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編輯:歷史誘惑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
樓蘭古國,是古絲綢之路上的一個小國,位於羅布泊西部,處於西域的樞紐,王國的範圍東起古陽關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爾金山,北至哈密。在古代絲綢之路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現今只留下了一片廢墟遺蹟。
歷史中的樓蘭古國
樓蘭古國在歷史上留下的記載並不多,它幾乎是神秘、夢幻的代名詞。每當提起「樓蘭」我們腦海裡就會浮現出奇特的音樂,然後是一片黃沙中身著紅裙、面戴紅紗的妙齡女子。
「樓蘭」這個名字出現在漢文帝時期,《漢書·西域傳》記載:"鄯善國,本名樓蘭,絲綢之路開闢後,作為交通樞紐的樓蘭,才又一次走進大家的視線。
樓蘭國的位置,就在絲綢之路通往南北的要道上。也因特殊的地理位置,樓蘭國才得以繁榮。
漢與匈奴
漢朝時期,匈奴屢屢來犯。兩國之間戰事不斷,令人頗為煩惱。而樓蘭國恰好就在兩國之間立足,向著哪邊也不合適。
後因漢朝的強大,匈奴逐漸被驅逐收復後,東晉成帝鹹和五年(公元330年)前後,樓蘭人也被迫放棄淪陷的家園,選擇了悲壯的撤離與遷徙。
之後,繁華古國「樓蘭」就呈現出「上無飛鳥,下無走獸,遍」的一番悽涼景象。
南朝宋隆武帝元嘉二十二年(公元445年),鄯善國被丁零人(維吾爾人和土庫曼人祖先)所滅。
直到唐朝初年,大唐玄奘法師取經回來路經樓蘭,那時候的樓蘭已經是個空城,僅剩下尚且宏偉的城郭。
古國重現
樓蘭國所處的地理位置,一旦失去了水源,就註定與黃沙為伴。在族人擇水而居,一路遷徙之後,這裡慢慢被沙漠覆蓋。在那片沙漠之中,大家漸漸把這個曾經繁華的古國從記憶中抹去。
那麼,當時的樓蘭人究竟是什麼人,屬於哪個民族,說什麼樣的語言,遷徙後最終去了哪裡?
和我們一樣好奇的,先是一個瑞典人,他帶領一支探險隊伍,從清朝光緒年間,走到了漫漫黃沙的樓蘭。他叫斯文·赫定,是一個集探險、考古、發掘、盜賊為一身的人。
在他們經過樓蘭古城時,本來都快從一片黃沙中經過,卻意外颳起一陣大風,吹起了城堡頂端的浮土,露出了一處廢墟,廢墟裡還有一塊雕花木板和幾枚銅錢。
讓斯文·赫定頗感興趣的原因是,木板上的花紋具有典型的古希臘藝術風格。
由於這是個意外的發現,他們準備並不充分,因此斯文·赫定當時並未馬上進行發掘,而是等到第二年才重新又來此地。
經過仔細清理,他和他的團隊在沙漠的掩蓋下,發現了讓人震驚的文物。城牆、院落、紙片、木簡甚至生活用品等,無不顯示出這個廢墟曾經的輝煌。
大量的物品被清理出來後,不僅有中國漢代的五銖錢,還有盛放食品的陶器以及漆木器,甚至還有公元初就已經被廣泛使用的佉盧文和一些希臘、羅馬等地的地毯和壁畫。
隨後,他們將發掘出的文物運回西方,並驕傲地向全世界宣布:沙漠中的龐貝古城,古樓蘭重現人間了!
逐漸被人遺忘、謎一樣的樓蘭古城又重見天日了,沉睡幾千年的古國,被一群不速之客盯上後,就慢慢揭開了面紗,露出它驚世的容顏。
古城面積約16000平方米,幾乎呈方型。
1980年考古工作者在樓蘭墓葬群中發現一具乾屍。其衣飾完整,高鼻深目,面目清秀。有白種人的某些特徵,被定為「樓蘭美女」。
樓蘭人種
1、南路有「西臺人」的印歐人先驅,後來被邁錫尼人所滅。
2、西南路有「古提人」後又於公元前2082年被蘇美爾人徵服。
3、西路有一支印歐人沿黑海西岸西遷、南下,印歐人逐漸成為歐洲的主宰。
4、東路有「雅利安人」,最後成了印度的上等人。
還有一個分支吐火羅人進入中國新疆地區,佔據河西走廊,被我國古籍稱為「禺知」就是《史記)中所記載的月氏國。最後剩下的一隻漁獵部落在羅布泊地區創造了偉大的樓蘭。
可以說,樓蘭人和同屬西域三十六國的龜茲人等,都是月氏人的同胞,他們是古代印歐人種。
在遙遠的古代,一支金頭髮白皮膚的古印歐部落,長途跋涉來到羅布泊地區,他們就是樓蘭人的祖先。
記載,南朝宋武帝永初三年(422年),鄯善王比龍的太子帥4000餘樓蘭人歸降北涼王並遷居高昌,被安置在庫木塔格沙漠北緣的名叫蒲昌的綠洲。--《魏書·鄯善傳》
如今的吐魯番鄯善居民,就是鄯善國後代。
還有一部分樓蘭人逃到了新疆哈密,還有一支羅布人(也叫羅布泊人),據說也是樓蘭人的後裔,也有一部分遠遷中原。
歷史長河中,族群融入新邦的現象,也是很常見的。
當大部分樓蘭人離開家鄉時,還有少數人依然留在故土苦守。因為羅布湖的水源乾涸,他們隨水一路遷徙。
樓蘭古國的滅亡如悠長的鐘聲,被黃沙掩蓋的盛世,只有壎聲可以奏出它的悽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