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過年,媳婦忙著到處送禮。
給誰送?一是多年來,在村裡結交的朋友們。二是不能回家過年的閨蜜發小的父母。三是幫襯過自己的人。
把家裡的發的米、面、油全送出去了。不夠,還出去採購了一番。
媳婦說,東西不在多,全在一片心意。
有人說,你媳婦神經病了?從自家拿東西往外賣,是不是有利益交換?
剛開始,我也覺得媳婦神經病了,憑啥把咱應得的福利送給別人?有利益交換也就算了,關鍵是媳婦做的全是純公益,沒有任何交換。
除了敗家娘們兒這個標籤,我想不出更合適的詞來標註媳婦的行為。
問媳婦,這是弄啥嘞,弄啥嘞,弄啥嘞?
媳婦一番話,刷新了我對送禮的認知。媳婦說: 這幾十年你給別人送過禮麼?
沒有,咱光明磊落,站得直,行得正,給他們送禮幹嘛?拍拍胸脯,咱從來不送禮。
媳婦說,為啥你不給別人送禮?
看不慣,太功利了。
媳婦說,沒事,你不送我送啊。我最近準備了很多新年禮物,也有你的啊。
真的?謝謝媳婦兒 !
媳婦說,我這是讓你體驗一下被送禮的感覺。感覺暖心不?
嗯,有點暖。
媳婦又說,那你有沒有覺得我很功利?
呃……,沒有。
你看,送禮絕對不是用物質來交換利益這麼簡單,它是用行為來表明你把對方放在了心上。這是一種情感上的投資啊。
你看不慣送禮的人,覺得他們諂媚、功利,但人家為啥混的比你好呢?
人家是靠情商和實際的行動碾壓了你。
媳婦建議我,要想在社會上生存,這個基本能力,必須具備。要把所謂的「清高」的心理徹底放下,鼓起勇氣,向你的親人、朋友、貴人們送出你的禮物和感恩的心意。
記住: 學會送禮才是你正式進社會的第一步。
呀呀,我活了半輩子還沒正式進入社會呢。
媳婦用她的認知方式,真真切切碾壓了我一回。一直以來,咱都以為君子之交淡如水,朋友之間,有事幫個忙,無事不相擾。以為這才是朋友相處之道。所以,我的朋友很少。
能來往走動的朋友更少。
反倒是媳婦,人脈廣得很,家裡大事小情,幾個電話就能搞定。
有一回,家裡需要花一筆大錢,把咱急得六神無主,不知如何是好。媳婦一通電話,閨蜜朋友紛紛伸手,一會兒工夫,就湊了30萬。
笑侃媳婦真是個江湖中人。
媳婦說,哪有什麼江湖中人,所有的關係,無非是用心維護的結果。你心裡牽掛著對方,對方有了好事,也會第一時間想到你。
這不是互相利用麼?
認知低的人才會這麼看問題。那些本事沒一壺,啥事也幹不成,說樣數能點到手背上的人最容易產生這樣的認知。就這,還自我感覺良好,以為自己能看透本質。
你正兒八經託他辦件事,十有八九弄不成。這都是些耍嘴的,真到幹的時候死沒兩下。
媳婦這是話中有話啊,明裡暗裡擠兌我。不過細想一下,媳婦的話也有些道理。
譬如,咱小城上吳東村楊家後自然村的方兒過小年的時候又自掏腰包,回村給老人們辦下了年貨,豬肉羊肉、米麵油啥都有。
方兒圖名嗎?
不圖。
每年都悄悄給鄉親們送禮物。
今年都連續21年給村裡人辦年貨了。
去年春節認識方兒時我就想記錄一下方兒給鄉鄰們辦年貨的事,到今年臘月二十三,七事八事又給忙活忘了。
你不記錄不代表人家方兒沒幹活。
方兒的人脈為啥廣?
與他樂善好施的性格分不開。
正碼字的工夫,殷子打電話,送來了玉露香梨和青米,大河山的侯哥也送了一大包自己在山上採的山木耳。意思是過年啦,感謝一年來的幫忙,讓我嘗嘗他們的農副產品。
咱能幫人家啥忙?
他倆都回復了,天天看你寫的文章呢,很受啟發,這點心意,就當新年的伴手禮,送給你了。以此鼓勵咱碼字的辛勞。
呀,寫字還有這作用?
媳婦說,你以為人家真是覺得你文章寫得好?人家只是用這種方式建立人與人之間的連結罷了。
你個榆木疙瘩,連回禮都還不懂呢。
這些,咱還真不懂。
媳婦說,你從家裡帶幾本書送人家,就當回禮了。人情事故就是這,有來有往,感情常在。
不要把「人情就像一把鋸,你不來我不去」當成教條,連接朋友,春節就是最好時間點。
看來,我也得準備一些伴手禮了,省得媳婦笑話咱不懂號。
咱也得學會給朋友們送送禮物。努力把自己變成一個明事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