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話說古建築,ID:huashuogujianzhu】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 規模最大的中國科舉史展
反映科舉文化的「龍門坊」
大殿採用減柱法,空間更開闊
」
【 這就是今天的主角 】
古代科舉博物館
——平遙文廟
平遙文廟
時代:金至清
地址:山西省平遙縣城東南
平遙文廟中國保存最完整的文廟建築群及孔子和儒學先賢塑像群。
山西平遙文廟香爐及大成殿
大成殿東72賢人塑像
平遙文廟始建於唐貞觀初年,長期以來一直作為縣學所在地,直到清末廢除科舉後才改為新式學校。文廟第一進院落,泮池兩旁建有名宦祠、鄉賢祠,祠內供歷代功績卓著的為官者和平遙傑出的耆宿大儒。將名宦鄉賢併入文廟供奉,可以對後人起到激勵作用,也體現了當地的政治文化。
平遙文廟現存建築大成殿為金代原構,其餘都是明清所建。廟坐北向南。總面積35811平方米;建築面積3472.3平方米。現存四進院落,中軸線上排列有: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明倫堂、敬一亭、藏經閣等建築。
山西平遙文廟大成殿為金代原構
在文廟外城牆上的東南角魁星樓,小巧玲瓏,卻直指天空。登上此樓,有「手可摘星辰」之感,平遙古城也盡收眼底。據說,當年凡中狀元者要從東門城樓登上雲路,然後再登魁星樓、文昌閣,經過雲路坊(凌空而架,像雲中虹橋),再跨進欞星門,經過灃橋(也稱狀元橋),再到大成殿祭拜孔子。
唐玄宗賜封孔子為「文宣王」,大成殿中的孔子也是一派王者之像,頭戴旒冠,身著袞服,手握笏板。孔聖兩旁配祀顏回、孔伋、曾參、孟苛,兩廂列「十哲」像。神壇左右及後部都砌土牆,繪製大型壁畫。天花中央的藻井以細小鬥栱相接,形色典雅。殿前月臺之上圍有漢白玉石雕欄板和望柱,體現出孔子地位的崇高。大殿面闊五間,簷下鬥拱層層疊出,支撐著深遠的屋簷。殿內採用減柱法,將明間兩根金柱減去,使空間更為開闊。
山西平遙文廟大成殿正間天花及藻井
大成殿後有一座單間龍門坊,枋下雕刻水紋浪花,兩根沖天柱上盤踞著琉璃龍身。儒家認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只要通過科舉入了仕途,便是鯉魚跳過了龍門化身為龍。明倫堂有正房五楹,左右耳殿各三楹,是向生員灌輸儒家倫理的講堂。平遙知名的超山書院,就在明倫堂與尊經閣之間的左右兩個小院內,有東學、西學等建築,如今被闢為博物館,中外古今文化並肩展陳,令人耳目一新。
平遙文廟「龍門坊」,供學子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