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5日 北京 為了讓市民更便利地購買早餐,早在2002年北京就啟動了早餐車工程,各種形式的早餐車、早餐亭開始出現在大街小巷。而就在兩個月前,全市開始規範整治城市道路公共服務設施,部分區縣以佔道經營、存在安全隱患等理由,開始逐步清退早餐車。記者調查發現,在一些正規早餐車消失的同時,大批黑早餐車開始佔據原來的位置,而生意個個都十分紅火。
北三環路邊的便民早餐攤藏進胡同。
早上8點多,地鐵10號線三元橋站D口外,曾經在這裡的3個正規早餐車都已經不見了蹤影,而4個無照早餐攤在距離地鐵口只有五六米處,鬧哄哄地一字排開。有的推著三輪車在賣包子、粥和豆漿,蒸包子的大籠屜就放在身後綠化帶的鐵欄杆上;有的在現場製作雞蛋灌餅,等著買餅的人把攤位圍得水洩不通;有的擺開了桌子,正在剁肉製作肉夾饃。
被攤位佔據的地鐵口地面上已是油跡斑斑,食物殘渣、廢棄餐盒、糊滿醬汁的包裝紙扔得滿地都是。幾隻蒼蠅繞著一個臉盆飛來飛去,不時停在臉盆裡的茶葉蛋上,見有人上前買茶葉蛋,老闆娘隨便用手在臉盆上揮一揮,便將被蒼蠅爬過的茶葉蛋裝進塑膠袋遞給了顧客。
「來一個肉夾饃。」見有顧客上門,攤主停下正在剁肉的手,用沾滿黏糊糊肉汁的手接過5塊錢,隨手塞進錢袋,又用剛剛抓過錢的同一隻手抓起肉汁淋漓的碎肉,往饃裡塞去。由於是上班高峰期,5分鐘裡,就有6撥顧客在攤位上購買了肉夾饃,攤位邊裝饃的箱子已經空了一半。
「天天在這賣嗎?沒人查嗎?」記者不解地詢問。按照規定,地鐵站口不允許擺攤設點,不少正規早餐車也因此被清退。
「沒人管,我們天天來這賣,一般賣到9點半,有時候賣到10點。」一個攤主告訴記者,晚上他們還上別的地兒接著賣,「哪人多去哪。」
地鐵10號線芍藥居站A口的過街天橋在早高峰已經被擠得水洩不通。從天橋上往下看,密密麻麻排隊進地鐵的人群中,一個售賣雞蛋灌餅的鐵皮早餐車隱隱約約露出頭來,而曾經在天橋下設立的正規早餐車早已不知所蹤。
黑早餐車上,黑色的平底鐵鍋內正「滋滋」烤著8張雞蛋灌餅,攤位邊上的垃圾桶裡已經裝了滿滿一桶的雞蛋殼和串肉的竹籤子,幾個顧客正圍在攤位周圍等著灌餅。攤位的玻璃窗上貼著用A4紙列印的菜單,除了現場製售雞蛋灌餅外,還售賣粥、豆漿和飲料等。
「生意不錯啊!」記者和攤位老闆攀談起來。老闆是個年輕的小夥子,微涼的早上依然被火爐燻出了一腦門的汗珠。他告訴記者,就是在生意不好的時候,一早上也能賣出100多個雞蛋灌餅,好的時候至少賣出200多個。「就幹到上午9點半就撤攤了,不過最近查得比較嚴,我們8點半就撤了,8點半之前檢查的都沒上班呢,沒人管。」
記者大致估算了一下,只加一個雞蛋的雞蛋灌餅最便宜,一個賣3元。如果按每天賣200個,每月賣22天計算,一個月的收入竟然高達13200元。一個普通雞蛋灌餅的成本按1元計算,一個月只在早上賣雞蛋灌餅至少可以淨賺8800元,收入甚至趕超了一些公司白領。
北三環安華橋西的公交車站旁,多年來一直停放在三環輔路邊的早餐車也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塊斜放在路邊的白色背板,上面手寫著密密麻麻的菜單和價目:「燒餅夾雞蛋2元、雞蛋灌餅3元、五穀煎餅5元……胡同口內2米……」記者順著背板的指嚮往三環路邊上的一條小胡同裡張望,原來早餐車藏進了不遠處的一條胡同裡,一群路人將早餐車團團圍住,正在排隊購買早飯。
「每天早上在這等車的時候就在這個早餐車買早飯吃,一直在這好多年了,不知道為什麼前段時間突然搬胡同裡去了。」家住雙旗杆胡同的秦小姐每天要步行到北三環的安華橋西車站坐車,她告訴記者,除了等車的乘客在這買早飯,附近好多居民為了圖方便,早上也會溜達過來買東西吃,「品種多,價格也不貴,幾塊錢就能吃飽。」
說起將早餐車藏在胡同裡這件事,老闆娘顯得有些委屈,一邊攤著煎餅,一邊告訴記者,早餐車一直都是擺在三環路輔路邊上經營的,臨著公交車站,生意一直不錯。「前段時間,突然不許我們在三環邊上賣了」,於是她只好將早餐車藏進了附近的胡同裡,每天在三環路邊上臨近公交車站的地方偷偷摸摸地擺個小白板,告訴大家早餐車搬家的消息。「我已經在這賣3年多了,政策老變,說你是正規的,你就是正規的,哪天說你不正規了,你就不正規。賣一天算一天吧,以後誰也說不準。」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 記者:張楠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