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池||黃土高原上的一顆明珠

2021-01-19 慶陽文旅

我印象裡的西北是風化地貌、黃沙巨石、石窟佛像、駱駝商隊的舊時景象,今日置身其中,仿佛又踏上新絲綢古道,那個年代的駝鈴聲聲,黃沙漫漫早已成了舊夢,而眼前的,竟然是一派江南水鄉的秀麗風光,這就是隴東鎮原的太陽池。

太陽池位於屯字鎮境內,分別距鎮原、西峰各20多公裡。太陽池池面長970米,如果沿著湖邊行走,需要一個多小時。這裡,水色澄清如洗,四季碧波漣漪,宛然一面碧波照人的寶鑑,靜靜地置於黃土高原谷底溝壑間,使人油生高原出平湖的感覺。太陽池環周7公裡,綠樹成蔭,蘆葦蕩漾,肥魚水鳥嬉戲池中,水光山色融為一體,堪稱黃土高原上一大奇觀,被譽為「高原明珠」。

其實,這裡更像是「高原出平湖,隴上第一景」。 說起這太陽池,郭老師給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清嘉慶年間(公元1820年),天生異象,農曆二月初五雷電大作,洪水滾滾,山坡滑塌,將近一個月時間堵塞河道,以鬼斧神工之力形成太陽池。水色清澈如洗,四季碧波漣漣,宛如一面寶鑑,靜靜藏於黃土高原谷底溝壑間,使人油生高原出平湖之愜意,池水三面環山,水位終年不減,實為一風水絕佳之地。

原太陽池共為兩池所組成,面積較小的被叫做「太陽」,而面積較大的被稱為「太陰」。因太陽池周圍年年風調雨順,周圍逐漸人丁興旺,村民多遷於此地。太陽池幾近乾涸,而太陰池則更見水土之肥沃,村民感激土地之情,於太陰池旁修建廟宇以香火供奉。次日,一覺醒來,村民發現太陰池與太陽池合二為一,清澈無比。為感念天地之光澤,更名為太陽池......

據考證,太陽池成池已有1000多年,四周群山環抱,綠樹成蔭,碧水藍天,環境幽雅。太陽池,最適合談情說愛的地方,靜靜地安臥於黃土高原的鎮原腹地,池水蕩漾,清澈如鑑,有「春來江水綠如藍」之感。

