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本為什麼非要偷襲珍珠港?美國人毫無成就感,頭號敵人不是日本

2020-12-26 騰訊網

珍珠港事件,是戰後歷史學家和軍事歷史迷們熱議的話題,該事件不僅將綜合國力強大的美國拉入戰爭,而且事件過程中的許多巧合和「偶然」,引發了人們普遍的質疑,在日本偷襲與羅斯福的「陰謀」之間,東猜西揣,據理力爭。

要想說清這個問題,還要從日本的「北進」和「南下」政策說起。日軍深陷中國全民抗戰的汪洋大海之中,難以自拔;而「北進」與蘇聯開戰,無功而返; 於是,「南下」成了他們的共識。問題來了,日軍「南下」非要偷襲珍珠港嗎?

實施「南下」政策,一定觸碰美國的利益,雙方矛盾加深。

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二戰全面爆發。「臭味相投的」德、意、日三國籤訂了軸心國同盟條約,意圖瓜分世界。日本關東軍在諾門罕地區進行所謂的「試探性」進攻,遭受巨大損失。也就是說,其「北進」策略已經放棄。

「以戰養戰」的日軍開始將目光投向了「南下」,一面逼迫投降的法國同意其派兵進駐越南,一面正式提出「大東亞共榮圈」,表明了要稱霸亞洲的野心。這樣的舉動嚴重觸犯了美國的利益,雙方在太平洋的矛盾正式攤牌。

作為曾扶持日本崛起的美國,既懊惱養了「一隻餵不熟的狼」,又對其「不以為然」。在他們看來,島國的命脈——石油等戰略物資,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裡,一旦禁止出口,對方只得乖乖就範。因此,在美國人的主觀認識中,日本根本不是對手。

於是,就有了羅斯福在譴責軸心國侵略行為的同時,將德國列為頭號敵人,日本次之,並且在整體戰略中確定了「先歐後亞」的原則。當然,在日本高層中也確實存在「親美派」或「穩健派」,他們不願與美為敵,積極地尋求和談的機會。

但美國似乎有「吃定」日本的把握,他們一邊禁止出口,一邊要求對方恢復到1937年全面侵華前的狀態,換句話說,4年的戰爭,日軍白打了。如此苛刻的條件,立刻遭到軍方的反對,「強硬派」逐漸佔了上風,日、美雙方必有一戰。

讓美國人沒有想到的是,狡猾的日本人在開戰前,就已經儲存了800萬噸石油,也就是說,如果節省使用的話,可以維持2年的需要,但畢竟是用一點,少一點,「要麼談成、要麼快打」的呼聲越來越高,儘快「南下」奪取荷屬東印度的油田,成為日本高層一致的看法。

執行「南下」政策必須動用海軍,日本聯合艦隊躍躍欲試。

從明治維新起,日本效仿英、美等國,「勒緊褲腰帶」建設了一支能與美國抗衡的海軍。當時,美、日雙方軍艦總噸數比接近10:6,但由於美國還有大西洋防區,因此,在太平洋地區雙方實力相當。對於「南下」政策,海軍志在必得。

首先,作為日本的「看家」軍種,寄託了人們很大期望。舉全國之力,耗費幾十年建立起來的聯合艦隊,可以說是日本走向世界的標誌。他們出訪各國,將日本的強大展現在各國面前,但自開戰以來,幾乎「一槍未開」,有「花瓶」之嫌。

其次,美國人的盛氣凌人,同樣激發了官兵們的憤慨。在他們潛意識中,美國海軍的實力也不過如此,尤其是在航母的認識和實踐上,當時的日本聯合艦隊,可以說是走在了全世界的前列。換句話說,他們更想通過戰鬥,表現出自己的強大。

更讓他們不服氣的是,自向外擴張以來,都是以陸軍為主,取得的勝利和榮耀,讓海軍的官兵們羨慕、嫉妒、恨;反過來,陸軍對海軍的「嬌寵」,也是憤恨有加。在他們看來,陸軍在中國戰場上形成僵持狀態,也該由海軍來打破僵局。

作為聯合艦隊司令的山本五十六,在日軍中以「穩健派」自居,多年的留美生活,讓他十分清楚的知道,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要和美國動手,因為「美國的煙囪,比日本的樹還多」。但是,「南下」方案已定,他必須考慮如何打好這一仗。

在他看來,「南下」的最大障礙是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只要運籌得當,消滅其艦隊主力,可以為日軍南下爭取一年的「安全期」,並且以「速戰速決」的方式,有可能逼迫美方講和,從而實現日本稱霸太平洋的戰略目標。

