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治理的中國奇蹟|建立474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森林覆蓋率提升了...

2020-12-13 閃電新聞

浙江省安吉縣餘村。新華社記者 譚進 攝

「環境好,生活好,心情好,這日子就兩個字:幸福!」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天荒坪鎮餘村村,村民潘培琴美滋滋地拿出手機,向記者展示餘村大鼓隊的照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讓我們享福了!」61歲的潘大姐說。

這裡的綠水青山,曾被灰塵汙水遮蓋。上世紀70年代開始,安吉開山採礦,環境遭到嚴重破壞。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餘村考察時強調:「我們過去講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實際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是習近平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在「兩山」理念指引下,安吉下大力氣整治生態環境,發展生態旅遊,「不賣石頭賣風景」,成為「安且吉兮」的宜居宜業宜遊之地。

「這是美麗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到處都有明媚的風光……」神州大地上,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的嬗變已然發生:

瞧,寧夏沙坡頭,草方格治沙保障包蘭鐵路暢通,「中國魔方」享譽世界;

瞧,太湖之濱的江蘇無錫,推行河長制,讓河長治水長清;

瞧,海岸線長達669公裡的廣西北海,將生態視為「金不換」,「養海」護灘;

瞧,北京空氣品質持續改善,去年達標天數為240天,比2013年多了64天……

天,越來越藍。山,越來越綠。水,越來越清。展現在世人面前的,是一個「顏值」與「氣質」日益提升的中國。

生態治理的中國奇蹟,究竟是怎樣實現的?

——不忘初心,造福人民。

「生態環境保護就是為民造福的百年大計。」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始終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生態環境保護的戰略地位不斷提升。

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建設,生態文明建設被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國發布實施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三大行動計劃,全面展開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大規模開展PM2.5治理的發展中大國,形成了全世界最大的汙水處理能力,成為世界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國。

——尊重自然,科學治理。

在中國東南沿海的浙江省玉環市,上世紀70年代填海建設大壩,把玉環主城區所在的海島同大陸連接起來,卻阻斷了洋流。為了恢復海灣生態環境,昔日填海築壩的玉環人再次改畫地圖,從2017年開始撤壩建橋;

在中國中部的洞庭湖,數百處圍墾湖洲、河道的矮圍,近幾年已被拆除。通過人工修復和自然修復相結合的方式呵護溼地,湖面碧波蕩漾浩浩湯湯;

在中國西北的黃土高坡,一些樹木難以生長的地方,不再一味種樹種草,而是通過梯田改造、打壩淤地等方式保護生態環境。水不下山,土不出溝,黃土高原綠色滿眼生機勃發……

這些年來,我們對人與自然關係的認知,在實踐中不斷深化。中共十九大報告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如今,雖然改造自然、徵服自然的能力不斷增強,但我們越發注重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把生物治理措施和工程治理措施緊密結合,找到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路子。英國《自然·可持續發展》雜誌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衛星監測數據表明,全球從2000年到2017年新增綠化面積中,約1/4來自中國,貢獻比例居全球首位。

——馳而不息,久久為功。

河北最北部的塞罕壩林場,馬蹄坑營林區駒子溝。這裡的平均坡度達到30度,土壤貧瘠、沙化嚴重,但山坡上的樟子松長勢喜人。2011年以來,林場把10萬畝荒山沙地、貧瘠山地等作為造林攻堅主戰場。「這些硬骨頭地塊上的幼樹成林後,林場森林覆蓋率將從現在的80%,提高到86%的飽和值。」林場林業科副科長範冬冬說。

半個多世紀前,這裡還是「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僻苦寒之地。三代務林人牢記使命、持之以恆,以心血澆灌而成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一片人工林,已達112萬畝。

奇蹟達成,遠非一日之功,往往需要數十年如一日咬牙堅持。早在1956年,中國就建立了第一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78年以來,「三北」工程完成造林3000多萬公頃,在北疆築起「綠色長城」。進入新時代,中國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開展國土綠化行動。目前,全國已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74個,各類陸域自然保護地面積達170多萬平方公裡。全國森林覆蓋率,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8.6%,提升到目前的22.96%。

中國的「綠色名片」,在國際上日益亮眼。河北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浙江省「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支付寶「螞蟻森林」項目等,接連榮獲聯合國最高環境獎「地球衛士獎」。「在倡導和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等方面,中國都是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這是國際社會公認的,實至名歸、當之無愧!」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潘家華表示。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已經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成為新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踐證明,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為代價,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今年3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再訪安吉縣天荒坪鎮餘村村時強調。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向著美麗中國的目標砥礪前行,必將有更多生態治理的中國奇蹟,綻放在這片生機盎然的土地!

