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到西坡來看雪
西面是轎子山旅遊開發的重點區域,大多數第一次去轎子山的遊客,多半會被導航到這裡。這是因為從西面登頂轎子山的觀光路線,幾乎囊括了轎子山最精彩的風景,而且旅行路線安全係數最高,即便如此,選擇從西邊登頂轎子山的遊客,如果不在大黑箐搭乘索道,僅憑個人體力登頂,也是一件頗為挑戰個人意志的事情。
從大黑箐出發,冰瀑、冷杉、冰雪等美景觸手可及。轎子山充沛的水量造就了高低地勢各不相同的大大小小若干個瀑布群以及潺潺溪流,每當到了嚴寒冬季,水流逐漸放緩,逐漸被冰凍在懸崖上,形成閃爍著耀眼光芒的冰瀑,是轎子山最為奇特的美景之一。順著一線天往上攀登,據聞這是彝族先民靈魂回歸故裡的通道。此處地勢險要,需要雙手用盡全力方可攀爬而上。登頂轎子山也不必太高興,因而山頂天氣晴朗的日子不多,多數時候雲霧繚繞,風的方向非常肆意,時而往東,時而往西,如果運氣好,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看到雲開霧散的轎子山頂,四周山脈連綿起伏,或深或淺的綠色沁人心扉,雲霧飄渺環繞在山間,就像一個身著綠色衣裙的少女,當你想要細細品味的時候,疏忽一陣風來,轎子山再次籠罩在無可奈何的白霧裡。目之所及,唯有眼前一兩米的棧道以及耳邊山羊的咩咩聲。
進入冬季,轎子山開始落雪,轎子山特有的冷杉英姿颯爽,似衛士守護在山中,白色的雪花妝點了冷杉,形成一座座風姿綽約的白塔,整座轎子山聖潔而莊嚴,成為一個不著人間煙火的冰雪世界。
東坡的高山草甸和落鷹山
轎子山東坡則擁有攝人心魄的壯美景觀。高山草甸、湖泊、與大峽谷組成一幅遼闊壯美的美麗景色,令人嘆為觀止。
落鷹山山形酷似剛從空中降落的老鷹,又稱洛宜山、樂尼山,皆為彝語的漢譯音。大海其實是轎子山東側的高山草甸,春夏山花浪漫,冬季冰雪無聲。落鷹山瀑布水量充沛,尤其是雨季,其轟鳴之聲在山間迴響,赤練如同從天而降,氣勢恢宏壯觀。冬天的落鷹山白雪皚皚,覆蓋了堅硬的巖石和枯乾的草甸,天氣晴朗的時候視線一覽無遺,是登高望遠的絕佳觀景地。
南坡—朝聖的攀登之路
從南坡攀登轎子山,可直達五旗峰,是雲南戶外愛好者的最愛。冬天登頂轎子山南坡,被稱之為朝聖的攀登之路。南坡尚未進行旅行開發,攀登者需自行駕駛至附近村落,身體條件不允許的可請當地村民代為搬運行李。
進入南坡的村莊還遺留著古代造紙作坊,中槽子村邊上的溪流,清澈純淨,從村背後的竹麻山流淌而來。據傳,當年造紙廠的先人們之所以選擇這裡,除了竹麻子山上多竹,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條小溪,她為造紙提供了天然的便利外,也養活了世居於此的村人,正是這條溪流,默默訴說著轎子山的傳統與歷史。
從南坡攀登轎子山需要在山中露營一夜,最遲需在11點以前出發,否則容易錯過最佳露營地。攀登至五旗峰頂,最動人心魄的一刻莫過於迎著風顫顫巍巍的站立於五旗峰頂最高處的一塊巖石上,這塊巖石突出山體,腳下即是萬丈深淵,人站在上面,猶如一面旗幟立於天地之間。正是為了體驗這一刻,多少人不畏艱辛堅持到此。
西北線—從未有攀登者涉足
從昆明出發,約100公裡到達尋甸柯渡鎮,若干年前,紅軍曾在這裡召開過重大會議,現在當地的博物館裡,仍陳列著不少當時的文物。一路北上,距離轎子山尚有約130公裡,可以感覺到海拔正在逐漸升高,草甸上吃草的羊群在稀疏的灌木中若隱若現。北坡是極少有人涉足的區域,這裡怪石嶙峋、舉目之處儘是懸巖峭壁,加之氣候瞬息萬變,人們一般不會選擇從此處登頂,基本是無從下足。
西北線位於海拔2600米的雪山鄉,雪山被稱為「峭壁上的村莊」,從小雪山鄉東南方向上託木泥村,上狐狸山到食雞梁子,經望海嶺到一線天頂端黑風林,向東南迂迴到大海,經死亡林、木邦海、神仙田、高山草甸、小珠峰,可到轎子山主峰轎頂腳下。
據說,站在普渡河畔仰望轎子山北坡,又會見到北坡呈現奇妙的金字塔形。這個我本人嘗試過,來到普渡河邊的小夥伴可以試著觀看這一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