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22日訊近日,威海市文登區張家產鎮口子李村村民王文水在考量西洋參的發展方向。自1981年開始試驗種植西洋參,從最初的半畝地一直發展到現在的800畝地。王文水被稱為文登的「西洋參大王」。西洋參產量從最初的1畝地產700斤,發展到現在的1畝地產1000斤。
在文登種植西洋參,王文水並不是單打獨鬥的一個人,和他一起種植西洋參的人還有很多。近年來,文登西洋參產業總體發展日益向好,種植、加工、文化、旅遊、服務等業態布局穩步推進。文登區西洋參種植面積已穩定在5.5萬畝左右,年產鮮參8000噸左右,佔國內西洋參總產量的六成以上,並已輻射到榮成、乳山、海陽等周邊市區,規模優勢日益突出,發展西洋參產業潛力巨大,成為全國最大的西洋參主產區。
文登西洋參種植面積廣,西洋參產業規模也在逐漸增加。隨著文登西洋參品牌的叫響,招引來許多項目投資建設。威海繼振參業西洋參產地初加工項目,恆利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資1億元植物酵素、益生菌項目,遼寧秘參堂藥業有限公司西洋參食品項目……文登西洋參項目建設已形成百億級西洋參產業項目集群,成為文登鄉村振興三個「百億」工程之一。
這些成就的取得離不開文登區的頂層設計與鼎力相助。2016年5月,文登區西洋參產業發展辦公室正式建立。自此,當地政府開始對文登西洋參規範引導,制定生產技術規程,採取「龍頭+基地+農戶」模式,開發西洋參物聯網及產品溯源體系,依託大數據分析技術提出種植預測和信息提醒,實現西洋參統一規範化種植管理,確保產出西洋參的品質優良率。
目前,總投資3500萬元的西洋參產業科研大樓已正式投入使用,西洋參研究院也正式成立,引進並組建國內知名專家教授團隊,成立「西洋參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先後承擔各類科技項目31項,成功研發出多種新技術、新工藝,提高西洋參的產量和品質。
位於文登區界石鎮的崑嵛山生態經濟樣板片區,以推進大項目建設為工程主體,打造過百億美麗村莊和項目建設工程。待項目建設完成後,這裡將達到國家5A級景區標準,形成一張「村村如畫、步步有景」的美麗畫卷。
在文登區米山鎮西山後村,幾位村民正在新建的灰樹花蘑菇試驗大棚裡忙碌。利用新型惠農貸款項目「強村貸」,西山後村貸款200萬元,趕在5月種菇季前搭建好16個灰樹花蘑菇試驗大棚,為該村拓展了一條新的增收路。今年10月,西山後村將收穫三至四批灰樹花,每個大棚預計生產灰樹花2萬斤左右,每棚保底增收達6萬元。
西山後村加盟灰樹花鄉村振興產業項目,不僅帶動本村村民致富,還帶動周邊村落發展經濟。東山後村、中山後村、後山後村等村民就近到灰樹花基地打工,增加周邊村民就業近30人。
像這樣的鄉村振興產業項目,在文登還有許多。規模化養殖項目中,體量較大的兩個項目分別為以黑豬養殖為主的金芝源田園綜合體項目和通過資產重整引進的遼寧禾源牧業肉食雞養殖、屠宰和熟食加工全產業鏈項目,目前項目均已全部開工,屠宰量將達到新水平。加工倉儲物流項目、規模化養殖項目等也逐漸步入正軌。今年,文登區有68個建設總投資過百億的一攬子鄉村振興產業項目正在攢勁發力,目前有59個項目已開工或復產。
接下來,文登區將持續加強鄉村振興項目「雙招雙引」,繼續完善設施配套,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加強涉農金融保險產品創新,用好「強村貸」「魯擔惠農貸」「螞蟻金服」等金融產品,開展西洋參等農作物種植託底收益保險,全力支持村集體和農戶發展特色種養殖項目。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牛鼻子」,為抓好產業振興,文登區堅持以項目為抓手,以26個市區鎮三級樣板片區為載體,重點打造鄉村振興3個「百億」工程,持續激發農村經濟發展活力。
文登融媒體中心 張建軍 宮子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