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洞見,ID:DJ00123987】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作者:洞見muye
人生是漫長的旅程,但關鍵就那麼幾年。
孩子,沉思良久,決定為你寫下這封信。
這封信的起因,是我在網上看到一場2020年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本科)答辯會。
答辯現場,清華學子們從容自信、侃侃而談,盡顯名校風範。
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是學校授予在校學生的最高榮譽,能參加答辯的學生,可以說就是清華大學「最強本科生」。
我腦海浮現的是你那張稚嫩的臉,想像著有朝一日,你也可以像他們一般優秀,站在舞臺上,盡情揮灑洋溢的青春,為自己的未來努力拼搏。
不得不說,這些學生都很優秀,候選人的簡歷看呆無數網友。
自動化系的蔡燁怡,負責項目獲得了清華大學第三十七屆挑戰杯二等獎,攻讀了漢語言文學為第二學位,還出版了兒童文學作品,獎學金更是拿到手軟。
人文學院的謝延玉,推研成績專業第一,獲得過「英華學者」獎學金,有數項科研成果,在學校各項活動身兼要職。
物理系的陳逸賢,被教授譽為近十年來教過最優秀清北學生,以第一作者的身份發表過3篇論文,而且英語非常出色,拿到過全國英語演講比賽冠軍……
評論區也誕生了一大批的「檸檬精」。
孩子,看完這些清華學子的簡歷,相信也會對你的內心產生不小的撼動。
以前,我對你的學習很嚴格,導致你滿腹牢騷。
今天借著這個機會,我想解答你的疑惑,為什麼要對你如此嚴苛,要寄託你上名校的希望。
01
透過上面幾位清華學子的簡歷,相信你能感受到,他們並不拘泥專業,愛好廣泛,有頗多涉獵,有著不同凡響的見識與視野。
這就是我想讓你上名校的第一個原因:
考上名校,可以讓你的見識與視野都會變得不一樣。
你的小姑,一直都是我們家族的驕傲,平時我們沒少拿小姑鞭策你。
小姑自小成績就很優異,本科讀的是國內名校,前年又考上了北大碩博連讀。
去年的時候,小姑去國外進行了為期20天的公派學習交流,回來後滔滔不絕地給你講了很多見聞,當時你一臉崇拜,聽得如醉如痴。
這就是名校帶給小姑的光環,讓她有機會走向遠方,去見識不同的世界。
爸爸很喜歡的央視主持人白巖松,曾經講述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次,白巖松坐車顛簸9個小時,到內蒙古一所不太知名的高校做講座。
一個能容納2000人的會場,座無虛席,門口還有幾百個學生擠都擠不進來。
參加完內蒙的講座,白巖鬆緊接著又去參加北大百年講堂,路過告示欄,他看到了北大一周的活動列表。
那一刻,白巖松感到非常震驚,北大一周的活動,快要頂上內蒙古那所學校10年的。
孩子,你知道去北大演講的都是什麼樣的人嗎?
是業界精英,商業大亨,科學家,作家,國內外著名學者……
通過這些大佬的演講分享,長期耳濡目染,你的眼界怎麼可能開闊不了。
學歷提升眼界,眼界決定格局,而格局影響人一生。
對很多人來說,眼界的起點來自教育,而名校的教育,將讓你的眼界變得更寬,格局變得更大。
02
孩子,上名校的好處當然遠不止於此。
你可知道,畢業就業時,名企更傾向於招聘名校畢業生。
一個好的文憑,可以讓你在未來就業時,擁有更多選擇的機會。
前兩天,爸爸看綜藝節目《心動的offer2》時,有一幕頗有感觸。
幾個非常優秀的年輕人,同時競爭一家律師事務所的實習機會。
這家律師事務所響徹中外,可以說是所有法學生夢寐以求的地方。
他們都來自名校,甚至還有海外留學的背景,只有一個叫丁輝的學生來自普通高校。
丁輝優秀嗎,在爸爸看來,他相當優秀,絲毫不遜色那些名校生。
第一場辯論中,組員面對對方觀點毫無反駁之力時,是他力挽狂瀾,針對對方觀點,逐個擊破,觀點清晰,鏗鏘有力,受到了所有帶教律師的一致好評。
可丁輝得到這個實習offer異常艱難,是面試官破例給了他這次機會,他的綜合排名也是倒數第一。
面對他的簡歷,面試官王律師一語中的:
「如果不是為了錄節目,他的簡歷估計在人事部就被篩掉了。」
