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損毀的石灰粉仿製的玉器。 江北警方供圖 華龍網發
圖為損毀的玉器。 江北警方供圖 華龍網發
華龍網3月30日18時訊(記者 陳俊帆)跨省寄保價快遞,自己又乘火車去收件,看似這人有病,其實這人有「招」,咋回事呢?記者今(30)日從重慶警方獲悉,一起涉及全國多個省市,持續近兩年的利用保價快遞騙賠償詐騙案,於去年12月被江北觀音橋商圈派出所破獲。嫌疑人於某的落網也讓快遞公司冤枉賠償8萬餘元之後,終於真相大白。
保價快遞商品「意外」破損 疑似騙賠償
2015年11月29日,重慶江北觀音橋商圈派出所接到某快遞公司報警,稱疑似有人利用保價商品騙賠償,請求警方調查。
報案快遞公司稱,他們接到一起同城保價快遞,自稱是微商,從九龍坡寄一件玉器到龍頭寺火車站給客戶於某。寄件人只填寫了姓名愛華(化名),並出示了商品的發票,顯示價值金額6000餘元,隨後支付了保價費及快遞費後,便籤訂了保價合同。
「因為保價商品都會進行驗貨」,負責接收玉器的快遞員表示在寄件時,玉器的確完好無損,但收貨人於某收貨時卻告知商品破損,要求賠償。
為何會破損?快遞公司曾展開過調查,判斷了幾種可能性:
可能性一:寄件時商品就已經破損,快遞員並沒有驗貨,為逃避責任謊稱驗過貨。
可能性二:的確是在運輸過程中破損。但快遞公司分析,如今包裹都是專業密封,這一可能性極低。
可能性三:收貨時出現問題。快遞公司稱,凡是保價商品,快遞員在交貨時都會讓收貨人當面拆封,所以問題幾乎不可能發生在收貨環節。
那麼究竟問題出在哪裡?快遞公司百思不得其解……因為籤訂過保價合同,按照合約理賠部開始索要收貨人於某的銀行卡號、身份信息走賠償程序,並賠償了6000餘元。
然而正是理賠人的信息讓快遞公司的調查有了新的發現。「本次理賠對象在山西、北京也出現過類似因為保價商品破損要求賠償的事情。」快遞公司稱,此外在調取快遞員通話錄音時,他們發現,寄件人與收件人的聲音非常相似,像同一個人。
會不會是利用保價騙賠償?為了弄清真相,快遞公司向警方求助。
警方調查確認系詐騙 保價玉器實為石灰粉仿製
接警後,重慶江北警方調查發現,嫌疑人保價的玉器其實是用石灰粉仿製而成,市面價格僅僅10至20元,根本不值保價金額。之所以能夠保價,是因為快遞員在收取商品時無法作出正確評估,只是根據商品發票金額估價。
「發票可能系偽造。」與此同時,警方也對理賠對象於某身份進行查詢,發現北京等多個省市的快遞公司也有類似報案,其理賠信息均指向河南保定人於某。
追查於某下落成為警方當務之急。通過多日調查,最終重慶江北警方於去年12月底在南京將準備再次作案的犯罪嫌疑人於某抓獲。
收快遞時「巧」毀商品 嫌犯也曾是名快遞員
嫌犯歸案,那麼讓快遞公司困惑已久的商品破損原因究竟是啥終於有了答案!
警方介紹,嫌犯理賠所用的身份信息就是其本人,姓於,河南保定人,今年25歲。
於某交代,他知道寄送保價快遞會檢驗商品,不過只是檢查是否有損壞,並不能做價值評估。而保價金額是根據寄件人提供的發票標價的高低進行衡量。於是他事先偽造了玉器發票,在成功寄送快遞後,收件時再人為損壞商品。
「因為玉器是用石灰粉仿製,有時我拿過快遞,暗中有手猛捏,導致玉器破損。有時發現捏不壞後,便藉口先離開一小會,偷偷找沒有監控的地方拆開包裝再人為損壞。」於某稱,他清楚自己未當面拆封,但商品破損已成事實後,快遞員往往怕擔責任,會告訴公司收件人是當面拆封。
而之所以於某會對快遞員的行為和心理了如指掌,於某稱他以前也曾當過快遞,因為類似未當面拆封后商品破損進行賠償過。
跨省寄包裹已詐騙8省市 嫌犯作案18起涉案8萬餘元
據於某交代,他第一次作案是在2014年,於北京成功利用保價商品,故意損毀騙得賠償8800元。之後沿著地圖選擇一日車程即可到達的省份寄送包裹,然後乘坐火車去收件。
警方調查核實,目前於某已經作案18起,詐騙金額高達8萬餘元,涉及北京、山西等8個省市。
目前,犯罪嫌疑人於某因涉嫌詐騙已被重慶江北警方刑拘。
警方提醒,快遞公司應加大貨品從收件到送貨時的管理力度,不要給不法人員可趁之機。同時市民在寄快遞時有兩點要注意,首先是對昂貴商品交易要特別警惕,要進行保價,其次在收件時要當著快遞員的面現場拆包驗收,注意驗單,籤收時仔細核對。
據悉,目前江北警方正在開展「打盜騙、挖團夥、強治安」「渝安1號」行動,對不法犯罪行為將嚴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