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朋友都有過吃紅薯、吃芋頭的經歷,作為一種種植較廣的草本植物,紅薯具有非常好的適用性;蒸、烤、煮可作糧食,薯條、薯片和薯幹是很好的休閒食品,此外還能磨成紅薯澱粉,並且紅薯和紅薯苗也能作餵養牲口的飼料。在農村紅薯具有極高的使用價值,並且紅薯具有明顯的高產性,非常適宜閒置的土地種植。#帶你看三農#
紅薯品種繁多,據不完全統計,在我國栽培的紅薯就達2000多種;根據不同的地域環境和使用價值,農民也會種植不同品種的紅薯。那麼有沒有既能夠高產又食用性比較高的品種呢?在我們南方紅薯多被種植在沙質土或者新開墾的荒地上,也有的與花生、果樹等作物進行套種,產量也是比較可觀的。通常紅薯的塊莖大小差異並不大,皮都是紅色的,但是有的紅心、有的白心。紅薯的水分、硬度有較大的差異,往往紅心的更甜更鬆脆;而白心的紅薯多用作飼料或者磨製紅薯澱粉。
一、都有哪些高產又好吃的紅薯?
很多農村地區都將紅薯叫作地瓜、番薯和山芋等,由此很多人就猜到了它並非我們的本土作物,紅薯的確是一種舶來物,大約在16世紀初期由菲律賓商人傳入到了福建地區。經過相當長的種植、繁育歷史,現在的紅薯已經普遍具有較好的生長適應性和高產性。要說現在的優質良種紅薯,紅心、白心、黃心和紫心的都有,以蘇數八號、煙薯25號、濟薯18號和勝南雜交薯等品種都具有較好的高產性,並且口感非常好。以煙薯25為例,發芽、藤蔓分枝長勢就特別好,而且還抗黑斑病、根腐病及根線蟲等病蟲害;果實糖分高、含纖維少,可食率很高,並且畝產可達4000~6000斤,是種植效益較好的品種。
二、影響紅薯高產的因素有哪些?
農業生產及日常生活中接觸的食材又成千上萬之多,大家也都明白「眾口難調」的道理,也就是說紅薯好吃與否是具有主觀性的,品種、環境、種植技術和個人飲食習慣等都會影響紅薯的食用價值。但是這些因素當中,我認為種植管理是最關鍵的。紅薯適宜在溫暖溼潤、陽光充足的溫帶、熱帶地區種植,需要疏鬆的土壤和排灌條件較好的大田種植,並且需要20~30℃的氣溫環境才能生長更加旺盛;紅薯對土壤要求也很高,酸鹼度5.2~6.7為宜,並且不易在鹽鹼化過高的土壤種植。紅薯種植多以扦插為主,幼齡期的保水保肥都很重要。
三、紅薯高產種植需要如何管理?
同一種紅薯、同一塊土壤,不同的人進行田間管理,就可能產生不同的種植效益。紅薯的肥水管理對於產量影響尤為明顯,春季種植也好、秋季種植也罷,施足基肥對於養分積累都有積極的作用。紅薯是喜肥作物,但是在不同生長期對於氮、磷、鉀肥的需求量也是不同的,每畝施基肥可按照熟腐農家肥1000斤、草木灰500斤和磷、鉀類複合肥各50斤左右的標準施入;在幼齡期適當施氮肥提苗即可,塊莖膨大發育期間主要施磷肥,整體來講紅薯對鉀肥的需求量是最大的,是氮肥、磷肥總量的2倍左右。種植40天以後就可以畝施20斤硫酸鉀,也可以根據土壤情況挖穴土施相應的鉀肥,對於莖葉生長和塊莖膨大都比較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