編輯:李偉

相關焦點

  • 生態治理的中國奇蹟
    成 林攝(人民視覺)放眼神州大地——全國森林覆蓋率,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8.6%,提升到目前的22.96%。我國已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74個,各類陸域自然保護地面積達170多萬平方公裡,成為世界上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國……再看我們身邊——一座座荒山變綠,一個個沙丘止步,一條條河流變清。
  • 南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森林覆蓋率98%以上,成大灣區自然屏障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從廣東省林業局了解到,廣東南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2008年年初遭受雨雪冰凍災害後,歷經十二年的修復,目前整個保護區森林覆蓋率達98%以上,已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的自然屏障。這裡先後建立起「南嶺森林生態站」、「中國林科院廣東南嶺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和「南嶺生態綜合試驗站」。同時,廣東南嶺保護區引進了先進的網格化智能巡護系統,對保護區實行網格化的管理。
  • 南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森林覆蓋率已達98%以上 成為大灣區自然屏障
    記者從廣東省林業局了解到,當初在2008年年初的那場雨雪冰凍災害中,廣東南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構成了南下冷空氣的天然屏障,極大減輕了南嶺以南的廣東廣大地區受雨雪冰凍災害侵襲,但是這片森林卻遭受了極大的破壞。
  • 沅陵借母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評「中國森林氧吧」
    懷化新聞網訊  2017年12月20日,首屆中國綠色時報年度峰會暨2017中國森林氧吧論壇正式發布第三批「中國森林氧吧」榜單,沅陵縣借母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上榜。
  • 474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分布圖
    5月31日,國務院又新批准了5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至此我國自然保護區名單上升至474個。 以下為各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分布情況: 北京市(2個)
  • 河南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分布
    (1)河南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河南省西北部黃河中下遊段,是中國東部平原與西部山地丘陵、黃土高原的過渡地帶,保護區東西長301公裡,總面積68000公頃,橫跨河南省4個省轄市8個縣。主要保護對象為黃河溼地生態系統及其珍稀瀕危野生水禽。其中天鵝是保護區的主要保護物種之一,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有10種;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有31種。
  • 陝西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分布
    (7)陝西省太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陝西省太白山自然保護區位於陝西省太白、眉縣、周至三縣交界處,地處秦嶺山脈中段,佔地面積56325公頃,主要保護對象為森林生態系統和自然歷史遺蹟,1986年7月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秦嶺山脈為中國南北氣候和植物的分界線,太白山頂海拔3767米,為秦嶺的主峰。
  • 昆明市森林覆蓋率達到52.62%
    1月6日,昆明市召開「回眸『十三五』奮鬥新昆明」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六場,會上昆明市林業和草原局介紹,「十三五」以來,昆明市森林覆蓋率達到52.62%,森林蓄積量6057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和森林蓄積量較「十二五」末分別增長3.86個百分點、557萬立方米。
  • 推薦|內蒙古值得一去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目前內蒙古自治區共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9個名單如下↓↓↓內蒙古值得一去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呼倫貝爾市額爾古納溼地景區額爾古納溼地景區建立於1999年,2003年被批准為自治區級溼地保護區,2006年申報國家級溼地保護區。2011年晉升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被評為「中國特色旅遊最佳溼地」。2013年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評為「中國最具網絡人氣最美森林旅遊景區」。額爾古納溼地是中國目前保持原狀態最完好、面積較大的溼地,也被譽為「亞洲第一溼地」。
  • 廣西大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評第一批國家森林康養基地
    原標題:廣西大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評第一批國家森林康養基地具有良好生態環境的廣西大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評首批國家森林康養基地。(梁燦芳 攝)6月5日,廣西大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喜獲第一批國家森林康養基地稱號。這是繼 2019年7 月榮獲「中國天然氧吧」稱號後,大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得的又一個國家級榮譽。
  • 重慶建立提高森林覆蓋率橫向生態補償機制
