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片混亂、民主形象崩塌 民進黨還吹「臺灣民主受美國肯定」?

2021-01-11 騰訊網

美駐聯合國大使克拉芙特(右)「訪臺」畢業旅行。(圖片來源:美聯社)

川普卸任倒數計時,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昨日宣布,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芙特(Kelly Craft)將訪問臺灣,並稱臺灣地區是美國的「可靠夥伴」與「蓬勃民主政體」。臺灣網友一致認為這是川普政府下臺前再來臺灣撈一筆,只有綠營上下沾沾自喜,紛紛出動搞起了「大內宣」!民進黨「立委」許智傑甚至說「這代表了臺灣民主受到美國肯定、世界肯定」。

民進黨「立委」許智傑。(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資料照)

許智傑還故意抹黑「香港警方拘捕涉嫌顛覆國家政權罪的活動分子」一事,「看到大陸只有看到不信任,看到臺灣就是看到信任,樂見全世界相信、信任臺灣民主制度。」

民進黨「立委」趙天麟也說,這是臺灣地區退出聯合國後首見,「樂見臺灣成為民主的燈塔,彌足珍貴,熱烈歡迎及期待克拉夫特大使的來訪」。

看看現在的美國,民主、人權、法治都變成赤裸裸的謊言……臺灣「民主」被美國肯定,這是一件值得高興自豪的事情嗎?

美國參眾兩院昨認證拜登當選新總統之際,川粉聚集國會山莊抗議並攻進議事廳,釀流血暴力事件。圖為川粉群聚攻進山莊。(圖片來源:路透社)

6日下午,大批川粉攻入美國國會大廈民主殿堂,震驚國際社會。多國領導人譴責暴力行為,紛紛以「可恥一幕」、「踐踏民主」及「對民主的攻擊」措辭形容。BBC評論稱,國會發生流血衝突場景,通常是冷戰時期某些第三世界的「失敗國家」(failed state)才有的現象,這些國家因內部嚴重的族群與武裝衝突,呈現內戰或無政府狀態,沒想到竟發生在美國!

向來與川普友好的英國首相強森發推文痛批川普支持者 「在美國國會上演可恥一幕」。他說,「美國在全世界支持民主,現在至關重要的是和平有序交接權力。」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強調:「權力和平過渡是核心。」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發言人稱,當前形勢下,政治領導人應讓支持者意識到避免使用暴力,及尊重法治的重要性。

德國外交部長馬斯表示,美國暴力場面只會讓民主的敵人歡呼雀躍。他在推特呼籲川普及其支持者,最終須接受選民決定,「停止踐踏民主」。馬斯毫不客氣地諷刺道,「煽動性言論將引發暴力行為——以前是在德國國會大廈臺階上,現在美國國會大廈裡。」他指的是1933年德國納粹黨曾以柏林國會大廈失火為由奪權。

蒂姆·庫克發布推文

蘋果公司CEO蒂姆·庫克發布推文譴責川普支持者暴力攻佔了美國國會大廈的暴力事件,認為這是美國歷史上的一個悲哀、可恥的篇章。

連前臺灣地區外事部門主管程建人都認為,克拉芙特官階也不算大,就是「畢業」之前來走一走、拜會、聊天,「如果臺灣大張旗鼓搞大內宣,只是貶低自己,也反映出對美國政情與國際現實了解不夠」。

場外打到場內!極端川粉和駐守國會外警方上演全武行!(路透)

臺灣《中國時報》直批川普是美國歷史上「最糟的總統」。對美國而言,川普發動貿易戰正當,施壓盟友或情有可原,但公然破壞民主程序,煽動川粉攻佔國會導致4人死亡,國會殿堂成內鬥場則絕不可原諒!川普是美國歷史上少有被彈劾的總統,在執政後期因為他的偏執和不認輸,強調「法律和秩序」的川普晚節也不保!

受傷最嚴重的不止是美國的選舉制度,隨著世人看到極端川粉攻陷美國國會,神聖議事殿堂槍聲響起,「數人頭好過打人頭」的山巔之城民主形象也一落千丈!當家不鬧事,川普殷鑑不遠!放任民粹領袖胡搞亂搞,終將自食惡果,美國今後要在國際上推廣人權外交,無論公信力和話語權都已被削弱了!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質疑,一些美國人和媒體曾形容2019年香港修法暴亂是「靚麗風景線」,如今卻譴責國會衝突事件中的「暴徒」,這種反差背後原因值得深刻反思。她表示,中國希望美國人儘快享有和平、穩定及安全。【華夏經緯網綜合報導】

