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盲盒到底是癖還是癮

2020-12-19 持續性創造

有什麼東西大家都說它不好,但你就是無法根絕與它的聯繫?你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是抽菸或者吸毒,可我要說的並不是這個。

我用「你」這個稱呼而不是「大部分」或「一部分」人,說明我想表達一個普遍的東西。吸毒是少部分人做的事,就算吸菸的人更多一些,也有一萬種辦法成功戒菸。

我說的是賭。你可能一輩子都沒上過牌桌,但是你大概也會和人打賭。就算你一輩子沒跟人打過賭,你也絕不能保證你做的每件事都能提前確定結果。盡人事,聽天命,這本身就是一種賭。

此刻你在讀我的這篇文字,你期待能獲得一些你感興趣的東西,這同樣是賭。如此說來,我更願意把賭稱為探索。

一旦開始就無法停止的還有另外一種東西,就是收藏。我不覺得收藏是很小眾的東西,我覺得收藏和賭一樣,都刻在基因裡,是人性的一部分。

我喜歡武俠小說,所以把「金古梁溫黃」看了個遍。我是個吃貨,所以只要聽說沒吃過的美食就一定要去嘗嘗。我想說這兩件事和集郵沒有本質的不同。

從目標上來說,一個是郵票,另外兩個是書和食物產生的印象和味道。從容器上來說,一個是集郵冊,另外兩個是大腦。這樣的話,每個人都是自己興趣領地裡的收藏家。或者換個更普遍的詞,收集。

按照我的看法,賭和收集將貫穿我的一生,而他們倆的本質是探索和傳承。我並沒有因此而達到永恆的快樂,主要是因為與毒和煙比起來,探索和傳承的反饋延遲太長了。

聰明的古人肯定和我做過一樣的思索,所以他們發明了麻將。只需一輪摸牌就可以得到下張牌的反饋,只需一局就會有一個人體會到集齊的快感。

我打麻將總是不愛記牌,輸多贏少,所以這東西帶給我的樂趣不多。不過我並不打算花精力去提高麻將技巧,主要是因為我已經在其他事情上體會過收集和賭的雙重快樂。

那件事情就是買五毛錢一袋的乾脆麵。雖說我承認自己是個吃貨,但是我買了一袋還想要下一袋卻並不是因為乾脆麵多樣的口味,至少後來不是了。

我只是想要收集裡面的水滸傳人物卡,收集的理由是集齊一百零八將可以兌換一個我已經記不起來是什麼的大獎。之所以記不起來,是因為我認識的人裡就沒有收集齊的。傳說中集齊了的人好像也並沒有真的去換那個大獎,對此我很不理解。

如果你讓我忘掉我腦子裡讀過的所有書去換一個大獎,我大概也是不會同意的。讀過的書對於我意義非凡,它們塑造了我的思維,而我的思維塑造了我這個人。讓我放棄我自己去換大獎,從哪個角度看都不划算。

但是水滸人物卡不同,它唯一的價值應該就是卡片背面的人物介紹了。當然不可否認,它還讓我在交換卡片的過程中結識了更多小夥伴。然而,失去卡片並不意味著會失去小夥伴。再進一步說,如果你真的喜歡某個水滸人物,我相信關於他的介紹同樣能夠一直在你的腦子裡存在。

讓我更不理解的是買盲盒的年輕人們。因為盲盒不僅不能兌換大獎,甚至連附加的乾脆麵也吃不到。可以做此設想,若當初的水滸卡只是包在一個不透明袋子裡單獨出售,像我一樣的人恐怕都不會買。

我理解的被收集的東西一定是先有實際用處,再有附加意義。知識武裝頭腦,所以我們收集知識。郵票先用來寄信,而後才有紀念意義。就算是馬季老先生相聲裡面的宇宙牌香菸,也是先滿足菸民的菸癮,再用收集煙盒的手段來提高銷量。

說到菸癮,我又產生一些有趣的思考。大家可以說菸民有菸癮,也可以說吸毒的人有毒癮,但是沒見過有人說集郵的人有收集癮。由此推論,人們只把做了停不下來並且有害的行為用癮來描述。收集只能說是一種愛好,就算你做的出格了些,最多只會被叫做癖。

