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後進補吃什麼好?「一物八用」,健脾胃,厚腸胃,保護前列腺。
昨天是2019年9月23日,也是我們傳統24節氣裡的「秋分」。秋分之後的這段時間,是最適合「貼秋膘」的,也就是「秋季進補」。很多人秋分之後,有進食一些滋補的、比較難求的食物,無非就是為了讓自己的體子更「紮實」,好輕鬆度過寒冷的秋天。用現代話來說,就是增加身體的抵抗力。
那麼,秋分之後的進補,是不是就得吃那些名貴的滋補品呢?當然不是。有句俗話叫「秋後吃一寶,百病自然好」 ,這個「一寶」是什麼神奇的食物呢?
答案就是——慄子,也叫做「板慄」。
板慄這東西,外表並不起眼,最外面是厚厚一層扎人的刺,然後在一層堅硬的外殼,除掉外殼之後,又有一層花生紅衣一樣的薄膜,然後才是板慄肉。可見,要吃到它可真得費一番手腳。
板慄在我國可謂歷史悠久,早在《詩經》裡就有它的相關記錄,如《詩經.鄘風·定之方中》:「定之方中,作於楚宮。揆之以日,作於楚室。樹之榛慄,椅桐梓漆,爰伐琴瑟」。如此算來已經兩千多年歷史了。
那麼,吃慄子有哪些好處、還怎麼吃比較合適呢?一句話概括慄子:一物八用:
1、健脾胃:現代科學認為,慄子是一種碳水化合物寒涼很高的「堅果」,為機體提供熱量,並能促進脂肪代謝。據《本草綱目》記載:「慄味甘性溫,入脾胃腎經。慄治腎虛,腰腿無力,能通腎益氣,厚腸胃也」。可見,吃點板慄,有健脾益胃的作用,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衛氣也得靠脾胃來充養。因此,秋分後常吃點板慄進補,是很不錯的;
2、厚腸胃:中醫所說的「厚腸胃」,其實就是促進消化,防止拉肚子。《本草綱目》認為,慄子性味溫和,入脾、胃、腎經,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的作用,可治反胃、洩瀉、腰腿軟弱等症。也就是我們現在說到的一些腸炎等「慢性腹瀉」,可以適當多吃點慄子。一般可以和山藥、紅棗、粳米熬粥,適當放兩片生薑,對脾胃陽虛的慢性腹瀉、大便稀溏,是很合適的。
3、補中氣:板慄含有大量的澱粉,雖然是堅果,澱粉含量和很多主食差不多,因此,中醫認為它有「補中氣」之功,對於一些大病初癒、產後體虛的「體子虛」,可以用慄子燉雞肉,補中益氣,生化氣血。也適合正常人秋分之後的進補。
4、強筋骨:俗話說「人老腿先衰」,年紀大了的人,首先老的就是雙腳,什麼走路美麗,步履蹣跚什麼的,要不乾脆來個老寒腿,這些在中醫看來,基本都是「筋骨衰退」的原因。而板慄外殼黑色,有補肝腎、強筋骨之功。秋分之後,經常吃點慄子,直接幹吃,或者燉骨頭湯,有不錯的強筋骨之功;
5、補肺氣:秋季是肺經當令的季節,傳統養生有「秋季養生先養肺」的說法。而板慄可以補肺納氣,對肺氣不足,經常有點咳喘氣短的人,秋分之後,適當多吃點慄子,比如豬肺燉板慄,有不錯的補益肺氣之功;
6、養心血:慄子含有大量的澱粉、蛋白質、維生素B等多種營養素,素有「乾果之王」的雅號,有助於防止血壓升高、冠心病以及動脈硬化這類心血管問題。秋分之後適當進食,有養心血、安心神之用,對改善睡眠質量很有好處。
7、保護前列腺:中醫素有「以形補形」之說,慄子的外形和前列腺非常相似。而慄子也有補肝腎之用,因此,秋分之後,適當吃點板慄,對養護前列腺是很有好處的。和前面幾種吃法不同,養護前列腺時,板慄適合生吃,也更簡便一些。
8、口唇起泡:秋季氣候乾燥,有時候難免會有點「上火」,比如嘴角起泡、嘴唇乾裂等等。因為板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對嘴唇周圍的毛病有不錯的改善作用。秋分之後多吃點,也可以避免燥熱上火。
總之,秋分之後適當進補,提高機體的抵抗力,有利於我們輕鬆越冬。板慄正是一種物美價廉的進補食物,尤其它的健脾胃、厚腸胃、養護前列腺等作用,對我們的健康是很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