責任編輯:邱夢穎

相關焦點

  • 歐洲頭條丨「民主燈塔」崩塌 美國危機遠未結束
    美國國會衝擊事件之後,首都華盛頓恢復了表面的平靜,而大選的鬧劇卻遠未謝幕。距新任總統宣誓就職僅剩不到半個月時間,呼籲川普提前下臺的聲音卻不絕於耳。與此同時,大西洋彼岸的歐洲盟友也紛紛譴責這場暴亂,美國「民主燈塔」形象正變得黯淡無光。英國知名學者馬丁·雅克指出,國會事件反映出美國長期以來的分裂與衰落。美國政治亂象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 臺灣民進黨正打著「守護民主」的旗號反民主
    (圖片來源:臺媒)臺灣的民進黨的全稱是民主進步黨,其黨名似乎具有追求民主進步的意涵,也賦予其追求民主進步的使命;而且該黨一直以「捍衛民主」或者「守護民主」當作口頭禪;其實際領導人蔡英文更是把「捍衛民主」或者「守護民主」掛在嘴邊,就連她爭取網絡社群的支持都要說:「目的只有一個,讓我們一起守護民主。」
  • 民進黨連刺「民主心臟」兩刀 臺灣的民主還能活命嗎?
    臺灣資深媒體人清道夫《大華網絡報》評論指出,這兩個任命案卻像兩把刀,連續刺在民主心臟之上,臺灣的民主還能活命嗎?  以下是文章摘編:  先談陳英鈐,雖然是學者,但政黨色彩相當濃厚,曾受聘為蔡當局的「行政院政務顧問」,亦是民進黨中央廉政委員成員之一,更經常被民進黨團推薦出席「立法院」相關會議。
  • 人民日報海外版發文,美國國會的騷亂,撕下了臺灣民進黨的畫皮
    美國總統川普的支持者在示威遊行中襲擊的美國的國會大廈,全世界都此表示了震驚。但是在臺灣卻有一部分人將這次美國國會襲擊事件稱為美版的太陽花事件。對於這種說法民進黨當局肯定是不願意的,他們堅決否認雙方性質一樣。
  • 謝長廷:大陸是特色民主臺灣是直接民主 和而不同
    臺灣有什麼東西最有特色?基本上我們臺灣第一個有非常好的,在華人社會當中,我們是民主自由度最高的,第二個我們臺灣跟國際的接觸也是在華人世界中,我認為我們是非常好,第一個我們有美國的人員,有日本的人員,兩岸,尤其是兩岸關係。        應該利用這個去建立臺灣的文化特色,我們兩岸關係也是可以,我們兩岸就是說,不要一直去利好,兩岸也不要用太多利好,而是走向世界,合作走向世界。
  • 李世默:從中國看川普現象與美國民主
    他們雖然痛恨川普,卻難以開口維護美國精英階層,說富人們是對的、民眾是錯的。這麼說無疑將有損於他們試圖在中國樹立西方民主的高大形象。畢竟,如果民眾可能犯如此巨大的錯誤,怎麼還能讓他們投票? 在某位著名的自由派評論員口中,川普的支持者類似中國的「毛左」,他們沒有大學學位,屬於「美國被遺忘的群體」。
  • 美國仍需證明自己是民主國家
    我還記得自己在1970年代末參與學生政治,我是中間偏左的自由主義者,卻被當時的學生政治視為反動派。大部分學生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者,當時的德國學生運動有很多共產主義黨派。我當時和共產主義學生領袖的辯論,他說:「你是資產階級豬玀,你根本不了解美國外交政策的目的,就是為了支持石油公司的生意。」我的回答是:「你是個單向度的人,一味認定美國是萬惡之源。」
  • 臺灣:中國式的民主
    蔣經國之後,臺灣歷經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等幾代領導,然而每次民調顯示,對臺灣民主、經濟、民生等各方面貢獻最大的領導人,都是蔣經國。這位集中國宮廷、蘇聯共產主義、美國民主價值、臺灣本土經驗於一身的謎樣人物,究竟有著怎樣的魅力和經歷?
  • 「川粉」攻破美國國會 臺灣的民進黨卻被cue了一下?
    除了華盛頓,美國多地今天同時發生暴亂,堪薩斯和喬治亞州議會也被佔領。多國(地區)領導人藉此機會表態,並就民主問題對美國進行了「說教」。 黃奎博強調,不同的是美國共和、民主兩黨的主要政治人物,至少沒有人公開支持此次入侵美國會的行為,但「太陽花」佔領臺立法機構議場時,臺灣的民進黨籍民代竟然公開支持,甚至身體力行的輪班幫那些暴民守住議場的門。
  • 宋魯鄭:埃及民主已死,臺灣呢?
    這裡需要提及的是,南方朔是臺灣的外省人,立場一向偏藍。在蔣經國時期被黨外人士視為御用文人。美國和大陸建交時,他放棄已經申請到的美國大學獎學金,拒絕出國留學,為此還得到了蔣經國的接見。民進黨執政時,更是表現出鮮明的反臺獨立場。應該說,這樣的立場在評論今天國民黨執政的臺灣時,會就事論事,非常的客觀。他的這篇評論就是風傳一時的《臺灣之春的時間到了!》