學霸上網吧就算停不下來,只要成績不下滑,人家就是勞逸結合。學渣因為頻繁上網吧導致成績一團糟,大概就會被拖去戒網癮。

若我的推論有道理,我就有理由說人們把賭和癮放在一起說有失偏頗。按我的理解,只要不是先知,人無時無刻不在賭,而這並沒有產生壞的結果。所以應該說每個人都有賭癖而不是賭癮。

當然如果你用「有人因為賭博家破人亡,還不算有害?」來質問我,我無可辯駁。但是我只能同意這一小部分造成壞的結果的賭可以叫賭癮。以偏概全,只要是談到賭就稱之為癮我是萬萬不肯附和的。

倘若有人因為買盲盒傾家蕩產,大家最多說這個人玩物喪志、不務正業。這也是壞的事情,為什麼不肯冠以「收集癮」的標籤?我回答不了這個問題,我覺得賣盲盒的人也回答不了。

我的思考到此為止,賣盲盒的人卻發現了商機。那就是癮是不好的,需要戒除,癖卻不用。於是收集癖代替賭癮收割了年輕人的錢包。

我發不了大財,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對於回答不了的問題總是不肯再深入思考一下。

相關焦點

  • 現象級玩具,盲盒是怎樣讓你上癮的?
    盲盒這一驚喜盒子從社交的方方面面露臉,顏值高且款式多的盲盒讓不少年輕人的錢包日漸消瘦。不少95後年輕人直呼:「一入盲盒深似海!」小小的玩具,到底為何讓年輕人頻頻上癮,魔力到底從何而來?04 驚喜盒子的癮感買盲盒的用戶分三類:職業炒盒的佔21%,入坑爬不出的韭菜佔48%,剩下的都是普通用戶。
  • 盲盒,「驚喜經濟」還是「成癮經濟」?瀘州市民切勿「盲拍」成癮
    「買這個,肯定是你想要的那一款!」11月10日,萬象匯一家玩具精品店內,劉琳拿起一個盲盒,放在耳邊搖了搖,示意朋友選擇這個。劉琳是「資深」盲盒玩家,她搖一搖就能分辨盒子裡的玩偶是何種款式。這份「聽聲辨影」的本事背後,是700多個盲盒的購買記錄。
  • 另類投資:盲盒火了,背後的套路到底多深?
    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我震驚了,六旬老人本該安享晚年,公園裡跳跳舞遛遛狗,是什麼讓這位老人跟隨年輕人的潮流,不惜花費時間和精力,搜集這麼多盲盒呢?早先聽聞老年人喜歡購買保健品,對各種神奇功效深信不疑,現在又被盲盒吸引了目光,盲盒到底是什麼?為什麼能讓無數人為之痴狂?什麼是盲盒?
  • 「一入盲盒深似海」 ,盲盒熱背後的「賭坑」
    玩家抽到隱藏版盲盒的方式有兩種:一是運氣絕佳,堪比中彩票;二是「端箱」,這是一種狂熱玩法,即一次性購入整箱盲盒,從而保證100%抽到商家放在箱中的形狀特殊的隱藏版。一般來說,一個系列有12隻,一箱共12組,「端箱」意味著一次性購買144隻盲盒,如此操作代價高昂。
  • 令年輕人為之瘋狂的「盲盒」,到底是在「賭」,還是在娛樂自己?
    於是女友相中一款【泡泡瑪特】系列的手辦盲盒,一下子就買了三個,分別抽出了小太空人、小怪獸星人、貓貓星人(大概是這麼稱呼),據說都是熱門款。女友都十分喜歡,於是在盲盒上獲得滿足的女友開始了漫長的抽盲盒之旅。而筆者看著滿柜子的盲盒和身邊一大群正在抽盲盒的遊客陷入沉思,抽盲盒到底算不算一種「賭」呢?
  • 現代人的社交工具——盲盒