高原倒影,碧水如洗,池水靜流,蘆葦叢生,如翡翠綠帶,纏繞於高原四周。

太陽池內魚類成群,戲遊其中,有白蓮、鯉魚、草魚等品種,時值春秋,垂釣者絡繹不絕,是境內的天然魚池之一。

太陽池黃土環抱,綠樹成蔭,碧水藍天,環境幽雅。太陽池水色清澈,不溢不涸。溝掌有泉兩眼,水質甘冽香甜,純淨無染。據當地人說,常飲此水,有強身健體、延年益壽之奇效。

走進了太陽池,就不想走了。她良好的自然形貌和生態資源,堪稱黃土高原上的一大奇觀,被譽為「高原明珠」,是避暑療養、度假休閒之勝地。

相關焦點

  • 太陽池||黃土高原上的一顆明珠
    太陽池位於屯字鎮境內,分別距鎮原、西峰各20多公裡。太陽池池面長970米,如果沿著湖邊行走,需要一個多小時。這裡,水色澄清如洗,四季碧波漣漪,宛然一面碧波照人的寶鑑,靜靜地置於黃土高原谷底溝壑間,使人油生高原出平湖的感覺。太陽池環周7公裡,綠樹成蔭,蘆葦蕩漾,肥魚水鳥嬉戲池中,水光山色融為一體,堪稱黃土高原上一大奇觀,被譽為「高原明珠」。
  • 行走慶陽:在黃土高原上,竟有著十裡平湖,鎮原太陽池,美若江南
    一.太陽池在何處?太陽池地處甘肅省慶陽市鎮原縣的屯子鎮境內,距離鎮原縣和西峰區各20多公裡。太陽池佔地面積廣,沿著湖邊步行需要一個小時才能完全走完。太陽池水色清澈,水波漣漪,宛如一面鏡子,寂靜無聲的坐落在黃土高原的山壑之中。太陽池綠蔭環繞,蘆葦蕩漾,鳥魚嬉戲,山光水色融為一體,被稱為高原明珠。
  • 天芪系列子洲黃芪,陝北黃土高原上的「一顆明珠」
    子洲縣是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地貌,土壤是黃綿土層,適合子洲黃芪的紮根和生長,在長達五年的生長周期中,子洲黃芪在黃土高原上,側根少,根莖細長直,經過科研機構檢測,其中的營養物質均超過國內其他黃芪的水平。另外,天芪生物在精選子洲黃芪的基礎上,推出了子洲黃芪茶、子洲黃芪切片,因其突出的野生品質,獲得了大家的肯定,成為陝北高原上一顆耀眼的「明珠」。
  • 陝西,黃土高原上的一顆「明珠」,一個需要品味的地方!
    大多數人對陝西的印象或許還停留在黃土高原之上,然而這裡卻是黃土高原上的一顆「明珠」。陝西被一個長長的山脈從中間穿過,它高大的身影就好像是一道天然的屏障,夏季的溼熱空氣和冬季的寒冷空氣都被著阻擋著,在它的南北方向形成了典型的南方氣候與北方氣候。
  • 黃土高原上的明珠——信天遊
    這是一部用老钁鐫刻在西北黃土高原上的傳世巨著,這是黃坡黃水之間的一朵奇葩。一曲高歌,響遏行雲,全掃靡靡之音;一聲入耳,盪氣迴腸,令人精神為之一振。它,便是陝北民歌。陝北民歌是陝北勞動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結晶,是陝北人民最親近的伴侶,是陝北勞動人民生活的最直接反映。
  • 高原出平湖-太陽池
    太陽池位於甘肅省鎮原縣屯字鎮境內,在屯子鎮北面的塬畔,群山懷抱著一塊涸池地,這便是太陽池,水域面積324畝。素有「高原出平湖」之美稱。近年來,屯字鎮積極招商引資,大力開發太陽池生態旅遊風景小區。越來越多的遊客來到這裡,親近大自然,感受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 五寨,鑲嵌在黃土高原上的生態旅遊「明珠」
    邊塞風採 草原風情 林海風韻 高原風骨五寨,鑲嵌在黃土高原上的生態旅遊「明珠」蘆芽山上出清泉,匯涓成河名清漣;高山草甸荷葉坪,風景獨好五寨溝。資深文旅經濟發展人士用「邊塞風採、草原風情、林海風韻、高原風骨」讚美晉西北黃土高原上的生態明珠——五寨。大風起兮雲飛揚,文旅融合譜新章。以構建「樂水、尚城、崇山」旅遊品牌體系為目標的山西省第六次旅遊發展大會,來了!五寨人民飽含熱情,歡迎您,擁抱您!
  • 黃河壺口瀑布,陝北黃土高原上的一顆明珠,延安紅色旅遊必去之地
    十月份的陝北高原上,物色多了一份蒼茫,驅車行走在沿黃公路上,滿眼的都是一種塞外北國風光,天高雲藍,一路可以看到黃土高原特有的窯洞。九曲黃河水在腳下緩緩地流淌著。你可以停車在路邊高亢地唱著信天遊一解在城市裡的壓力。
  • 五寨:鑲嵌在黃土高原上的生態旅遊「明珠」
    蘆芽山上出清泉,匯涓成河名清漣;高山草甸荷葉坪,風景獨好五寨溝。資深文旅經濟發展人士用「邊塞風採、草原風情、林海風韻、高原風骨」讚美晉西北黃土高原上的生態明珠——五寨。展望未來,五寨人民信心滿滿,一幅壯美的脫貧攻堅奔小康畫卷徐徐展開。
  • 草海,雲貴高原上一顆被遺忘的璀璨明珠
    雲貴高原位於中國西南部,為中國四大高原之一,雲貴高原上屬亞熱帶溼潤區,為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差別顯著。該區石灰巖厚度大,分布廣,經地表和地下水溶蝕作用,形成落水洞、漏鬥、圓窪地、伏流、巖洞、峽谷、天生橋、盆地等地貌,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最發育的典型地區之一。
  • 黃土高原上的黃土
