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丁魚遷徙:一個大寫的自助餐

2020-12-11 海鮮指南

在東非大裂谷西部的塞倫蓋蒂大草原,有陸地上最大規模的哺乳動物大遷徙,近200萬頭食草動物越過平原,跨過河流,大地在它們的腳步聲中震顫;而在靠近非洲大陸南端的大海中,沙丁魚群結成密集而龐大的陣形,沿著海岸義無反顧地向北進發,各種各樣的捕食者呼嘯而至,為我們呈現了一場充滿力量和殺戮的視覺盛宴,絲毫不遜色於狂野的非洲草原。大地和海洋,不一樣的生命故事,卻一樣地動人心魄。

每年5月到7月,數以百萬計的沙丁魚沿南非東海岸一路向北,雖遭到無數獵食者的圍追堵截,但它們矢志不渝。

勇敢的沙丁魚,悲壯的沙丁魚

沙丁魚(sardine,或pilchard)是鯡科魚類中某些食用種類的統稱,主要指沙丁魚屬(Sardina)、擬沙丁魚屬(Sardinops)和小沙丁魚屬(Sardinella)的種類,也常用來泛指能做成罐頭的大西洋鯡(Clupea harengus)及一些外形類似的小型魚類。沙丁魚喜歡在上層海水中成群結隊地活動,這是它們面對捕食者時的自我保護機制,本文要說的沙丁魚盛宴中的主角——南非擬沙丁魚(Sardinops sagax)更是將這種策略發揮到了極致。

沙丁魚會整齊地聚集成群,這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這麼巨大的一塊誘餌堂而皇之地路過,各方豪強豈有不取的道理?讓我們把鏡頭拉近,看一看捕食者們在沙丁魚遷徙途中的饕餮盛宴吧。首先是海豚們,主要是長吻真海豚(Delphinus capensis),也有部分寬吻海豚(Tursiops aduncus),其總數大約18000頭。它們結隊而行,從下方將沙丁魚群驅趕上海面,再利用氣泡將魚群分割包圍成一個個的「餌球」(bait ball)。這些餌球直徑10到20米,厚度約10米,持續時間不會超過10分鐘。餌球一旦形成,其他捕食者也紛紛加入這場盛宴。 鯨豚類的代表還有虎鯨(Orcinus orca)和布氏鯨(Balaenoptera edini),後者常常在魚群密集處張開一張大嘴,將沙丁魚連同海水一同吞下,海水泡沫飛濺,有種「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磅礴氣勢。

長吻真海豚相互合作驅逐沙丁魚群,將魚群分割為一個個「餌球」。鯊魚團隊的成員陣容也很強大,短尾真鯊(Carcharhinus brachyurus)、灰色真鯊(Carcharhinus obscurus)、沙虎鯊(Carcharias taurus)、黑邊鰭真鯊(Carcharhinus limbatus)、薔薇真鯊(Carcharhinus brevipinna)、公牛鯊(Carcharhinus leucas)、錘頭雙髻鯊(Sphyrna zygaena)等不顧路途遙遠,紛至沓來。對它們來說,只要在餌球裡面穿梭幾次,就能吃得很盡興了。 另外,一些遊釣魚(game fish,釣魚運動愛好者的目標)如大西洋馬鮫(Scomberomorus cavalla)、巴鰹(Euthynnus affinis)、扁鰺(Pomatomus saltatrix)等也會出現在捕食者的行列中,但聲勢就小很多。

鯊魚們也和海豚一樣,成群在餌球中捕食,這是黑邊鰭真鯊。說到聲勢,海鳥們絕對是主角中的主角。沙丁魚群除了要應付海水中的威脅,還要提防來自天空的襲擊,堪稱名副其實的「腹背受敵」。成千上萬的南非鰹鳥(Morus capensis)追逐沙丁魚群遷徙的路線,從空中它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魚群形成的一條條黑帶,在海面十多米處盤旋之後,就是俯衝表演的時間。滑翔,收翅,以40到120公裡的時速俯衝入海,在水下形成一條白色的氣泡柱。當是時,空中鳥聲不斷,水裡魚鳥同遊,海面上是不斷傳來的呼嘯入水的「噗噗」聲。 生命的活力和狂野在這一刻展現無遺。除了南非鰹鳥,其他海鳥如黑眉信天翁(Thalassarche melanophrys)、黑腳企鵝(又叫非洲企鵝,Spheniscus demersus)還有燕鷗、鸕鷀等也紛紛奔赴盛宴。

南非鰹鳥成群從空中扎入水裡捕捉沙丁魚,場面極其壯觀。面對似乎取之不盡的沙丁魚,曾經的天敵和對手結成了同盟。當海豚、鯨魚、鯊魚和海鳥們飽餐一頓之後,還餘下大量的沙丁魚,它們繼續向前遷徙。就如紀錄片《海洋》裡所說,生命還會繼續。這樣的遷徙意味著什麼?