    (讓娃們都住進了別墅...灰都還沒來得及擦)(自家娃感到委屈...摸不到娃娃們)老母親還是蠻洋洋得意的,不過估計過不了多久,她會自己開櫃門兒了,就是又一股危機感來了…為什麼買盲盒?我也在想為什麼我要買盲盒?盲盒的單價並不算高,一般在39-69元之間,但是收集齊一個系列一般七八百到一兩千左右。重點來了,每個盲盒系列都會有隱藏款和限量款。隱藏款就是買中的概率非常低,就算你一下子買一套盲盒,也未必會有一款隱藏款。
  • 解密盲盒經濟:年輕人到底能從盲盒中得到什麼?
    「我只是買盲盒,抽不中最喜歡的也無所謂,但她們抽不到也會花幾千塊去收集一個限定隱藏款。」 系列盲盒中潮玩的每一個常規造型都會印在包裝盒上,因此買家在買之前就有了心理期待,但隱藏款是包裝盒上沒有繪製出的。
  • 盲盒經濟正當時,品牌該如何玩轉盲盒營銷!
    盲盒背後的營銷 繼「現在出門,馬上到」和「今天一定不熬夜」之後,「買夠 100 個盲盒就收手」成功入選現代年輕人躲不掉的三大 盲盒,起源於上世紀80年代風靡日本的扭蛋機。扭蛋裡的玩具,需要打開扭蛋後才能知曉,很多人禁不住好奇心的驅使不停買買買! 而盲盒最吸引玩家的,就是這種「不確定消費」的玩法,這種未知和不確定性戳中了很多人的獵奇心理,激發了大家的探索欲。
  • 那些在泡泡瑪特買盲盒的人,究竟在買什麼?
    文章經授權轉自公眾號:全天候科技(ID:iawtmt)作者:全天候科技「大孩子」的快樂生意到底能做多大?泡泡瑪特給出了答案。有時候會看到別人一次買一整套,但我自己往往不會這麼衝動,都是買兩個最喜歡的,或者用抽的方式,看看能不能抽出來。從價格方面考慮,對於我一個月7000元收入的用戶,59元/個的盲盒價格還是可以接受的。因為泡泡瑪特產品質量不錯,相較於小時候看到的幾百元一個的手辦,性價比非常高,所以我還是挺願意為之付款。事實上,肯為盲盒買單的並非我一人。
  • 西安超火的盲盒蛋糕,到底值不值剁手!
    現在的年輕人的三大坑,球鞋、漢服和盲盒,盲盒作為近兩年非常熱門的一款玩具,引發了很多95後朋友們的鐘愛。各式各樣的盲盒盲袋層出不窮,小到玩具大到衣物,仿佛未知的東西就代表這驚喜。就在最近我發現,盲盒「入侵」了食品行業...
  • 迷戀盲盒的年輕人:59元就能買到的快樂 你買不買?
    今年28歲的大熊自稱自己還是一個「寶寶」,跟媽媽住在家裡,不想買房、也不追求車,目前最大的愛好是抽盲盒。「59元就能買到的快樂,你買不買?」10月12日周六,上海松江區九亭鎮一家購物商場裡,大熊正帶著自己的6位娃友在「掃店」。
  • 鳳凰網文創《文化風向標》發布盲盒報告:盲盒出路在何方?
    其單價一般在30元-80元之間,但一些熱門盲盒,在二手市場上,漲幅為幾十倍。盲盒營銷類似於一種抽獎遊戲的商品營銷手法,能夠大大刺激用戶的復購率。由於二次元用戶IP忠誠度高,常常有收集癖,盲盒營銷最初大量用於二次元領域的手辦銷售。快速刺激產品銷售,挖掘用戶的消費潛力,如今,盲盒營銷已經成為IP玩具禮品、線上線下互動營銷常用的方式之一。2019年成為中國市場的「盲盒元年」。
  • 盲盒為什麼會讓年輕人上癮?
