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家鄉的味道——又是一年醃菜季

2021-02-26 懷寧微生活

準備醃製的白菜

進入冬季,又是一年醃菜時。

晴好天氣,你會看到不少人家在自家門前或陽臺上,晾曬著成片大棵白菜,這些白菜都是用來醃製的。冬季醃菜,是家家少不了的一件尋常的事情。


白菜入缸


醃製好的大白菜

醃菜是一種古老的蔬菜貯藏方法,由於其加工方法與設備簡單易行,所用原料可就地取材,故在不同地區形成了許多獨具風格的名特產品,如重慶涪陵榨菜、四川冬菜、江蘇揚州醬蘿蔔乾、北京八寶醬菜、貴州酸菜、四川泡菜和山西什錦酸菜等。

醃菜歷史十分久遠,但有醃菜的文字記載的還是宋《警世通言》裡讀到的:「劉嫗便在廚櫃內取了些醃菜,和那冷飯,付與宋金道:『宋小官,胡亂用些罷!』」

對醃菜,我有著獨有的情結。

醃豇豆

小時候,外婆是醃菜好手。一到秋冬,家裡的卷心壇、小龍缸、大釉缸,都被外婆像變戲法一樣,醃滿了各種蔬菜,清杆大白菜、豇豆角、蘿蔔甚至山芋藤,這些大壇小罐,放置在廚房一角,看著就溫暖,看著就有滋有味。一到下雪天,窗外寒風呼呼,雪花飛揚,外婆總把手洗得乾乾淨淨,取出幾棵醃白菜,洗淨切好,放置炭爐上,和大腸或肉什麼的一起燉著,突突冒著熱氣,香氣慢慢瀰漫開了。這時候,外公總溫一壺燒酒,一家人圍擁在一起,享受著冬日快樂的晚餐。這就是我童年難忘的幸福。


醃蘿蔔

外婆和外公都走了,但外婆醃菜的手藝沒有消失。如今,不論在北京姐姐、妹妹家,還是在安慶我家,都能吃到外婆一樣滋味的醃菜。外婆教會了我們醃菜,也教會了我們平淡、真實而有滋味的生活。

雙休日,我在樓下看到一位叫賣大白菜的男人,五十多歲,敦實淳樸。他說五角錢一斤,我當即買了三十斤一大捆,請他送到了我家。曬好洗淨後,我喊來女兒,和我一起洗好大缸和壓菜的大石頭,一棵棵放好鹽,整齊碼好放進缸裡,再壓上石頭,封好缸口。女兒說,她也學會了。看著女兒對醃菜如此感興趣,我仿佛看到了我小時候幫外婆醃菜時的影子,我欣慰地笑了。


炒雪裡紅

姐姐更是醃菜的專家。每到北京姐姐家,我都能吃到正宗的南方醃菜。雪裡蕻、白菜或是蘿蔔菜,都爽口下飯。姐姐說,只要有這個手藝,到哪都能吃到家鄉的味道。是呀,只要有這個手藝,到哪都是家,到哪都是家的味道。

過去,生活比較艱苦,醃菜是那時人家餐桌的主打,如今吃醃菜,卻是迎合人們刁鑽的口味了。

醃紅辣椒

記得高中時,我有一位好友趙勇,他家是落實政策後,從望江農村遷居安慶的,父親沒有工作,在江邊做搬運,打些臨工,母親在家,生活極其貧苦。每周回校,他總用大罐頭瓶帶來一大瓶母親醃製的醃菜,這就是他一周的菜。後來,趙勇考取了大學,畢業後,在武漢打拼,如今有了自己的公司。前年出差湖南,繞道去看他,同學見面,分外親熱。席間,我們都喝了不少酒,說到過去,他說,高中後很長時間他都不敢吃醃菜了,看到醃菜嘴裡就酸酸的,腸胃不舒服。我笑著問他,那你今天怎麼點了鹹菜肉絲、酸白菜呢。他笑了,如今生活好了,大魚大肉,都沒有醃菜好吃下飯。外面醃菜再好吃,哪有母親的醃菜香呀,吃來吃去,就想母親的醃菜,就想家鄉的母親……說到這裡,我不忍看他的眼睛了,我知道他的眼裡噙滿了淚花。