孩子,現實從來都不是真人秀,要比電視裡呈現的殘酷百倍。
普通學校的畢業生,無論才華多麼出眾,在和名校畢業生同臺競爭時,就是比人家矮一截。
這種殘酷的現實,幾乎是很難改變的——名企更願意把橄欖枝拋向名校畢業生。
爸爸曾看到一位網友的求職經歷,很是詫異。
這位網友去一家知名企業面試,HR在見到她以後,率先詢問了她的學校。
然後拿出一張紙,紙上羅列的都是國內頂尖名校,而HR在紙上並沒有找到她的學校。
於是,這次面試就這麼稀裡糊塗的泡湯了,根本沒有給她任何展示的機會。
事後她才知道,原來那家公司有明確規定,面試者所在的學校,必須出現在HR手裡的名單上。
否則無論你有多優秀,都會被拒之門外。
這並非孤例。
一個二本院校的學生,參加一家名企的招聘會,沒想到招聘者第一句話就是:
「我們招聘的對象是985、211的學生,非985、211的學生可以離場了,不想耽誤大家的時間。」
孩子,這就是我想讓你上名校的第二個原因:
在你未來就業時,不想因為文憑被拒之門外,而不是因為能力和才華。
想到你因為文憑被冷落,連表現的機會都沒有,那種失落感,光是想到就心痛。
很多孩子在畢業後,四處找人託關係才能進去的公司,而你只需要一張文憑就可以輕而易舉拿下。
從名校畢業,你的起點,或許就是別人的終點;你的下限,就已經是別人的上限。
看到這裡,或許你會嘲諷爸爸的功利,把這個世界想像的太過殘酷。
是的,孩子,現實就是如此的殘酷。
你沒有經歷過現實的蹂躪,沒有品嘗過生活的苦澀,自然無法感同深受。
爸爸太清楚一份好的工作,一個高的起點,對成年人來說有多重要。
爸爸不敢保證進入一個好的單位,後半生你就能衣食無憂,畢竟人生除了起點,能力、機遇等等都至關重要。
但爸爸能保證的是,從名校畢業,你獲得的高起點,可以讓你比起同齡孩子來說,後半生會少走很多彎路,少吃很多生活的苦。
03
前兩天,爸爸在網上無意間看到一份當代大學生空餘時間調查數據:
說實話,看完以後爸爸陷入了一陣沉默、焦慮和擔憂。
居然有82%的大學生,把空餘時間都用來打遊戲、刷短視頻,以此消遣時間。
我無法想像,將來等你上了大學,這般浪費大好青春,是何等的悲哀。
爸爸並非不通情達理,非要你做一個學習的機器,我當然也贊成勞逸結合。
可如果你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這些無聊的事情上,怎麼能叫人不擔憂?
孩子,人生是一條漫長的旅程,但關鍵的就那麼幾年。
很多成年人生活太苦的原因,恰恰是在該努力的年紀,選擇了放縱和逃避。
爸爸相信你有很強的自制力,足夠自律,可如果你身邊充滿了各種誘惑,所有人都在理所當然的放縱,你又能堅持多久呢?
我在《精進》一書中讀到這樣一句話,感觸頗深:
「一個年輕人,進入一所不那麼優秀的高校,對自己的標準會不由自主地降低,以適應這個環境,減少自身與環境的衝突。而這種做法,對他們的人生也許是致命的。」
這就是爸爸想讓你上名校的第三個原因:
名校收穫的不僅是學歷,還有更高質量的圈子。
就在前幾天,我看到一個新聞,武漢一所大學同宿舍的8位女生全部保研成功。
她們分別被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同濟大學、武漢大學,還有本校成功錄取。
這就是優質的圈子,所能帶給你的力量和影響。
當周圍人都在努力時,你也會用同樣嚴格的標準要求自己,不斷努力、進步。
孩子,你在年輕時候選擇的圈子,往往決定了你的一生。
和自律的人在一起,你不會甘於墮落;
和積極的人在一起,你不會越發平庸。
你在名校學習,不僅可以擁有一個優秀的圈子,還可以積攢優秀的人脈。
好學校聚集了最優質的教育資源,也聚集了最優秀的人。
這些人在你畢業以後,對你的人生起到非常大的拉動作用。
▽
孩子,我知道現在針對你的學習,你多少有點怨恨。
即便如此,我也不想做出讓步,放鬆對你學習的要求。
我不想等你長大了,站在人生的岔路口,舉步維艱時埋怨當初沒有逼你。
爸爸寧可你現在埋怨我,也不想你以後埋怨我。
孩子,不要嫌讀書苦。
你讀過的書,決定了你的格局;你上的學校,決定了你與誰為伍。
願你以夢為馬,不負韶華,砥礪前行,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