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冷水村村民在修建水肥一體化混肥池。
這幾天,白雲區都拉鄉冷水村大寨組村民莫紅華早上7點就趕到小寨組的一處山坡,負責監督村裡「茶話世界」項目中水肥一體化混肥池的修建。「我們村『茶話世界』項目專門請得有技術公司來搞水肥一體化,主管道已經修好了,等到池子修起來,就可以裝分管了。」莫紅華說,「水肥一體化搞得好的話,我們村的項目就能抓緊見成效,全體村民也能得好處。」
冷水村原名冷水溝,是都拉鄉最小的行政村,由大寨組、小寨組構成,有126戶村民540餘人,土地面積500餘畝、森林面積3850餘畝。冷水村依山傍水,植被良好,水資源充沛,但受地理位置等因素制約,過去一直沒有支柱產業,基本沒有村集體經濟。
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在相關政策及政府的號召下,冷水村村支兩委幹部心潮湧動。「現在正是發展的好時機,靠種苞谷和大米不行,必須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把村集體產業發展起來,才能帶富村民。」冷水村村主任羅玉平說。
冷水村村支兩委幹部主動到畢節等地考察學習,並將省、市、區農業專家請到村裡開展調研指導。2017年,冷水村試點種植了20餘畝冬蓀並初見效益。「我們村有天然龍泉水井10來個,地下水資源豐富,但土地有限,光靠種植冬蓀發展還不夠,如何把閒置的荒坡空地利用起來,搞農旅一體化,才是我們的目標。」羅玉平說。
經過上級部門和農業專家多次調研,以及村支兩委的積極爭取,白雲區都拉布依族鄉「茶話世界」項目選址冷水村。該項目是全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規劃的重點項目之一,於2018年初啟動。
「茶話世界」主要種植內容為綠茶、白茶、奶白茶、紫鵑、黃金芽等5個茶葉品種,規劃種植面積千餘畝,目前已種植600餘畝,其中200畝的核心區位於冷水村小寨組。按照項目三年總收益預測,「茶話世界」通過茶葉種植及二次深加工、家庭民宿、定製團體活動、設施農業體驗、茶文化體驗等子項目,預計產值將達到1200餘萬元,將以產業扶貧形式進一步解決村民的增收問題。
「去年,我們村針對這個項目專門成立了『貴州雲保拂香茶茗農民專業合作社』,採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保障合作社和農戶共享發展收益。」羅玉平說,村民一是通過土地資源入股,每畝土地每年保底分紅可得900元;二是村民還可以到「茶話世界」項目上班,解決部分村民的就業問題,低收入困難群眾將被優先考慮。「土地入股有租金,收益分紅有股金,園區上班有薪金,通過三重收益讓群眾實實在在受益。」
不僅是涉及到土地的村民可以入股,該項目作為都拉鄉精準扶貧的重要項目之一,鄉政府還投入了40萬元資金,作為全鄉低收入困難戶入股「茶話世界」項目的股金,讓全鄉低收入困難戶參與分紅。去年8月,冷水村舉行合作社第一次保底分紅現金發放大會,為100餘戶入股村民發放分紅近40萬元。
「『茶話世界』項目並不局限於茶葉種植、生產和銷售。我們的主要目的是希望以茶為支點,打造綜合性的茶文旅產業,圍繞茶產業、茶文化等,發展茶文化旅遊綜合體。」羅玉平說,該項目還可以帶動挖掘冷水村的民俗文化,引來人氣、留住人氣,興業強村,實現產業興旺、鄉村振興。
本報記者 梁婧 文/圖
(《打造「茶話世界」 發展茶文旅產業》由貴陽日報為您提供,轉載請註明來源,未經書面授權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