮,在全國,應該都是走在前列的吧,想想還是和經濟有關。」

他總結了下,主要是兩類人。第一類佔比最高,很多人都是這樣的情況,把兒子、女兒送到了國外讀書,之後成家立業。孩子準備帶他們去國外住段日子,或者喊他們過去帶孫輩。這個時候,學英語就顯得非常迫切了;第二類是主動學,喜歡旅遊的老人,退休後打算學好英語,能在國外玩得更盡興。

有一個70歲的老人,想學英語,2022年能去亞運會上做志願者。「他問我能不能學,我說當然能,英語其實就是口腔肌肉運動,只要敢大聲說,克服害羞的心理,多聽多開口說,沒有人學不會的。」在王際浙的教學下,這位70歲老人真的開口說英語了,現在馬路上碰到外國人,簡單的對話應對自如。

自學四十年,夢想去英語國家真正說個痛快

這些老年學生,在課間常常會打開手機,和國外的兒女視頻談天。有的還會發王際浙的上課視頻給孩子看看。「一開始,孩子們不是很相信我。可是看了視頻、聽了語音,大家都會回復驚訝的表情,和他們父母說,天哪,這個老師不錯,發音很標準。」王際浙語氣中透著股小小的自豪,「我這樣的人,可能只有外語好的人,才會欣賞。」

「一個從來沒有出過國的老師,在教一群想出國的學生。」王際浙自嘲。40年的勤奮自學,王際浙沒有出過國門半步,靠著在英語角和外國人的聊天,磨礪出了一口好外語。

王際浙(左三)和「角友」在一起

他也夢想能出國旅遊,去歐洲、去美國,在英語國家真正說一回英語。現在他又在學日語,有機會的話,也想去日本旅遊,「出去玩,需要時間,也需要攢錢,有時候想想,我反正只有一個人,就沒有動力出去了。」

已經62歲的王際浙,一直沒有結婚,他開玩笑說:「北宋林和靖是梅妻鶴子,我是拿英語來當老婆孩子了。」

回望自學英語的40年,王際浙總覺得像做了一場夢,「40年前,我絕對想不到,有一天,社會可以開放包容到這個程度,我這樣的人,也能成為英語老師。」

在六公園英語角的35年,王際浙目睹著無數英語愛好者聚到這裡,也看到無數人從這裡出發,走向世界各地,出國留學、海外經商、移民生活、環遊世界。儘管如今的六公園英語角早已沒了昔日的輝煌,但王際浙這幫人依然想堅持下去,「只要有我們在,六公園英語角就永遠在。」