    「這與我市今年在全國首創建立的『提高森林覆蓋率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密不可分。」市林業局一負責人表示,隨著該制度的實施,經濟發達增綠空間有限的區域,可以通過橫向生態補償(即購買其他區縣森林面積指標)的方式,完成森林覆蓋率目標任務。最終的結果是,保護發展生態的地方有了補償不吃虧,綠化空間有限的地方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盡到綠化責任,推動了各地間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
  • 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全球生態系統的「樣板圖」
    圖為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原始森林。 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供圖    中新網呼倫貝爾7月26日電 題: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全球生態系統的「樣板圖」  中新網記者 張瑋  「汗馬、長白山、神農架、唐家河是中國的四個重要的自然保護區,作為對全球變化最為敏感的區域,應對全球變化背景下生物多樣性監測與保護,汗馬保護區無論在中國還是世界都可以起到生態
  • 內蒙古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分布
    最後,對面狀要素進行拓撲檢查,修改合格後,完成內蒙古自治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分布數據的製作,共計29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內蒙古大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蒙古大青山自然保護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西部包頭市、呼和浩特市至烏蘭察布市卓資縣以北的陰山山地,總面積為391890公頃。
  • 駝梁保護區晉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河北共8個
    河北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數達到8個   長城網4月22日訊(賀宏偉  姚偉強 高麗琴 付志軍)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16處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名單中,河北省駝梁自然保護區榜上有名,至此,河北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數達到8個。
  • 中國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自然保護區」?
    數據顯示,森林覆蓋率達70.56%的肇慶市,是珠三角地區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城市。鼎湖山因為生態環境優美吸引了大批遊客,自開放旅遊以來,每年接待遊客約60萬至80萬人次。此外,鼎湖山自然保護區還是重要的科研基地,常年會有相關專業的學生來調研學習。廣東藥科大學學生劉基柱向人民網記者表示,「藥用植物學野外實習是中藥學專業實踐課程的重要一環。
  • 南陽市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和溼地公園建設變化大
    近年來,南陽市以生態大市建設為目標,不斷加大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和溼地公園建設力度,取得了明顯成效。目前,全市已建立國家、省級自然保護區6個,分別是內鄉寶天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河南伏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河南丹江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桐柏太白頂省級自然保護區、桐柏高樂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內鄉湍河溼地省級自然保護區;國家、省級森林公園8個,分別是西峽寺山國家森林公園、桐柏淮河源國家森林公園、淅川上寺省級森林公園、鎮平菩提寺省級森林公園、南召丹霞寺省級森林公園、方城大寺省級森林公園、方城七峰山省級森林公園
  • 延安市森林生態旅遊發展情況匯報
    森林覆蓋率45.4%,林草植被覆蓋度67.7%,活立木總蓄積5376萬立方米。全市共建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省級4個,國家級森林公園5個、省級3個。我市中南部有豐富的天然林資源,自然景觀絢麗多彩,森林覆蓋率平均70%以上,發展森林生態旅遊空間及潛力很大。北部以縣城為中心的周圍山體,人工林綠樹成蔭,是城市居民休閒、遊憩和避暑納涼首選之地。2、森林旅遊基地建設情況。
  • 廣西大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榮獲國家森林康養基地(第...
    經各省級林業和草原、民政、衛生健康、中醫藥等主管部門共同推薦,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民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四部門組織專家評審,網上公示等程序,國家森林康養基地(第一批)名單正式出爐,廣西大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憑藉其優越的自然環境、得天獨厚的森林康養資源、厚重的文化歷史、鮮明的民族特色等優勢榮獲國家森林康養基地榮譽稱號!
  • 借母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生動植物的生態王國
    編者按:1956年,我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成立,到今年已整整60年。60年間,地處長江以南的湖湘沃土上,一個個自然保護區相繼建起,孕育並保存了豐富的物種資源和不同類型的自然生態系統。
  • 中國空氣最好的省,森林覆蓋率66.8%,連續40年成全國第一
    在人民生活水平越來越提升的今天,人們對健康也是越來越重視。越來越多的人買房子是看重空氣環境了,一般來說在中國森林覆蓋率高的地區,房子也是最貴的。綠色環保可是人人都喊的口號,也是人人都追求的家園。那麼在我國眾多省份中,你知道哪個省份會是空氣最好,也就是「最綠」的一個省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