厄加勒斯角(Cape Agulhas)是非洲大陸的最南端,被國際海道測量組織定義為印度洋和大西洋的分界點。每年5月到7月間,大波的(總數可以數十億計)南非擬沙丁魚就從厄加勒斯淺灘(Agulhas Bank)出發,沿著南非東岸向北遷徙,目的地是德班——南非第三大城市,位於誇祖魯-納塔爾省(KwaZulu-Natal)——北部的海域,路線長度超過1000公裡。

南非擬沙丁魚遷徙路線圖。到底為什麼南非擬沙丁魚會進行如此艱苦漫長的遷徙之旅呢?有人說是因為海水溫度的變化。南非擬沙丁魚喜歡生活在14至20攝氏度的海水中,冬天——雖然是6、7月份,但這是在南半球——南非東海岸的表層水溫降低,使其可以將生活區域向北擴展。通常是在一股低溫的海流在厄加勒斯淺灘出現,並開始向北流動的時候,沙丁魚的遷徙才會發生。因為這一帶的大陸架狹長,表層低溫海流的寬度也很窄,地少魚多,使沙丁魚群的聚集顯得格外惹眼。魚群緊密成團,其長度可達7公裡以上,寬度可達1.5公裡,厚度可達30米,簡直就是一塊巨大的肉團,可以在海面上空清楚地看到。

6月份南非水域海水溫度示意圖。事實上,目前對南非擬沙丁魚遷徙的機制還未完全了解。關於其產卵地,過去有研究稱位於厄加勒斯淺灘,沙丁魚在此產卵之後,便追隨富含浮遊生物的低溫海流向北遷徙。近期的研究則認為,它們的產卵地其實是在北方靠近德班的海域。南非擬沙丁魚其實與南極的帝企鵝(Aptenodytes forsteri)或北美的大麻哈魚(Oncorhynchus keta)一樣,在遷徙問題上都遵循著那個古老的信念:一切為了種族的延續。 繁殖的本能使它們不計大規模傷亡的代價,頑強地回到產卵地。多年來南非擬沙丁魚的數量一直保持相對平衡,證明這一「回家」的遷徙策略是成功的。在較遠的北方,即厄加勒斯海流的上遊處產卵,能保證魚卵更好地孵化,稚魚也得以在到達厄加勒斯淺灘之前有充分的時間進行發育。

遷徙路上的大麻哈魚。那麼,南非擬沙丁魚當初為什麼又會選擇到北方路途遙遠、環境又不怎麼樣的地方產卵呢?科學家給出了兩種假說。假說1認為這是歷史遺留,可以追溯到上一個冰期。那時候沙丁魚生活在北方誇祖魯-納塔爾省附近的海域,後來冰川衰退,喜歡低溫的沙丁魚只能向南遷徙,然而到了每年的繁殖季節,它們仍然會回到最初生活的地方產卵。假說2更注重偶然因素的作用,認為在某一個特定的時刻,一群沙丁魚因為迷路或者海況的原因,陰差陽錯來到了北部這片海域,結果獲得了在種群繁殖上獲得了空前的成功。之後,這群沙丁魚的後代不斷重複著這條遷徙路線,沙丁魚群也不斷壯大,最後形成了讓人嘆為觀止的群體遷徙奇觀。注釋註:擬沙丁魚屬的種類廣泛分布於從非洲南部到東太平洋的印度-太平洋區,根據分布海域不同有時分為5個種,但更多的是認為都屬於同一個種(即Sardinops sagax)。目前,通過分子生物學分析手段可以確定其存在3個家系:南非擬沙丁魚(S.ocellatus)和澳洲擬沙丁魚(S.neopilchardus);南美擬沙丁魚(S.sagax)和加州擬沙丁魚(S.caeruleus);遠東擬沙丁魚(S.melanostictus)。