醃豆腐乳

家鄉的白菜,脆香可口。一樣的東西,不同的人醃製,醃出的口味是不一樣的,箇中緣由,老人說,這是每個人「手」不同。外婆說,我們兄妹的手都好,醃出的菜不爛,是過日子的手。

一碗醃白菜或者一盤醃豇豆,在大魚大肉、山珍海味旁,一點都不怯弱,在安慶,哪家酒店沒有預備幾樣可口的醃菜?這些醃菜大大方方,登入大堂,憑的就是一種淡定,憑的就是一種質樸,憑的就是一種獨有的滋味。

再過兩周,我自家的醃菜就可以開壇了,我想,找幾個朋友,小聚一下,嘗嘗我的醃菜,再談談醃菜有關的故事,呵呵,想想,都滋潤。

(文/李卉)


相關焦點

  • 家鄉石屏的酸醃菜
    ■ 車春玲家鄉醃酸菜,家鄉人愛吃酸菜,愛到甚至把酸菜寫成歌傳唱:「石屏幹醃菜,好吃又好賣,客人來家裡,酸菜來招待。石屏醃酸菜,娘把姑娘帶,會醃好酸菜,嫁人家家愛。」一首酸菜歌,唱得客人開懷大笑,唱得客人嘗遍酸菜,離開時也一定帶上石屏的酸菜回家。家鄉的酸菜其實是一道再普通不過的菜餚了,窮人家把它當主菜天天必備兩大碗,富人家用它來開胃餐餐都需四小碟。
  • 小雪醃菜:留住記憶中的「冬天味道」
    俗語道:「小雪醃菜、大雪醃肉。」 對於北方人來說,許多人記憶中冬天的味道往往是從醃菜開始的。我們從小看著媽媽醃菜,鹹菜缸裡裝滿了味蕾的記憶。經過時間歷練的醃菜,在寒冬裡依然給我們帶來與眾不同的鮮。那不僅是味蕾的惦念,也是情懷所致。愈平凡,愈長久。或許,這也是平凡如醃菜的另一種長久。
  • 河北省大型紀錄片《家鄉的味道》第三季近日正式開機
    近日,時隔六年,原紀錄片《家鄉的味道》原班人馬,再度出徵。據了解,這部由總導演張曉東發起,河北東驥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聯合眾多相關媒體聯合打造的大型紀錄片《家鄉的味道》第三季於8月5日在唐山市七樹莊鎮閆家鋪村正式開機拍攝,這將標誌著《家鄉的味道》系列紀錄片的新紀元。
  • 歡喜人間,尋常滋味,最愛的還是家鄉味道
    稀豆粉一定要趁熱吃,冷了不好攪拌,味道也遜色得多。吃的時候盛出做好的稀豆粉,加入煮好的米線上,再放入蒜末、香菜、醬油、花生碎、芝麻油、花椒油、辣椒油,如果有雞樅油,那就更好了。吃一碗稀豆粉米線,感覺人都舒服多了。這一周的日子,也有滋味。這就是家鄉的味道。
  • 【散文:沈錫盛】家鄉醃菜鮮又香
    每年的立冬一過,便是我們家鄉收割、醃製大白菜的最好時節。記得那時我們家鄉,每家都有自留地,自留地除了種些南瓜、茄子、蘿蔔、番薯等蔬菜,每年夏末秋初還要種上許多白菜,一個月左右便可收割。於是,每到秋末冬初之際,家家戶戶便都要醃上一、二缸白菜,人口多的人家要醃三、四缸呢,這可是餐桌上的一道家常主菜呀。
  • 舌尖上的冬天:尤愛家鄉醃菜煨豆腐
    點上方「菖蒲論壇」即可關注,隨時隨地了解家鄉新鮮事。但是,菖蒲人的心頭好肯定是醃菜煨豆腐一鍋上乘的醃菜煨豆腐必須按照先炒後澆的方式來製作,豬油入鍋,放蔥花少許煸至焦黃香味四溢,一捧醃菜用力擠去水分放入油鍋翻炒,醃菜的味道立即撲面而來,舌下的口水會不由自主地吞下喉嚨,從入鍋那一刻開始大家就已經迫不及待了
  • 漸漸變老的70後,懷念家鄉的味道
