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件手編毛衣都有一個故事,每一個毛線與毛衣裡的故事不僅述說著故事主人記憶中的歲月痕跡,這些故事或多或少也可以喚起不同年齡層編織人的共鳴……
(一)
在我讀中學的時候,就學會了織毛衣、毛褲、手套、襪子等。從那時起我的毛衣毛褲都是自己織自己穿。直到大學畢業參加工作結婚生子,期間老公的毛衣毛褲,兒子穿的、戴的都是我一手編織的,但是鉤針一直沒有摸過。後來由於生活條件的改變加上教師工作的繁忙,我有近三十年沒有動過針線了。現在退休了偶然間在電腦上看到了編織人生論壇,在博客裡看到很多有編織興趣的朋友的精美作品,又勾起了對編織的興趣,於是我重新購買了工具、毛線、下載了圖解,不曾想作品鉤出來還有模有樣兒的。編織人生為我的退休生涯開啟了一扇窗戶,使我看到了一個色彩繽紛的世界。我將在這裡重新起步,圓我多年以前的編織夢想。(ylqyzlzq:我的編織故事)
(二)
說起編織,我可是有一肚子的話要說。我學編織是在文革時期,那時候學校基本不上課,天天搞運動,媽媽不想讓我出去瘋,就弄了很多線教我織衣服,鉤東西,那時候我們的很多東西都是自己做。這倒符合DIY精神。小到毛主席語錄(紅寶書)的套子,大到家裡的窗簾都是自己弄的。你們可能沒有經歷過這些,但是你們的媽媽,婆婆肯定有過這樣的經歷。幾個女孩子聚在一起,巧的教笨的,最後都成了巧手。(feichen1959:我的編織故事)
(三)
他說:很久以前物資匱乏,託人用工業券買的深色毛線,又請別人織就的毛衣;
她說:結婚時親戚送的淺色毛線,又細針密線給他織就的毛衣。
……
很多年以後,拆拆洗洗,兩件毛衣並織成了一件拼色毛衣。
衣服織好了,一次沒穿過,他卻永遠離開了。
……
毛衣靜靜地躺在櫥櫃裡又是很多年。
……
老毛線裡有著美麗的故事,也有無奈的悲哀。
……
既然心有不舍,那就讓它來個華麗轉生吧!
(萬金油:老毛線的故事)
(四)
十幾年前,我隨新婚的丈夫回南京見我從未謀面的婆婆。
那時的小火瓦巷還是一片老城區,慈祥的婆婆站在青磚牆石板路的裡弄口迎接我們。
初次見面,除了紅包,老人抱出一大摞毛衣、毛裙、毛褲做見面禮送給我,使我萬分驚喜,讓人更驚喜的是,每件都非常合我體,原來結婚前婆婆就從兒子那裡探清未來兒媳的尺碼並動手編織。
多年過去,許多衣衣已裝不下我有些發福的身材,大都拆洗,重織給兒子了,只剩這件粉紅黑格衣(因還套得下,倖免於拆),衣胸前的汙漬是我家臭寶貝弄的,洗不去了。
後來,來幫帶孩子的婆婆照我產後發福的身材打了這件本白底綠格子衣(衣上分布有幾張綠葉),又手把手教我打了件黑底鶴望蘭的毛衣,再後來~~~~~~我還有很多毛衣,以後再慢慢秀吧。
婆婆正坐在一旁笑咪咪地看著呢,由於受肩周炎的折磨,她已很長時間沒有進行她熱愛的編織了,我已開始繼承,卻不知何時才能達到老人家那心手合一的境界。
婆婆打毛衣的秘笈——喜歡+熱愛+勤勞,我想這也應該是所有編織人的共同密笈吧。(十月: 毛衣裡的故事)
你的毛衣有什麼樣的故事呢?在下方留言告訴我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