    黃土高原,許多人並未去過,對其的直觀印象大都停留在千溝萬壑,沙塵漫天,乾旱至極的固有印象中。多年來每每與身邊的朋友聊天,總會問,你們哪有沙漠嗎,你們那是不是很缺水……一連串的類似問題,一時使我也有些困惑,因為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 黃土高原上的的彩色波浪——甘肅莊浪縣
    莊浪縣位於甘肅中東部,六盤山西麓,屬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莊浪梯被譽為「梯田王國」的莊浪大地,望山山翠,看地地平,層層梯田如雕如塑,如詩如畫。走遍莊山浪水,放眼碧野藍天,被譽為「梯田王國」的莊浪大地,望山山翠,看地地平,層層梯田如雕如塑,如詩如畫其「山頂沙棘戴帽,山間梯田纏腰,埂壩牧草鎖邊,溝底穿鞋」的生態梯田綜合治理模式,使得慕名前來考察的日本、以色列農業專家情不自禁地稱讚:「這是莊浪人民在黃土高原上精心描繪的一幅景色迷人的風景畫,簡直是世界奇蹟!」
  • 黃土高原上的黃土
    黃土高原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大量的微細顆粒的黃土歷史的堆積。黃土從何而來,並未有確切定論,抑或是北方的風積年累月從蒙古高原或是更遠的地方吹刮來,亦或是地殼運動後,上升隆起的陸地高臺中就含有黃土……不管怎樣,黃土高原的粗狂的大地上,從不缺的就是各種形式的黃土。氣候乾燥時,小路上綿細如麵粉狀的細土,田地裡小小的土疙瘩,還有犁地後田地裡板結形成的大如牛頭的垀垍……形態各異。
  • 自駕大西北,在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交匯處,發現崖壁上建有古寺
    其中,最讓我記憶猶新的還是這麼一個地方,一座已經在大西北靜靜地躺了上千年的古老城市:臨夏的和政縣,地處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交匯地帶,地勢由南向北遞降,海拔1900—4368米,形成了大西北獨一無二的自然景觀。境內的松鳴巖是河州八景之一(臨夏,古稱河州),其風格絲毫不輸於南方風光。
  • 慶陽民間故事系列:太陽池
    甘肅慶陽的鎮原縣,有個湖泊叫太陽池,距離縣城與西峰各二十餘公裡,好像一顆璀璨明珠,鑲嵌在屯子塬的溝壑裡,據說形成已有千年之餘。這個太陽池水波漣漪、清澈明朗,不管旱季或者雨季,湖裡的水一直是保持不變的水位,不溢出也不乾枯。被綠樹繁花襯託下的湖水中,魚鳥嬉戲,一派生意盎然的景色恍如仙境。相傳這個美麗寧靜的太陽池,早前並不在這裡,而是在屯子塬太陽高家村裡。高家村就是圍繞著這個湖泊,慢慢形成的。因為有了太陽池,這裡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牛羊成群,老百姓的日子過的還算可以。
  • 陝北神木二郎山:黃土高原上的「綠腰帶」
    二郎山位於神木市西1公裡的窟野河與芹河交匯處,碧水青山就如同一條纏繞在黃土高原上的「綠腰帶」。關於神木二郎山名稱的由來充滿了歷史神話色彩,據神木縣誌記載:二郎山創建於明正統八年(1443),距今已有近600年的歷史。明代正德十三年(1518),武宗皇帝巡幸此山,他觀山狀如似筆架,所以將此山御此日:「筆架山」。
  • 黃土高原為什麼這麼苦?但黃土高原上的世外桃源,你知道嗎?
    關於黃土高原,有個非常有趣的現象:無論有沒有去過黃土高原,人們只要一提到它,「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形象便會躍然腦海,甚至一貫展現各地正面形象的中學地理教材,也用了較大篇幅強調它的水土流失、生態惡化,為什麼黃土高原會以這種苦難形象示人?
  • 黃土高原上的窯洞
    文/康橋窯洞是中國西北黃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這一「穴居式」民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窯洞廣泛分布於黃土高原的山西、陝西、河南、河北、內蒙古、甘肅以及寧夏等省(區)。在陝甘寧地區,黃土層非常厚,有的厚達幾十公裡,中國人民創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鑿洞而居,創造了被稱為綠色建築的窯洞建築。窯洞一般有靠崖式窯洞,下沉式窯洞、獨立式窯洞等形式,其中靠山窯洞較多。窯洞是黃土高原的產物,它沉積了古老的黃土地深層文化。
  • 黃土高原的黃土從哪裡來?
    雄偉壯麗的黃土高原綿亙千裡的景象蔚為壯觀,幾千年來無數文人墨客在此吟詩作畫。一代偉人毛澤東曾在此發出「江山如此多嬌」的感嘆。人們在讚嘆之餘,不禁要問:黃土高原上的黃土到底來自何處呢?
  • 黃土高原的黃土來自哪裡?
    我國北部的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黃土高原,那裡除了一些石質山地外,大部分地區都被厚厚的黃土覆蓋著。關於黃土的來源,長期以來,中外學者各執己見,提出了不少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