    還是你已經在老家蓋好了新房子,就等著退休的那一天,回到家鄉,過田園生活?一個人,經歷了歲月的洗禮,看慣了人生的起起伏伏,不再有豪情萬丈了,就和普通的草木一樣,隨遇而安,成敗都隨意。還有往事,就像一陣風,吹過去了,了無痕跡。漸漸變老的70後,懷念家鄉的味道。家鄉的味道就像一場老電影,在夢境裡反反覆覆上演,讓自己夜不能寐,寢食難安。
  • 離不開的故鄉忘不了的味道 騰衝臘醃菜獨特的愛
    一種味道、一道菜餚都是來自家的念想。騰衝人對家的留戀,更多是來自那些兒時記憶中的味道,那些村頭屋後的歡鬧場景。有一道菜 它樸素而簡單,可以說「難登大雅之堂」但它卻是我們每個騰衝人的心頭好萬家做又有萬種口味,每家的味道都是融合了媽媽和奶奶獨特的愛,它就是騰衝臘醃菜。
  • 秋天醃菜季,6種醃菜的做法,與粥簡直是絕配!一學就會
    提到醃菜,小編最懷念的還是媽媽和奶奶的手藝:小時候看著廚房一角放著大小不一的醃菜罈,各式各樣的新鮮時蔬匯聚一壇;秋白菜、秋蘿蔔、秋黃瓜、秋茄子……配上香料醃料,經過一個季節的等待,清脆可口的美味讓人愛不釋口!俗話說「家有醃菜,寒冬不慌,醃菜打滾,吃得飯香」,醃菜是中國人下飯佐粥的經典伴侶。今天小編在此給大家奉上一大波自製醃菜食譜,酸、甜、辣、鹹全都囊入廚房。
  • 秋天才有這種「花」,把它做成醃菜,放一年不會壞,比醃豆角好吃
    在一年4季當中,我們會見過很多花朵,就比如春天的桃花,夏天的荷花,秋季的菊花,還有冬天的梅花等,在不同的季節盛開的花朵,給人的感覺也是不一樣的,大多數花朵都是用來觀賞的,還有一些花朵是可以吃的,就比如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這種「花」,這種花只有在秋天的時候才會有,把它做成一種醃菜,放一年的時間都不會壞掉
  • 美味家常菜,在外遊子十分懷念的家鄉味道,你還記得嗎?
    大家好,又到了和你們聊美食的時間了,家常菜是很多人都喜歡吃的菜餚,因為它不但做法非常的簡單,而且還特別的實惠,從味道和口感上來說都非常好,不管吃多少次都不會覺得膩,尤其是那些帶有家鄉味道的家常菜,當你在外地品嘗到這些來自家鄉的菜餚時,瞬間就能夠勾起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 醃菜炒毛豆,香辣脆爽又下飯,味道比吃肉都香
    醃菜炒毛豆By 老方小雨#春日應季美食# 春天容易發困沒食慾,那今兒我給大家推薦一道開胃爽口菜~醃菜炒毛豆,當季的醃菜,搭配毛豆和辣椒簡單一炒,香辣脆爽又下飯,味道比吃肉都香,完全不輸醃篤鮮~原料:醃菜、毛豆、紅杭椒、食用油、食鹽、白糖、蒜頭。
  • 醃菜會致癌嗎 家常醃菜怎麼做
    醃菜一直受廣大老百姓喜愛,尤其是北方地區一到冬季醃菜數不勝數。蘿蔔調滷、白菜辣醃,不論是煮粥生吃、炒熟下飯味道都十分鮮美。那麼醃菜的做法有哪些呢?醃菜致癌嗎?醃菜的吃法有多少呢?醃製蔬菜最好與維生素C搭配起來吃炮製醃菜的過程中,為了降低其致癌率,我們可以在醃製的過程中放點維生素C,其主要作用就是預防和阻斷亞硝酸鹽的形成。一千克白菜放4粒維生素C還能有效預防醃菜黴變,減少酸敗和異味。醃菜中鹽的用量是關鍵,鹽量不足,細菌就不能被完全控制,菜中的硝酸鹽會還原成亞硝酸鹽。