六公園英語角

時間:每周日白天

地點:六公園志願軍雕塑像旁邊

相關焦點

  • 馬雲如何練英語?5點起床蹲在酒店,免費給2000老外當導遊
    12歲時,馬雲買了臺袖珍收音機,從此每天聽英文廣播,對英語開始感興趣,13歲起,馬雲因為打架記過太多,曾被迫轉學到杭州八中。之後馬雲參加中考,考了兩年才考上一所極其普通的高中,其中一次數學只得了31分。馬雲曾表示,能有今天的成就,英文對自己幫助很大。
  • 馬雲以終為始創業,始於杭州海博翻譯社創業,教師節歸湖畔大學
    1988年,馬雲從杭州師範學院外國語系英語專業畢業,獲文學學士學位,之後被分配到杭州電子工業學院(現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任英文及國際貿易講師。之後馬老師成為杭州市優秀青年教師,發起西湖邊上第一個英語角,開始在杭州翻譯界有名氣。
  • 讚一個,62歲的社區翻譯志願者,曾和馬雲是六公園英語角「角友」
    社區主任陳敏中馬上想到剛來報名當英語志願者的居民王際浙,於是邀他一同前往。在現場,62歲的王際浙用流利的英語和外國友人交流。原來,對方是一對夫妻——Sanchez Elisa Maria夫婦。因為工作需要,剛從美國回來,一直租住在這個小區,想詢問保安目前的疫情形勢,他們需要配合做些什麼。
  • 阿里「18羅漢」之一戴珊回憶馬雲教師生涯:班上學生英語六級通過率...
    9月10日,教師節,阿里巴巴合伙人、B2B事業群總裁戴珊在自己的頭條號上發文,回憶25年前馬雲當英語老師的歲月。「使勁回想也記不起他教了我們哪些語法,只記得最初班上英語水平全年級最差,畢業時六級通過率全校最高。」戴珊說,她經常夢見時光倒流,重新回到那個飄著笑聲的課堂。
  • 從普通的英語老師到現在的中國首富 英語到底給馬雲帶來了什麼?
    在網際網路如此流行的現在,各大媒體都在放著馬雲的視頻,放著馬雲的演說。於是乎,在大家的眼裡,一位後悔創建阿里巴巴,對錢一點都沒興趣,還是喜歡去當英語老師的中國首富的形象就建立起來了。更有網友調侃說,「最不愛錢Jack MA」。
  • 她53歲開始學英語,88歲獨自一人海外旅行,91歲寫作出書演講
    很多人說那要跟誰比,國人的平均壽命在78歲左右,如果說歷史是一本書,那麼七八十年只是這本書中一句話而已。而有的人則認為人生很長,忙忙碌碌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個頭。當你53歲的時候你會做什麼?很多人就說等待退休、給兒女看孩子或者是廣場舞上進行揮灑風採。88歲的時候你會做什麼?很多人已經不去想了。或者已經作古,或者纏綿病榻,很少有人去想88歲要去做什麼。
  • 老人自學英語30年成老師 找外國遊客練口語
    60+榜樣老人自學英語30年成老師我今年85歲了,退休已近30 年。在這30年中,世界在不斷發展,新生事物層出不窮,不學習就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不能與時俱進。所以退休後,我一直堅持學習。照顧仨病人 50+零基礎插空學英語我的英語基礎很薄弱,幾乎為零。改革開放後,我感到英語很重要,並且從53歲起步自學英語。長期以來我一直堅持收聽廣播、收看電視裡的外語節目。先後堅持學習了三遍電視大學的課程,學習了北京電臺的許國璋英語四冊、張道真自學英語四冊、《follow me》、《走遍美國》及其他許多系列節目。
  • 英語≈眼界?它真的可以改變人生???
    1985年,馬雲受邀前往肯·莫利(西湖邊當導遊學英語結識)的家鄉澳大利亞紐卡斯爾旅行。正是那次29天的澳洲之旅,讓馬雲打開了眼界。「到了澳大利亞,我想,天啊,這裡的所有東西都和我之前了解到的不一樣。從那時開始,我開始對世界有了不一樣的思考。」馬雲回憶。
  • 馬雲又做了一件與教育有關的事兒,教師是民族振興的基礎!
    最近,馬雲又捐了一個億!這次,是為西藏拉薩師專捐的。這是一個為期10年的項目,在校園內建「馬雲教師培訓中心」,用來幫助西藏培養更多優秀的鄉村校長和鄉村教師。他給母校杭師大捐了一個億,用於資助學術研究,建設教育實習基地和教師教育平臺;還搞了個「馬雲鄉村教師計劃」,要連續10年,每年出1000萬,資助100名優秀鄉村教師
  • 外界心中的謀局者、思辨者——馬雲
    從小數學成績就很差的馬雲,英語成績卻很優秀,這當然與他對英語的熱愛緊密相連。讀小學的馬雲就迷戀上了英語,他每天早晨5、6點鐘就起床練習英語。12歲時,他買了一臺袖珍收音機,聽英文廣播成了他每天的必做之事,他對英語的興趣越發濃厚。13歲那年,為了練習自己的英語口語,他經常在西湖邊上找外國人搭訕,跟他們聊天,甚至當起免費導遊,給一幫外國人解說。
  • 馬雲今日返回母校杭師大 現場與學弟學妹飆英語
