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基於北鬥毫米級高精度技術的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成功避免山體垮塌導致的人員財產損失;利用北鬥+5G技術的智慧園區,可對進入園區的人員精準定位,還可實時回傳無人機巡防畫面……
在第十一屆中國衛星導航年會上,100餘家參展企業展示了基於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以下簡稱「北鬥系統」)的最新應用與服務,不僅有測繪、導航、減災救災等典型場景,還有與5G、物聯網、無人駕駛等新興技術相融合的新場景。
根據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發布的報告《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建設與發展》,10年來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年均增長20%以上,2019年達到3450億元,今年有望超4000億元。
「為傳統行業注入新動能的同時,北鬥也正加速與新一代通信、區塊鏈、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深度融合,激發出層出不窮的創新和變革。」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說,未來北鬥產業將是萬億級的巨大市場。
22納米高精度定位晶片發布
從1994年啟動北鬥一號系統建設以來,中國目前已構建起集晶片、模塊、板卡、終端和運營服務為一體的北鬥完整產業鏈。今年7月31日正式開通的北鬥三號系統,提供更高的定位精度和更強的導航能力,進一步豐富了產業發展的想像空間。
北鬥星通旗下企業和芯星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23日發布了支持北鬥三號系統的新一代22納米高精度定位晶片,首次在單顆晶片上實現了基帶+射頻+高精度算法一體化,代表了目前中國衛星定位晶片的最高水平,在國際上具有領先優勢。同時,這顆晶片還可兼顧自動駕駛、無人機等高端應用需求。
北鬥星通董事長周儒欣認為,北鬥系統在無人機、室外機器人、特定場景下的自動駕駛等新興行業的應用,或將為北鬥產業帶來爆發式增長。
「北鬥不是獨立的東西,用北鬥的優勢再集合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可以挖掘出更廣闊的市場。」四川九洲北鬥導航與位置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劉鴻說。
在中國自主研製的翼龍系列無人機中,已有部分產品應用了北鬥技術。
「無人機是一個需要系統支持的科技產品,它需要依賴於外部體系的支撐才能更好更充分發揮其功能。北鬥系統就是重要的支撐。」中國航空工業翼龍系列無人機總設計師李屹東表示,翼龍大型無人機與北鬥技術的融合發展,未來的應用模式和應用場景非常廣,有非常大的想像空間。
「北鬥,從來沒有像今日這樣,能敏捷地滲透到每一個生活角落,能矯健地浸潤到每一個社會場景,擔負像水和空氣一樣的生機元素。」北鬥系統總設計師楊長風如此描述北鬥系統在國民經濟中發揮的作用:既與經濟基礎在底層交匯,又能與新興技術實現高端融合。
目前北鬥基礎產品已輸出到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基於北鬥的土地確權、精準農業、數字施工、車輛船舶監管、智慧港口解決方案在東協、南亞、東歐、西亞、非洲等地成功應用。
作為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四大核心供應商之一,北鬥系統堅持開放合作、資源共享的發展思路,積極務實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成績斐然。近年來,北鬥與GPS、伽利略、格洛納斯先後建立了兼容共識基礎上的合作機制,聯手打造兼容使用、精度更高衛星集群的前景可期。
加速「北鬥+5G」關鍵成果轉化
作為國內主流北鬥廠商,海格通信集中發布了國內首批支持北鬥三號雙模的晶片解決方案、模塊及「北鬥+5G」的智慧應用方案等技術成果,展現了公司在北鬥導航研發領域的「硬實力」。
年會期間,海格通信還與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下稱「通信信息中心」)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公司在配合通信信息中心實現北鬥三號在交通運輸領域驗證應用的同時,也為北鬥三號在交通領域規模化應用奠定了基礎。
根據戰略合作協議,雙方首先將圍繞北鬥系統在道路運輸領域應用開展深度合作,即針對交通運輸行業服務和監管能力提升的需求,結合海格通信自身在北鬥三號終端研製和多年北鬥二號終端運營的優勢,打造新一代基於北鬥三號系統、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的交通運輸服務監管整體解決方案,共同拓展道路運輸終端及服務市場。
其次,雙方將共同推進北鬥三號在交通領域的應用驗證工作,針對國內交通領域的北鬥三號應用示範展開合作。海格通信將利用自身在北鬥三號晶片、整機和系統方面的優勢,通過對不同導航系統的組合進行規模化試點,採集北鬥在不同地區的服務數據,支撐北鬥三號在民用交通領域的服務能力評估。此外,雙方還將共同開展「通導一體化」合作,通過終端、平臺的配合,助力北鬥國際化運輸應用的實施。
海格通信相關負責人表示,海格通信將在堅持核心技術研發的同時深耕北鬥行業應用,大力拓展北鬥核心晶片、智能終端以及基於北鬥的智慧應用領域,拓展智慧交通等行業應用場景,加速開展「北鬥+5G」的關鍵成果轉化,持續催生更多北鬥領域新產業和新業態,助力實現北鬥在交通領域規模化落地應用,進一步為城市精細化管理提供精準位置服務,並通過疊加創新,形成可複製模式,向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