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霑化區獲悉,該區投資2.5億元、總佔地面積約2200畝的人工溼地水質淨化工程項目將於11月底前開工建設。項目的建設將為霑化區全面深化陸域和海域汙染綜合防治,築牢環渤海汙染防治屏障,高質量打贏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提供堅強保障。
據悉,霑化區地處渤海灣南岸,海岸線長77.28公裡,海域面積1196平方公裡,全區入海河流地表水V類及以上水體比例達到100%,近岸海域水質穩中趨好。由於地處入海河流下遊,海域和水域面積廣闊,園區和企業分布較為集中,上遊客水流經霑化進入渤海,水環境管控壓力巨大。為進一步提升區域水環境和海洋環境質量,改善周邊生態環境,霑化區委、區政府投資2.5億元在三個工業園區汙水處理廠末端及沿渤海鄉鎮(馮家鎮)建設人工溼地水質淨化工程項目,總佔地面積約2200畝,通過淨化處理進一步削減汙水處理廠達標排放尾水的汙染物,確保入渤海水質提升。
該項目由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規劃設計,主要建設內容為潛流溼地主體、表面流溼地主體、水生植物種植、管理房、提升泵站、在線監測站等配套設施,主要是利用人工溼地系統中的物理、化學及生物的協同作用,對水中的汙染物進一步降解、淨化。首先將各園區、鄉鎮汙水處理廠達標尾水引至潛流溼地區,進行強化處理,大幅度削減汙染負荷;然後充分利用剩餘空地建設表面流溼地,通過土方調整,增加布水及集水設施,並根據水深配置蘆葦、香蒲、黃菖蒲等水生植物,進一步深度淨化處理潛流溼地處出水;最後將淨化處理後的尾水排入入海河道。項目建成後,各園區和鄉鎮人工溼地工程處理規模可達6×104m3/d,出水水質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Ⅳ類標準,年實現減排COD438噸、NH3-N76.7噸,霑化境內入渤海水體水質進一步提升。同時人工溼地系統可以為諸多生物提供適宜生長的環境,對於增加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也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該溼地項目前期手續已完成,計劃11月底開工建設。隨著項目的建設和運行,美麗溼地景觀將逐漸形成,大大提高當地居民的生活環境質量,為生態環境修復和渤海汙染治理提供示範作用,最終實現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