讓所有人沒有想到的是,日本會首先偷襲珍珠港。

偷襲珍珠港,可以說是山本軍事生涯中最得意的一次軍事行動。從戰術的角度來說,他達到了消滅太平洋艦隊主力的目的,並為自己和海軍贏得了至高的榮譽,達到了人生巔峰。但美國人始終不認為,日本會有這麼「大手筆」的動作。

一是,以當時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實力來講,還是很有自信的,這其中不僅有實力的差距,而且還有背後強大的軍工業實力的較量。以島國的綜合國力養了一支龐大的聯合艦隊,稍有閃失,幾十年的心血將付諸東流,日本是不會冒這樣的風險。

二是,美、日必有一戰,但不是珍珠港。在美國的眼中,一貫「小家子氣」的日本人不可能有什麼深思遠慮,最多也就是進攻菲律賓的美國駐軍「出出氣」,這是當時美國上下普遍的認識。說白了,日本人沒有實力招惹太平洋艦隊。

更為重要的是,美國正在和日本進行談判,談判過程中,日本的「謙恭」表現,更加讓羅斯福等人認為,對方最多是不接受談判條件,還不至於狗急跳牆,反目成仇。就算是要動武,也只能是進攻菲律賓的局部摩擦,不會有大作為。

正是這樣的「誤判」,致使許多「蛛絲馬跡」的信息,他們都沒有與珍珠港聯繫起來,不是他們完全的「疏忽」和「麻痺」,而是根本就不相信日本人敢這麼幹。就連對山本和日本聯合艦隊比較了解的尼米茲,也有這樣的「僥倖心理」。

當時以「資歷不足」為由,拒絕太平洋艦隊司令一職的尼米茲,敏感地認識到日本很有可能襲擊珍珠港,既有「出其不意」的鋌而走險,又有「一招制敵」的戰術效果。但很快「僥倖心理」作祟,認為「招惹」美國,不符合日本的戰略需要。

所以,在日本聯合艦隊偷襲珍珠港的過程中,反映上來的「信息」要麼被忽略掉,要麼被「不可思議的」否決掉。也就是造成了日後人們議論紛紛的話題,甚至冠以「陰謀論」戴在羅斯福的頭上,更有甚者說是邱吉爾的「陰謀」。

其實,細細想想,只要想開戰,理由很好找。任何一個小摩擦,都可以作為宣戰的理由,沒有必要拿一支艦隊去冒險。更何況,當時美國的重點是在歐洲,就算想參加戰爭,也是先和德國宣戰,沒有想到日本人搶到了德國前頭。