  • 從美國大選看美國民主制度
    其實,美國大選就是美國人的事情。無論選舉是否混亂,無論最終是誰勝選,中國人也就是看看熱鬧。當然,這熱鬧也不白看,旁觀者不僅能長見識,還能長知識,可以重新認識那傳說中的美國民主制度。老百姓通過投票來選舉國家領導,而想當領導的人必須千方百計去討好選民,有時還不得不在各路媒體的聚光燈下「裸奔」。普通民眾可以公開批評政府首腦,甚至可以笑罵國家總統。這樣的民主制度看上去很美,但問題是,經選舉產生的國家領導是否真能代表人民利益。 在建國初期,美國人很重視社會道德,而且把道德與民主聯繫在一起。
  • 【解局】歐巴馬說臺灣是亞洲民主榜樣,蔡英文醉了
    9月3日,島內爆發了20多萬人的「軍公教」團體大遊行,直接包圍了「總統府」,隊伍中甚至有人打出「官逼民反、走狗當道」的標語;5日,數十個「反迫遷」團體則高喊「百日新政,迫遷依舊,土地正義,重回凱道」等口號,要求蔡英文當局通盤檢討土地政策;12日,臺灣的觀光業團體還將上街遊行……用島內的話說,「天上的華航、地上的小黃(計程車)、中產的軍工教、高速路收費員」,都上過街了。
  • 自己一團糟,還力挺香港民主
    這一指責助長了「亂港分子」囂張氣焰,民進黨當局與其指責香港政府事務,還不如看看臺灣島內的「民主與自由」是否還存在。此前,由於中天新聞臺的立場與民進黨不盡相同,因此在其執照到期時被拒絕辦理續籤;蔡英文甚至不顧島內民眾的身體健康進口含有瘦肉精的美國豬肉,難道這就是蔡英文所認為自由、民主嗎?
  • 「武鬥政治」成臺灣「民主特色」 誰是受益者?-中新網
    最近臺灣政治「熱鬧非凡」,政客醜聞等「政治大戲」輪番上演。其中,「立法院」因「前瞻計劃」的藍綠鬥法當屬「票房冠軍」。也因此,臺灣丟水球、扔雞蛋、撒麵粉的「武鬥政治」揚名美國雜誌,堪稱世界「鬧劇」。然而,「武鬥政治」成為當今臺灣「民主特色」,最終誰會是受益者呢?
  • 管中閔的六月飛雪折射出臺灣民主的暗淡
    民進黨當局拔管的事,相信大家都記憶猶新,行政機關相互配合,找盡各種理由,包括來大陸講學、擔任獨立董事等等,都被用顯微鏡來檢視,並且犧牲了臺灣三位教育部門主管,結果卻是雞蛋裡挑不出骨頭,最後才讓管中閔就任。老實說,這件事如果到此為止,民進黨當局雖然損失慘重,折損三個主管再加上「九合一」大敗,但至少已經止血了。
  • 託克維爾論美國民主建成的條件,墨西哥為啥搞民主失敗?
    轉自:文昭欄目 「談古論今」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聊法國政治哲學家、歷史學家託克維爾的名著《論美國的民主》,這本書在臺灣被翻譯作《民主在美國》。今年我把那些我多年前讀過的著作以重新拾起來,主要是從啟蒙時期到19世紀上半葉的歐洲大咖們的政治和哲學著作。
  • 昔日香港、今日美國 美國暴亂成民進黨人權照妖鏡
    對照去年香港「反修例」,「勇武派」在街頭打砸燒,美國政府、香港政府都派出警方對抗暴亂。但臺灣民進黨當局去年左罵大陸右批香港,可謂是「火力全開」,一秒都不耽誤;如今對美國政府同樣的應對行為卻「沉默是金」,不敢講一句話。
  • 臺式民主就是一個笑話,一坨屎
    今天台灣的高雄舉行了罷免市長韓國瑜的投票,結果過了罷免同意四分之一門檻,也就是說高雄市有兩百多萬合格選民,其中有五十多萬票投贊成票,韓國瑜的烏紗帽就摘下來了!這次罷韓行動民進黨醞釀已久,民進黨人豈能容忍韓國瑜掘了他們的祖墳。
  • 暴徒衝擊國會山營造美麗風景,美國贏得「民主」
    文案:曾正編輯:正昊美國向來以國家的民主自由自豪,美國也是許多親西派人物的理想之地,但是2020年美國總統競選之爭使人們清楚地認識到美國民主不是燈塔,而是容易破碎的燈泡。美國民主推到國會山2021年1月6日,本應該是折騰了近一年的美國新總統大選的結束之日,沒想到這卻是美國另一場噩夢的開始。據國際在線報導,正當美國副總統彭斯在主持拜登總統職位的確認儀式時,一群支持川普的示威者衝破警察的防衛圈,進入國會進行打砸搶,議員被迫撤退。美國終於贏得"民主",最後以一名女性抗議者被槍擊身亡收尾。
  • 港媒:看到美國民主現狀,歐洲開始幸災樂禍
    【編譯/觀察者網 童黎】「歐盟看了看川普治下美國的民主狀況,顯露出幸災樂禍的跡象。」11月6日,香港《南華早報》從歐洲近期對美國大選的表態,得出了上述結論。 比如,德國外長近日頻出「金句」:美國不該變成一場「個人秀」,「體面的失敗者比容光煥發的贏家更重要」,以及「任何繼續火上澆油的人都是不負責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