    盲盒的吸引力,正在於它的「無用性」,消費者不為功能,只為喜愛買單,他們需要的只是一個純粹的精神層面的消費。玩盲盒,玩的還是一種有優越感的遊戲,比如每個月推送一個新品,讓某些特定的玩家在市場發行之前先拿到盲盒,抽到隱藏款的玩家運氣爆棚,會引來眾人「吸歐氣」。
  • 「一入盲盒深似海」 盲盒熱背後的「賭坑」
    一個千萬級的市場 盲盒發燒友的顯著特徵是年輕、開銷大。閒魚數據顯示,盲盒交易已是一個千萬級市場。2018年,閒魚有30萬盲盒玩家參與交易,平均每年花費上萬元收集盲盒。購買力最強的消費者,一年耗資百萬,其中Z世代(1995年到2009年出生的人群)佔大多數。
  • 泡泡瑪特上市,盲盒是收割韭菜還是承載夢想?
    對於盲盒,有的人可能還是第一次聽說這個詞。所謂的盲盒,是盒子上沒有標註,只有打開才會知道自己抽到了什麼。盲盒裡面通常裝的是動漫、影視作品的延伸產品,或者設計師單獨設計出來的玩偶。盲盒裡面不確定性的刺激增加了愛好者的重複購買,因此一時間盲盒成了讓人上癮的小眾現象,就像買彩票,有賭運氣的成分。2019年堪稱是中國的「盲盒元年」。
  • 讓年輕人剁手不止的盲盒到底有多暴利?
    原標題:讓年輕人剁手不止的盲盒到底有多暴利?   6月1日兒童節,泡泡瑪特在港上市,一紙招股書引來無數驚呼,原來這個小小的紙盒子這麼暴利!
  • 半月談|「一入盲盒深似海」,盲盒熱背後的「賭坑」
    盲盒娃娃1一個千萬級的市場盲盒發燒友的顯著特徵是年輕、開銷大。閒魚數據顯示,盲盒交易已是一個千萬級市場。2018年,閒魚有30萬盲盒玩家參與交易,平均每年花費上萬元收集盲盒。95後盲盒愛好者王同學表示,按盲盒最低價計算,如每月「氪金」(花錢)千元,這種購買能力,在圈子裡頂多算中遊水平。另一名網友稱自己在盲盒上花費超萬元,特地訂製娃娃展示櫃——「家裡一進門就像展覽館」。如同軟性賭博,網友圍脖認為,抽盲盒會令人變成賭徒,著迷上癮,心臟像坐過山車一樣,欲罷不能。
  • 盲盒經濟大行其道質疑聲不絕於耳 神秘盲盒不應成為監管盲區
    盲盒營銷類似於一種抽獎遊戲的商品營銷手法,能夠大大刺激用戶的復購率。由於二次元用戶IP忠誠度高,常常有收集癖,盲盒營銷最初大量用於二次元領域的手辦銷售。如今,盲盒營銷已經成為IP玩具禮品、線上線下互動營銷常用的方式之一。 2019年,盲盒開始火爆,泡泡瑪特或許成了其中最大的受益者。
  • 盲盒當道,韭菜橫行
    不管是sooya,還是雪怪,甚至是一千多塊的胡桃夾子,我都買不起。這個價格,真的有人買嗎?我不知道。但是真的有人靠倒賣盲盒賺了錢的,閒魚官方數據顯示2019年一30歲的上海男子通過轉賣盲盒賺了10萬。泡泡瑪特靠盲盒賺了16億。
  • 用盲盒做裂變的玩法套路,都在這裡了
    於是我們會看到,越來越多的商家開始下注盲盒營銷,比如蔬菜盲盒、豬肉盲盒、魚肉盲盒、牛肉盲盒等等,充分驗證了網上那句「萬物皆可盲盒」的說法。那麼到底什麼是盲盒營銷呢?一、什麼是盲盒營銷?買贈模式獲取盲盒用盲盒作為激勵,吸引消費者產生交易。比如中國李寧深圳卓悅中心店推出買999元贈價值800元產品福袋,滿1899元贈價值1400元福袋,福袋為店內隨機組合產品。大家可能會疑問為什麼同樣的產品,換成盲盒就特別受用戶歡迎?二、為什麼盲盒這麼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