難怪,毫無成就感的羅斯福大聲疾呼:「必須記住這個奇恥大辱的日子!」因為,他也從未把日本人當成真正的對手,最起碼不是第一位。

大家認為呢?歡迎留言和討論。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日本當年為什麼執意要去偷襲美國的珍珠港呢?
    上世紀的二戰以日本的投降告終,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日本把美國帶到了戰場上,日本在面對美國時毫無還手之力,最後儘管還有著魚死網破的勇氣,不過被兩顆原子彈炸得徹底沒脾氣,最終選擇低下了驕傲的頭顱。日本在初期和德國兩線開花,完全可以用勢如破竹來形容,可惜這樣的優勢並沒有保持下去,儘管日本戰前誇下了海口要三個月拿下中國,不過最後被中國控制住局勢,這場戰爭也被拉鋸成持久戰。長時間的交戰讓日本在亞洲戰場陷入劣勢,但誰也沒想到的是,這個時候日本選擇了偷襲珍珠港,甚至連希特勒在收到消息後都是大為不解,認為日本已經瘋了,那麼當年日本要執意偷襲美國珍珠港呢?
  • 日本當年為什麼執意要去偷襲美國的珍珠港呢?
    上世紀的二戰以日本的投降告終,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日本把美國帶到了戰場上,日本在面對美國時毫無還手之力,最後儘管還有著魚死網破的勇氣,不過被兩顆原子彈炸得徹底沒脾氣,最終選擇低下了驕傲的頭顱。日本在初期和德國兩線開花,完全可以用勢如破竹來形容,可惜這樣的優勢並沒有保持下去,儘管日本戰前誇下了海口要三個月拿下中國,不過最後被中國控制住局勢,這場戰爭也被拉鋸成持久戰。長時間的交戰讓日本在亞洲戰場陷入劣勢,但誰也沒想到的是,這個時候日本選擇了偷襲珍珠港,甚至連希特勒在收到消息後都是大為不解,認為日本已經瘋了,那麼當年日本要執意偷襲美國珍珠港呢?
  • 日本大將山本五十六為何要偷襲珍珠港?真正目的是什麼
    日本大將山本五十六為何要偷襲珍珠港?真正目的是什麼山本五十六是日本海軍中當時唯一反對加入軸心國的高級軍官,反對日本對外發動侵略戰爭,但在日本右翼勢力龐大的壓力和日軍高層的壓力下最終發動了太平洋戰爭。  提起山本五十六,人們自然而然會想到偷襲珍珠港的始作俑者,也知道他被復仇的美國空軍在天上打了埋伏,一頓機槍掃射,山本五十六身中兩槍,一槍從身後穿透左肩,另一槍從下巴射進,從右眼穿出,連「八格牙路」都沒叫出來,就玩完了。這個山本五十六要是不死,估計二戰之後的大審判他也逃不過絞刑,畢竟美國人不會放過這個給自己帶來奇恥大辱的傢伙。
  • 二戰時期,日本為什麼敢去偷襲美國的珍珠港?
    日本曾對世界各國,尤其是對中國、東南亞和太平洋地區,造成過嚴重破壞。談起太平洋戰爭,一定要提到美國,畢竟,正是因為美國的介入,才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二戰的結束。有人認為,日本戰敗是因為中國儘可能地拖延了戰爭進程,但也有人認為,當時日本宣布投降,主要是因為美國當時加入了盟軍,給日本軍隊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和嚴重的傷亡。那時,美國是怎麼加入二戰的呢?一般人都認為,美國參戰,是因為日本當時正打算偷襲珍珠港,正好讓美國有機會參戰。儘管許多人說日本的這一舉動是荒誕的,但不知是誰給了他們勇氣。
  • 二戰時,日本偷襲珍珠港,為什麼沒有哪個國家的軍隊偷襲日本?
    日本在二戰初期的時候偷襲珍珠港,拉開了太平洋戰爭的序幕,所以有人認為為什麼沒有軍隊去偷襲日本本土?畢竟偷襲珍珠港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行動,消滅了美國太平洋戰爭的主力,讓美國一直在戰爭初期相當的被動,被迫陷入防守的局面。
  • 賭國運的賭博:山本五十六深知美國工業力量,為何仍偷襲珍珠港?
    在二戰時期,德國、義大利和日本是最主要的三個軸心國,之前有人調侃說,德國的這兩個盟友,義大利是誰都不敢打,而日本則是誰都敢打。日本的誰都敢打主要還是體現在他動了美國,美國當時雖然沒參戰,可大家都知道這個美國家底厚實,誰都不願意去招惹美國,但日本卻偏偏選擇了轟炸珍珠港,把美國拉下了水。
  • 作為偷襲珍珠港的總策劃,山本五十六最終被美國人成功復仇
    1941年底,在成功偷襲珍珠港後,作為這次事件的總策劃和總導演,山本五十六得到了日本各界的頂禮膜拜,儼然如同軍神一般存在著。但是,山本自己卻非常清楚,以美國的國力而言,日本取勝只是暫時的,美軍的報復或許很快就會來臨。事實上,他的分析和判斷是完全正確的。
  • 日軍為何要跨越6000公裡偷襲珍珠港,而不是近在咫尺的西伯利亞?
    日本軍國主義政府的這個舉動也就意味著他們放棄了和納粹德國夾擊蘇聯的戰略的流產,為日本日後偷襲珍珠港並與美國陷入在太平洋戰場的拉鋸戰做好了鋪墊。在我們回答日本為什麼要偷襲珍珠港而不是向北進攻蘇聯的問題之前,我們先來討論以下,日本為什麼要發動這場戰爭?
  • 【閒聊歷史】日本偷襲珍珠港絕不是一個愚蠢的行為
    日本為什麼能把侵華戰爭,維持到偷襲珍珠港之時呢?原因非常簡單,那就是英美等國家,其實一直都在背後支持日本。最簡單而言,日本是一個資源貧乏的國家,如果英美掐斷了日本的能源供給,日本的戰爭機器早就無法運轉了。日本後來為什麼要偷襲珍珠港呢?原因也非常簡單,那就是英美開始對日本實行禁運了! 在這種背景下,日本只有兩個選擇。