相關焦點

  • 《追星81天》作者攝影師傅定彥 分享南非拍攝沙丁魚遷徙經歷
    傅定彥今年遠赴南非,潛入海底,用鏡頭記錄了沙丁魚的遷徙。近日,他帶著此行拍攝的照片和冒險經歷,在上清寺舉辦分享會,與現場觀眾分享了他對生命的詮釋。沙丁魚遷徙路線是從非洲大陸最南端的厄加勒斯角開始,到目的地德班附近的北部海域,路線超過1000公裡。「沙丁魚的遷徙十分悲壯,就因為它們所遭受的殺戮。」
  • 全海洋最壯觀的沙丁魚遷徙
    接下來的幾天,因為天氣的原因,我們並沒有成功看到沙丁魚大遷徙的壯觀,不過大家體驗了非洲不同的風情。  當海豚、鯨魚、鯊魚和海鳥們飽餐一頓之後,還餘下大量的沙丁魚,它們繼續向前遷徙,就如《海洋》裡曾經熟悉的畫面,生命還會繼續,這是一場充滿力量和殺戮的視覺盛宴,這也是一場生命延續的悲壯徵程。
  • 大西洋旗魚時速120公裡突襲沙丁魚群(圖)
    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的女人島,一條旗魚正在以極快的速度突襲沙丁魚群  每年沙丁魚群沿尤卡坦半島海岸遷徙時,都會引來很多食肉動物的襲,其中包括旗魚公裡)的極快速度捕捉沙丁魚的畫面。其中一張照片甚至展示了在一次突襲時,這位攝影師是如何與一條長著劍鼻的大西洋旗魚面對面近距離遭遇,而沙丁魚群就躲在他身後。  每年沙丁魚群沿尤卡坦半島海岸遷徙時,都會引來很多食肉動物,其中包括旗魚。為了防止腹背受敵,沙丁魚會形成防禦性餌球。沙丁魚希望通過集體的力量防止被天敵吃掉。為了逃命它們有點不顧一切,沙丁魚群甚至把萊恩哈德當成了它們的保護傘。
  • 全球能看沙丁魚風暴的海域屈指可數,找一天出發吧!
    那麼,看一場沙丁魚風暴,是否也可以出現在你的人生清單中呢? 沙丁魚大遷徙是一場壯觀的自然奇景,無以計數的沙丁魚,在蔚藍海域組成龐大、密集的陣型,形成了著名的沙丁魚風暴。在已知領域中,能看沙丁魚風暴的地方並不多。
  • 「擠得像沙丁魚罐頭一樣」到底是一種什麼狀態——南非沙丁魚大遷徙
    沙丁魚罐頭,一種整條整條魚排列整齊的罐頭。
  • 《遷徙:不可思議的動物之旅》:有一種跨越千山萬水的執著叫遷徙
    最近剛好讀完一本關於動物遷徙的精美繪本——《遷徙:不可思議的動物之旅》(以下簡稱《遷徙》),等小朋友回來了再給她看,想必一定會愛不釋手。《遷徙》的作者麥克·昂溫是一名自由作家、編輯和插圖畫家。他經常在世界各地奔走,尋找野生動物。
  • 墨寶遇見沙丁魚風暴
    還有那泛光的雪山、開闊的谷地、靜謐深厚的原始森林,藍天遠路、風化土林……只能說,謝謝啦大自然 煤柴燒:在塞倫蓋蒂大草原上,穿梭在黑壓壓的上萬隻角馬遷徙的隊伍中。傍晚又看見草原上的大火,深藍和橘紅。 一隻閒雲野鶴的妞:這輩子都不會忘了隻身一人去中國最東北的雪鄉的山頂上看日出。太陽剛探頭時就像是黑夜被戳破了一個洞,散發著耀眼的亮。
  • 沙丁魚的選購方法,沙丁魚罐頭怎麼挑選?
    魚是最適合做罐頭的,比如金槍魚、三文魚、沙丁魚、鯖魚等,而沙丁魚罐頭是一種用沙丁魚肉和番茄醬做成的罐裝食品,特別方便,因此很受大家的歡迎。超市隨處可見各種魚罐頭供挑選,而大家面對琳琅滿目的魚罐頭不知該如何挑選,那麼小編今天為大家獻上挑選方法。
  • 追沙丁魚的攝影師宋剛:海底的動物大遷徙更驚心動魄
    組委會給出的獲獎理由是——「連續多年前往南非拍攝沙丁魚大遷徙,把各種水中生物或激烈或悲壯的生存大戲,用其獨特的視角和震撼圖片,使人們感受到自然界的偉大魅力,從而更加珍惜地球生靈的共同家園。」沙丁魚風暴。
  • 薛舒:「沙丁魚」生活記
    車門關閉,載著一車沙丁魚的罐頭重新啟動,罐內依然逼仄,空氣依然汙濁,魚們依然不記得,其實,在水裡的時候,他們曾經是那麼優雅,那麼美麗…………………………「沙丁魚」生活記文/薛舒  很多年前,有一位作家在某篇文章裡把上海的公交車比喻為「沙丁魚罐頭」,因為真實貼切,於是這種比喻被沿用至今。
  • 體驗了春運買票,想起了動物遷徙
