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07月05日訊
核心提示:
在遙遠的非洲土地上打拼,需要什麼樣的精神支撐?從零起步,浙建人在廣大黨員職工的帶領下,克服境外施工的種種困難,一步一個腳印,在沙漠上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開拓了百億海外市場,當地民眾和政府官員連說「OK、OK」。
登錄上線,點開視頻,北京時間6月18日晚上7點半,省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國紅,副董事長、總經理高興夫等準時坐在電腦前,通過網絡與該集團在世界各地的建設工地職工「面對面」交流。
萬裡之外,橫跨8個時區的北非地中海之濱——阿爾及利亞,正值正午,豔陽高照。浙建阿爾及利亞分公司的財務總監張建明沒顧得上吃飯,急匆匆走向附近能上網的賓館。因辦公室又停電斷網了,同事們準備了好些問題託他向集團領導反映,可不能耽誤。
2003年,浙建集團響應「走出去」號召,進駐地中海畔的阿爾及利亞建築市場。9年的篳路藍縷,阿爾及利亞的浙建廣大黨員職工用青春、熱血換來一個個驕人業績,更是譜寫了一曲曲屬於浙建海外開拓者的歌。
萬裡之外灑汗水
「什麼也不說,胸中有團火,一顆滾燙的心哪,暖得這鋼槍熱」——歌曲《什麼也不說》
海岸近在咫尺,黃土一望無際,車子沿著阿爾及利亞的首都阿爾及爾的公路,開向浙建的項目工地。「看,前面那幢白色的房子是我們建的。」「左邊工地,那是我們的項目,剛施工不久。」……沿途一排排分布整齊、造型別致的嶄新房子,在當地一片低矮破舊的土房中,成為一道特別亮麗的風景線。
一路上,浙建阿爾及利亞分公司工程部經理王山根向記者介紹公司情況,這位老黨員輕鬆的笑臉折射出自信,「去年,我們公司榮獲了『中阿』友誼傑出貢獻獎。」
「什麼也不說,胸中有團火,一顆滾燙的心……」在遠離家鄉的非洲,王山根輕輕哼起這首祖國的歌曲。這碩果纍纍的背後,是浙建人在異國他鄉創業的艱辛。
2003年11月,浙建在阿爾及利亞的第一個住房項目上馬。當年,工地所在地很偏僻,道路不通,無水無電,僅有一間破漏的瓦房。「那時分公司總經理陳偉遠帶著我們,擠在瓦房裡打地鋪,連吃飯的筷子都是自己用木頭削出來的。」創業初期的困難,阿分公司黨總支書記、副總經理張春標仍歷歷在目:「缺水缺電常迫使工程停工,和當地人溝通又不順,大家都非常沮喪。」
這些天,新一期的《阿分公司簡報》正在準備中,同事們都盼著它早點「出爐」。「有人問我,那些坎是如何邁過去的,我有一個秘密武器——簡報。」為了激發職工鬥志,張春標利用晚上和周末當起編輯,把首批在阿的創業者歷程,各項目的進展以及員工生活點點滴滴編輯成文字,製作成紙質版和網絡版,供大家閱讀。
如今,這份簡報成了浙建在阿職工的精神食糧。「在艱苦的環境下,它能支撐我們走下去。」產業部的朱列說,遠離家鄉,工作上又常碰釘子,簡報上的創業故事能激勵自己。
1104套、1078套、1540套……在阿爾及利亞,建築企業用房子的套數給建築項目命名,如今,這些數字的疊加已超過1萬,這不僅意味著浙建在阿國完成了萬套住房項目的建設,也標誌著浙建阿分公司靠著「借船出海、獨立投標、政府議標」三步海外戰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成功開拓了省建設投資集團首個百億海外市場。
心中有愛聚一起