  • 偷襲珍珠港後,日軍歡呼雀躍!山本五十六警告:這不是勝利
    ,對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基地珍珠港進行突然襲擊,猝不及防下,美軍損失相當慘重,不僅大批戰艦在自家港口被無情轟炸,還有超過3000人的傷亡,是美國建國之後最大的失敗之一,並在之後將這一天定為國恥日。 然而在日本全軍振奮的時候,日本海軍大將,珍珠港事件的主要策劃者山本五十六卻發出警告,偷襲珍珠港成功並不代表勝利
  • 日本當年為什麼要去偷襲美國的珍珠港呢?
    日本曾一度佔據了太平洋以西,不過當時的日本依舊沒有完全控制西太平洋地區,和其它國家依然處於激戰當中,可在這樣的情況下日本卻偷襲了美國珍珠港,這樣的瘋狂舉動讓邱吉爾和希特勒一家歡喜一家愁
  • 「偷襲珍珠港」的策劃者山本五十六,他最終的結局如何?
    1941年12月7日,日本的飛機突然偷襲了美國夏威夷的軍事基地珍珠港,珍珠港事件爆發。珍珠港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最重要的戰役節點之一,它標誌著太平洋戰爭由此爆發,並且美國也因此捲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那麼「偷襲珍珠港」是誰策劃的呢?
  • 二戰時期,日本為什麼偷襲珍珠港?美國的巨大威脅,他不得不為之
    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了珍珠港,將美國拖入了太平洋戰爭,也將日本逼入了一條絕望。 回望歷史,面對日本這樣瘋狂的舉動,我們不禁反思,日本為什麼要偷襲珍珠港呢?
  • 日本和美國在國力差距很大,為何山本五十六還敢發動珍珠港偷襲?
    實際上山本五十六隻是命令的執行者,對美國開戰的決定並不是山本五十六而是日本大本營做出的。山本五十六在接到了上級要對美國開戰的命令後,制定了「偷襲珍珠港」的作戰方案,可以說這個作戰方案是最符合當時日本與美國的實際情況的。
  • 明知差距很大,日本當年為什麼還要去偷襲美國的珍珠港?
    日本作為點燃亞洲地區戰火的罪魁禍首,幾乎將整個亞洲的國家都帶進了戰爭的漩渦之中,不過也正是因為這樣,日本在二戰後期的時候才會感到物資匱乏,甚至為了從美國手中重新奪回物資補給線,還轟炸了美國的珍珠港。按照我們後來的眼光來看,日本在襲擊珍珠港之後,導致美國直接向日本宣戰,也正是因為這樣,才讓日本在二戰中迅速潰敗。
  • 一代傳奇特工,破譯日本偷襲珍珠港計劃,幫美國殺死山本五十六
    在不久之前,美國有一部大片上映,叫《決戰中途島》。講的是美軍在珍珠港被偷襲後,與日軍在中途島決戰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個人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埃德溫·萊頓。萊頓是美軍在珍珠港的首席情報官,可以說,珍珠港遇襲,他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 日本當年麼為啥要去偷襲美國珍珠港呢?
    日本雖然是一個彈丸之地的島國,但它的野心可遠比國土面積大多了,當時聯軍裡面的強國,日本都打了一個遍,連最強的美國也因為日本偷襲珍珠港,被強行帶到了二戰戰場上,當然這也加快了日本的滅亡。
  • 偷襲珍珠港,為什麼日本人不承認是偷襲?只怪2個意外延誤一小時
    讓人好奇的是,為什麼不是「珍珠港戰役」呢?原因很簡單,從嚴格意義上講,這並不算是一場戰鬥,在日軍一邊倒的攻擊下,美國人幾乎是被動挨打,毫無還手之力,受盡屈辱。 更讓他們難以容忍的是,日本在不宣戰的情況下對美國採取偷襲,這種卑劣的行徑,「是可忍孰不可忍」。然而,日方對此予以否認,理由是「宣戰書」在進攻前30分鐘已經照會了美方,一切「合理合法」。
  • 二戰:日本偷襲珍珠港始末,這是美國給日本挖的坑嗎?
    中日本海軍上將山本五十六在偷襲珍珠港成功後說的一句話。或許歷史上的山本並沒有說過這句話,但他確實有這種感覺,其後戰爭態勢的發展也如他所料,美國在此後不久後參戰,珍珠港事件成為二戰重大轉折點。負責制定偷襲珍珠港計劃的正是山本五十六。在前一年日軍進行的一次軍事演習中,山本看到日本航空兵的表現後對他的參謀長說:「偷襲珍珠港的計劃是可行的。」此後不久,山本開始著手計劃珍珠港之戰。山本遇到了許多阻力,日本海軍內部有人認為,偷襲珍珠港將迫使美國參戰,而且一支龐大的艦隊橫渡3500海裡不被發現,這是很難想像的。
  • 日本距珍珠港3500海裡,它是如何瞞天過海,千裡偷襲珍珠港?
    當飛到海面時,更是要降到20米才能發射魚雷,以減少它的入水深度,可是飛機在這種高度下,稍不留神就可能扎到海裡機毀人亡。此外,山本五十六還對魚雷進行了針對性的技術改造。日本距離珍珠港3500海裡,日本聯合艦隊若要從本土出發偷襲珍珠港,可謂是萬裡大奔襲。太平洋雖然遼闊,但是要保證這一龐大的艦隊在長途奔襲中不被發現,那是非常困難的。一旦進入了美國的偵察圈,這計劃就會全盤泡湯。如此遙遠的航程,怎麼才能做到神不知鬼不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