  • 冬季美食,尤愛家鄉醃菜煨豆腐
    如果說飲食是一種文化,那麼醃菜煨豆腐更加能夠體現山裡人最淳樸、厚重、熱情的一面。    醃菜是嶽西人在物資匱乏年代裡的一種生存智慧,寒冷的冬季醃菜的一抹綠色能夠給人帶來無限的生機,以至於醃製醃菜成為一個村落裡每家每戶的「大事」,在房前屋後的暖陽下,一聲吆喝鄰裡之間、妯娌兄弟就會相互幫忙,砍、曬、洗、晾、切、搻、醃——每一步都按照老輩人的方法以言傳身教的方式沿襲至今,在甕缸裡自然發酵,僅需幾日即可上桌。
  • 不時不食·玲瓏小雪,風味醃菜,留住記憶中的冬天味道
    然而也就是一晚上的功夫,氣溫驟降,風雪忽來,冬天的味道說來就來。轉眼,本周日我們迎來了冬天的第二個節氣——小雪。有句俗話:「大雪醃肉,小雪醃菜。」一進入小雪時節,家家戶戶都知道雪來了,冬天便真的來了。這樣的溫度之下,動物冬眠,植物稀缺,新鮮的蔬菜便稀罕了起來。
  • 【鄉愁】這是信陽味道,也是家的味道!在這裡,有你懷念的那道菜嗎?
    醃菜  在信陽,吃的最多的醃菜除了醃蘿蔔就是醬醬白了,這種長著大長杆的蔬菜學名叫箭杆白,曾經被成為最適合醃菜的蔬菜之一,箭杆白醃製好後吃起來酸脆可口,回味無窮。無論是炒肉末還是下飯,都能多吃好幾碗呢!
  • 磐安味道l醃菜飄香
    「撲菜」也是鹹菜,但因為醃製手法與普通鹹菜不同,也就有了專門的名稱。鹹菜是青菜醃的。入秋,青菜正肥,成擔成擔地割來。洗淨,晾乾,下缸,碼實,踩踏……醃好的鹹菜,隨吃隨取,一直可以吃到來年春天。踩踏是醃菜的關鍵。醃菜通常用直徑一米五的大木桶,青菜碼實撒鹽後要由男人爬進去,腳挨桶壁一圈一圈不停地踩。
  • 【叮咚,下一站「泉州」到了】家鄉的味道
    "【我和我的家鄉】是TFC美麗中國華大站新推出的暖冬推文。TFCUW的35位成員來自五湖四海,緣分讓我們能夠共度大學時光。新的一年,在國內的部分成員希望能夠和大家講述家鄉故事,傳遞家鄉文化,分享家鄉年味。而一些因疫情不能回國的成員,將和大家分享記憶裡的家鄉情懷和美好回憶。歡迎大家與我們一起乘上歸家的列車,一起領略不同城市的風土人情。"
  • 春末夏初,做醃菜留住田園的味道
    春末夏初,又到醃菜做醬的好時候。舊時靠天吃飯,春夏萬物生長、蔬果豐盛,於是人們發明了過冬的法子——醃菜。趁陽光明媚,採摘園子的新菜,洗淨、晾曬、撒鹽,把一份小心翼翼的期待存入醃菜缸。經過歲月的發酵,醃菜散發出奇特的香味,為寡味的冬天帶來春夏的味道。如今,醃菜已成為我們回歸樸素和田園生活的一種方式。老壇泡菜。
  • 魯光榮|一罐醃菜
    姨媽說她年紀大了,女兒叫她別養豬了,養幾隻雞就行,種的青菜吃不完,家裡三年前的醃菜都還有。姨媽帶我來到房子旁菜地裡,砍了一陣,把近半分地的青菜砍完,捆成三大梱後裝滿車尾箱。驅車回到玉溪,我把青菜扛回家,洗淨。曬半乾,切細,撒上鹽巴辣子搓揉,正好裝得兩罐,送了一罐給舅子家。醃菜罐放在通風乾燥處,罐裡青菜慢慢發酵,罐囗漸漸冒起水泡。兩周後,帶著青澀香辣味的醃菜,就可以撈出炒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