    再聲明下,這是跟過去在比較啊,作為一個年年買票跟著春運大潮回家的中國人,曾經的買票難、人多人擠都是體驗過的,一年年下來,真的感覺比從前輕鬆多了。上網搜搜新聞,確實今年形勢一片大好,看這個標題《今年春運客運總量首次不增長,到了提升服務水平的時候了!》
  • 沙丁魚罐頭的故事——sky is the limit
    在華爾街流傳有一個關於  「沙丁魚罐頭」 的故事。
  • 一個大寫的任性,戶外愛好者的可攜式冰箱
    我們就在想,要是能有一臺隨身攜帶的太陽能冰箱那該多好,這樣就能隨時隨地喝到冰爽的飲料啦~ 來自美國加利福利亞州的一個設計團隊真的設計出了這樣一款太陽能冰箱!簡直是戶外愛好者的福音啊~ 一個大寫的任性,戶外愛好者的可攜式冰箱 這款冰箱叫nipi,與其他便攜冰箱不同的是,它靠太陽能供能,所以在戶外可以隨時隨地取得較好的製冷效果。
  • 沙丁魚被衝上岸 怎麼做營養又好吃
    沙丁魚是一些鯡魚的統稱,廣泛分布於南北緯度6~20度的等溫帶海洋區域中,是世界上重要的經濟魚類之一。以下就是對沙丁魚的營養價值介紹:  1、沙丁魚富有驚人的營養價值一罐沙丁魚猶如一個營養豐富的發電站,富含磷脂即OMEGA-3脂肪酸、蛋白質和鈣。  2、鹹水魚類具有保護心血管健康的特殊成分—磷脂即OMEGA-3脂肪酸。
  • 英語初學者常犯的一個錯誤:大寫字母的用法
    對於英語初學者來說,很多人都會犯一個錯誤:不知道什麼情況下英語字母要大寫。今天我們來簡要說下英語中大寫字母的用法。英語中的大寫字母在英語中,句子的第一個單詞的第一個字母都要大寫。例如: Come here,please.請過來下。
  • 芝麻031| 沙丁魚與遺傳算法
    沙丁魚的集群現象沙丁魚是一些鯡魚的統稱,身體側扁平,銀白色,成年的沙丁魚體長約26釐米。沙丁魚中富含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能夠提高智力,增強記憶力,因此沙丁魚又被稱為「聰明食品"。沙丁魚也是如此,面對捕食者時,它們聚集成一個個直徑達數十米的「魚球」。每一個魚球都包含上萬條沙丁魚。它們動作整齊劃一,持著近乎完美的球形。這讓它們在捕食者眼中成了一個巨大的銀色生物,很難找到可以「下手」的目標。捕食者們只好依靠橫衝直撞,來找一些來不及隨群體轉向而落單的個體下口。這正是集群禦敵的目的所在——犧牲掉的大多是老弱病殘,而那些精壯的個體則能夠最大限度地生存下來。
  • 沙丁魚飯糰,這樣的米飯才好吃
    沙丁魚飯糰1、沙丁魚罐頭是以沙丁魚肉味原料的,沙丁魚有著很高的營養價值,富含蛋白質、磷脂、鈣等物質,尤其是鹹水魚類具有一種保護心血管健康的特殊成分——磷脂(即QMEGA-3脂肪酸),因此,沙丁魚罐頭的營養價值還是很高的。
  • 遷徙:一個擴張的帝國
    中國是一個擁有13億多人口的國家,這樣一個人口規模肇端於明清之時。人口數量的增長持續地改變著中國的社會地理格局。成百上千萬的人口從東部「新月地帶」朝四川,西北,福建、臺灣三個方向遷徙。人口遷徙造成飲食習慣、農耕技術、家族等等的變化,並且19世紀中期,出現了向海外大規模移民。
  • 甘孜,五個大寫的「P」!
    甘孜州是新中國成立的第一個專區級民族自治州,古為藏區「朵康」之康區,歷來是各民族遷徙交流融合的民族歷史走廊,為民族、歷史、考古學界專家學者所注目,有著厚重文化遺產這是一個團結和諧的地方這是一個充滿激情的天堂
  • 葉素琪:期待「自由遷徙」能成為法律權利
    (新華網3月5日)  一個國家的公民在本國範圍內自由遷徙,本是極其自由的事情。《聯合國人權公約》規定「一國公民有在本國自由遷徙的權利」。我國的1954年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遷徙自由。但是,1955年政務院發布《關於建立經常戶口登記制度的指示》,1958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等,從實際操作上否定了遷徙自由,1978年憲法更是直接取消了遷徙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