    馬雲表示,教師的責任主要是發現每一個孩子的價值和他們的不同,教師要啟發孩子對未來的思考,讓他們對生活充滿希望,讓他們敢於面對挑戰。教師要用知識啟發、培養孩子的潛力和潛能,這才是了不起的。希望同學們愛上教師這個職業,成為學生信賴、永記於心的老師。在未來的日子裡,他將繼續投入教育,同時也希望杭師大的師範生和學校一起努力,讓杭師大的師範畢業證成為世界教育界的通行證。
  • 談談馬雲和阿里巴巴的崛起之路
    換句話來說,也就是為社會做貢獻的人。隨著時代不斷的發展,在我國實現經濟自由的人群有很多,那麼最吸睛的也就那麼幾個,而馬雲就是其中一個,馬雲可以說是富豪榜上的常駐人員,我們經常能夠在富豪榜上看到馬雲的身影,那是因為馬雲創辦了一個偉大的帝國,就是阿里巴巴,如今阿里巴巴所涉及的領域非常的廣,並且都位於領先的地位。
  • 來自英語教師媽媽的分享:一年級開始學英語也不晚,普娃也能變學霸
    雖然我是一名英語教師,但也很慚愧,孩子真正開始學英語是6歲入小學,在一線城市屬於屬於相當晚的。這時候,在孩子的語言體系中,母語已經佔據比較強勢的位置,要想學好英語,就必須付出倍數的努力。 後來,我就從陪他一起學唱英文童謠,聽音頻,看繪本,練少兒趣配音開始,並會關注一些網上各種學習英語的資源,讀視覺詞故事繪本等等。 雖然我沒有出國留學的經歷,但是我的發音還不錯,所以兒子特別喜歡聽我給他讀英語繪本,我們倆也特別享受親子閱讀互動的時光。
  • 學英語最快最有效的方法!英語口語怎麼練最有效?
    學英語最快最有效的方法!英語口語怎麼練最有效?英語口語怎麼練最有效?在線學習這種學習方式起初風靡於歐洲和美國,為的是適應人們快節奏的生活方式,而現如今我國的學生乃至成年人愈加喜歡在網絡平臺上學習。對於學生來說,他們日常的學習生活非常繁忙,沒有時間去課外培訓班系統性地學習。
  • 普通話的說不好的父母,如何教孩子英語?學習「馬雲」是個好例子
    之後,馬云為了增加英語學習,就買來了收音機,每天用它來聽英語廣播,並跟著廣播念英文,就這樣堅持了幾年。馬雲生活在杭州,當時的杭州由於其自身文化特點,外國遊客數量較多,馬雲明白光聽英語是不夠的,最重要的是會說,於是他每天天剛亮,就起床騎車到杭州的香格裡拉飯店,主動和外國遊客搭訕攀談。
  • 誰的英語最溜?IT大佬口語PK 第一名竟然不是馬雲
    No.8、聯想:楊元慶據聯想員工透露,2005年聯想收購IBM的個人電腦業務時,作為集團總裁的楊元慶幾乎不會說英語。為了迫使自己學習英語,楊元慶將英語定為聯想的官方語言,並和家人一起移居到北卡羅萊納州,以便與IBM的PC子公司高管密切合作。此後,楊元慶的英語水平突飛猛進。據聯想員工透露,他甚至可以完全用英語召開電話會議以及接受外媒採訪。
  • 磨礪內功 提升素養——2020年秋德陽市華山路學校舉行英語教師學科...
    磨礪內功 提升素養——2020年秋德陽市華山路學校舉行英語教師學科素養展示活動 2021年01月03日 09:40:53 來源:四川新聞網 四川新聞網消息(滕德君 嶽淑英
  • 說客英語:兩年掌握流利英語口語和標準發音,他做對了什麼?
    在上個月的「說客英語小主播」比賽中,有位小正太選手成功引起了我們的注意。標準的發音、獨特的火箭主題、加上豐富的肢體語言和表情管理,活脫脫的就是一個「專業英語主播」,超有範。更讓人驚奇的是,這位來自湖南常德、名叫Herry的8歲小朋友,從2018年底開始啟蒙,到能夠掌握流利口語和標準發音,這其中還不到兩年時間。
  • 教師英語風採大賽展示教師英語風採
    「整個大賽歷時近兩個半月,在社會上    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和積極的影響。」徐恆振說,大賽為鄭州市廣大中小學教師搭建了展示自我、提高英語口語水平與演講技巧的平臺,促進了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首屆大賽取得了圓滿成功,希望能在第二屆比賽中,見到更多更優秀的中小學老師能夠站在舞臺上展示自己的風採。
  • 馬雲沒錢上大學,澳大利亞父子資助4年,32年後馬雲是怎樣報恩的?
    馬雲口中的「恩情」,還要從1980年說起。當時馬雲只有16歲,是一名中學生。在校學習期間,馬雲對英語非常感興趣,為了提高口語能力,他一直希望能與來中國的外國人交流。但八十年代初,改革開放剛剛起步,來國內的外國遊客並不多見。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馬雲發現西湖景區經常有慕名前來的外賓,於是他就利用課餘時間,到西湖邊與外國遊客進行交流,以提高英語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