「想家的時候更想為家做點事,哪怕離家這麼遙遠、這麼久」 ——歌曲《想家的時候》
在巴拉奇1078套項目的工地上,一間10平方米的房間裡,木板搭起4張高低鋪,其中3張堆滿雜物,還有一張床上掛著蚊帳,鋪著印有花朵的被褥,這是25歲女職工賈珊珊的臥室。
和記者聊著天,一陣大風吹開破舊的窗戶,珊珊往窗口一看,興奮得直拍手。原來,窗外是一片小菜地,絲瓜的藤蔓繞著竹竿結出小小的果實。
阿爾及利亞人的生活、飲食習慣和中國人不一樣,而且當地的蔬菜種類少,大都帶有濃重的苦味,國內員工在這常常會水土不服。賈珊珊說:「我們開墾了小片土地,播上從國內帶來的種子,每次喝上『國產』絲瓜湯,大家都仿佛回到了家鄉,特別開心。」
法語翻譯王燕剛到時也感受到「水土不服」:偶爾外出,大街上的警察都持槍值勤,看得她膽戰心驚;同事生病,當地落後的醫療條件,讓她心有餘悸;當地人拖沓的辦事風格,令她很不適應……「工作上的辛苦咬咬牙就過了,可一個人在外那種無依無靠的孤獨特別難熬。」
從不熟悉到相互依靠,漸漸地,王燕感受到融入大家庭的快樂:阿分公司黨總支辦起了法語和阿語培訓班,讓翻譯教員工學語言,她報名當老師;在跑步、籃球、足球、歌唱等比賽中,她成了忙碌的後勤人員;周末組織的出遊,她當起義務導遊……如今,王燕和同事費國秋喜結連理,成了浙建在阿爾及利亞的職工夫妻檔。
24歲的施工員黃兆星大學畢業後就遠赴阿爾及利亞工作。「越是困難越要克服,不能當『逃兵』。」小夥子望著工地上高聳的樓房,很有成就感,他說,這個項目結束後,他還會繼續到單位在阿爾及利亞的其他項目工地工作。
組織溫暖創大業
「我的熱情,好像一把火,燃燒了整個沙漠」——歌曲《熱情的沙漠》
阿爾及利亞的南部是撒哈拉沙漠,這首膾炙人口的歌曲《熱情的沙漠》,時常被浙建在阿員工哼唱。
可這首歌對他們來說又太過於浪漫,在這沙漠國家,除了常年高溫和沙塵暴,當地偶爾動亂的局勢,甚至會威脅到職工的生命安全。
如今,走進即將交付的哈拉瓦668套項目工地,錯落有致的房屋,寬敞平整的道路,贏得業主一致好評。然而,一年多前,這裡曾是一片火海。
2011年1月6日上午8時,項目部黨員職工虞偉良看著遠處不斷出現的火光,心裡有些不安。由於糧食價格暴漲和失業率居高不下,當地人發起打砸搶燒的大騷亂。
下午1時,虞偉良看到一個燃燒的汽油瓶飛進工地,「壞了!」他拼命往出事地點跑,「我眼前是一片火海,10多間工人宿舍和倉庫起火。」虞偉良二話不說,和一群工人去搶搬物資。沒過一會兒,騷亂人群用汽油瓶和石頭攻擊工人,並衝進工地開始搶奪財物。
這突如其來的災難讓工人們亂了陣腳,項目部的黨員們立刻組織人員開始自救,一邊把受傷的工人轉移暫避,一邊相互掩護撲滅大火。
晚上,由於儲藏糧食的倉庫被燒,黨員把所剩不多的雞蛋和饅頭留給了其他工人,自發組成巡邏隊維持治安,還和工人們談心,平復心情。「危險的時候,黨員就該挺身而出,大家需要我們。」虞偉良說。
阿爾及利亞住房改善與發展署片區經理阿加吾德說:「浙建人的勇敢和勤奮深深地感染了我,我們放心把這麼多項目交給浙建。」
正在阿分公司檢查指導工作的省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沈德法告訴記者,目前,浙建集團下屬有9家子公司在阿爾及利亞承接了建設項目,2000多名建築工人奮戰在各個工地。最近,集團又與阿爾及利亞住房改善與發展署籤訂了新萬套房的建設合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