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一張火車票,每張車票左上角都有一行記載著票據信息的編碼,還沒有列印旅客信息之前的空白票據,都需專人清點和管理。
50歲的秦麗芳就是漢口火車站票據管理員,2020年是她工作的第27年,也是參與的最後一次春運。這些年,她見證了鐵路票據的發展變遷,從紅票到藍票,再到現在的電子客票不用取票。
今年隨著電子客票的全面推行,紙質票的取票數量已有明顯下降。秦麗芳告訴長江日報記者,去年春運她們預備的票據有300萬張,今年縮減到180萬張。
每天認真核對出票量,票據員工作是個精細活兒
漢口站票據管理庫,就是秦麗芳日常工作的地方,這裡由兩個小房間組成,門口的一間用於清點各類票據信息,裡面的一間用於存放票據。
每天早晨秦麗芳上班第一件事,就要在電腦上核查前一天每個窗口和自動售取票機的出票數量,以備好當天所需的空白票據,再及時將票據一一送到每個窗口和機器裡。
1000張車票組成一組票卷,車站108個窗口每天至少需要領取80多組票卷,也就是8萬多張票。秦麗芳就像是這些車票的「媽媽」。她的工作就是負責管理好票據安全,及時請領票據,細緻核對票號,無誤地將票捲髮放到指定位置,保證它們能按照終端號和票號順序精準出票。
「別看是空白票據,每一張票據都非常重要。」秦麗芳拿著一組票卷說,一張票據的價值是按照之前車票最高面額計算的,按一張「千元」計算,一組票卷就「價值百萬」。
秦麗芳說,每一個取票窗口都對應有票據編號,票據都要按順序存放和使用。有的窗口旅客取票多,就要相對應多申請票據,這些空白票據數量首先都要向武鐵報備,再由其統一向北京相關印刷廠訂票,最後製作然後發送回武漢。
除了負責車站票據的供應,省內的代售點也會來這裡領取票據。每個月初是訂票的時間,票據員要保證車站2到4個月的存儲量,既不積壓票據,也不能有短缺,這就需要票據員認真總結核對每天、每周、每月的出票量。
工作27年,見證火車票的逐代變遷
她介紹,漢口站目前出票最多的窗口是位於候車廳內的取票機,9日出票量達1900張,因此10日她預備了3000張票據。以前沒推行電子票時,出票最多的是在地鐵站內的取票機,現在旅客習慣先刷身份證進站,如果有多的候車時間,不少旅客還是習慣再取票。
今年隨著電子客票的推行,紙質票的出票量有了大幅的下降。「以前一個人工窗口一天最多可以出1200張至1400張票,現在出票量約減少一半。」秦麗芳說,目前電子客票的使用是一個新系統,旅客和售票員使用和適應都還有一個磨合期,從長遠看,售票員的工作量是會減輕的,票據管理員的工作量也會逐步減少。
「能夠見證鐵路進步和發展也是令人欣慰的。」秦麗芳說,自己工作27年來,做過客運員、值班站長、售票員、售票領班和票據管理員,以前乘車是紅色紙質車票,後來出現了藍色磁介質車票,現在又有了電子客票;最早車票不能掛失,後來推出了掛失功能,到現在已經不需要掛失,因為手機電腦上都有記錄,旅客越來越方便。而作為鐵路工作人員,自己也為鐵路的一點一滴變化感到欣喜。
(長江日報記者王謙通訊員代能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