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提到,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高標準建設雄安新區。
對於山東來說,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衛國表示,「以未來雄安新區的輻射力度,山東就不是一個簡單的周邊地區,而可能是它的一個次中心、一個功能區。山東的產業門類、國土空間、人才、技術、文化等各方面具備對接優勢,可以分工協作、形成共贏。」
早在2015年出爐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中就提到,要支持山東德州建設京津冀產業承接、科技成果轉化、優質農產品供應、勞動力輸送基地和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態功能區。這對於德州來說,帶來了很大的機遇。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臨邑縣富民小麥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魏德東介紹,目前富民小麥種植專業合作社涵蓋了附近12個村,小麥種植7000多畝地,畝產量能達到500多公斤。但是由於品種單一,現在主要供應周邊的飼料廠和麵粉廠。「我們現在在考察合適的品種,準備種植高筋小麥和一些專用小麥,為下一步對接京津冀做準備。」魏德東說。
據了解,聊城在京舉辦了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加快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懇談會, 現場籤約項目12個,籤約額236.6億元。濱州市發揮黃河沿岸土質好的優勢,積極對接京津冀 「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工程,推進沿黃高效生態農業園區建設,規劃各類農產品生產基地115個,並與北京首農集團實現對接合作。東營市加強與央企、大型民企的合作,中星電子鈦產業園、東營分子設計育種研究基地、中科為農智慧農業物聯網矽谷等一批項目成功籤約。
「對接京津冀地區,山東不少城市基礎優勢一覽無餘。」張衛國舉例,比如德州早就開始做京津冀的飛地經濟,天津濱海新區在德州設有合作區。東營地理位置優勢明顯,海上陸上距離京津冀地區都很近。濱州的農業可以在京津冀地區做大市場,貼上品牌,把自己的產品不斷高質量輸送到京津冀地區。
而雄安新區的建設,張衛國分析,在生態和綠色發展引領上,與中國其他城市相比應該是最高級的。按照雄安的規劃來看,其將來的影響力更是世界級的。
「雄安是一張白紙,沒有負擔,可以說是『一清二白』,將來肯定能描繪出最美的圖畫,也將形成非常好的產業鏈和價值鏈,山東大有可為。」張衛國說。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特派記者 範佳 張玉巖 董昊騫 韓曉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