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新財年以後,中澳貿易趨勢的發展走向更加令人關注。在經歷煤炭、葡萄酒、牛肉、海鮮和木材等一系列的限制和制裁之後,澳大利亞與中國的年度貿易量會受到多大影響呢?對於澳大利亞來說,在煤炭和農漁產品貿易量銳減的前提下,對華出口貿易額是否受到歷史性重創呢?答案可能令人感到疑惑。《澳華財經在線》1月8日報導稱:澳大利亞統計局(ABS)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1月至11月的中澳雙向貿易額達到2088億澳元(約合10480億元人民幣)。其中,中國對澳洲出口總額為763億澳元(2019年大約550億美元);澳洲對華出口總額為1325億澳元(2019年澳大利亞對中國出口1039億美元),比上一財年大幅增長近300億美元。
針對澳大利亞官方公布的中澳貿易數據,有澳媒評論稱,不管澳大利亞怎麼鬧騰,雙方貿易都不會受到影響。這種說法,與之前呼籲揮舞鐵礦石反擊大棒的輿論導向相比,顯得愈發盛氣凌人了。實際上,澳媒上述盛氣凌人態度的來源,並非僅僅基於中澳貿易總量數據,更多的是中澳鐵礦石的現實貿易態勢。據《澳洲財經見聞》1月9日報導,黑德蘭港(澳洲最大的鐵礦石出口港)最新數據顯示,黑德蘭港2020年12月對華出口的鐵礦石總量仍激增16%,達到創紀錄的4000萬噸(2020年11月為4161萬噸)。需要注意的是,澳洲鐵礦石對華出口量創新高的基礎,是價格在2020年內實現翻倍(2020年最低點79.8美元/噸,2020年12月的鐵礦石價格最高漲到175美元/噸)。
或許在澳媒看來,鐵礦石沒理由地瘋漲,而且澳大利亞還多次威脅要加稅,即便如此,中國人還要「忍氣吞聲地瘋狂採購」。所以只能說,中國無法擺脫對澳洲鐵礦石的依賴,並讓澳洲鐵礦石成為莫裡森政府平抑中國在煤炭和農漁產品領域制裁損失的手段。根據海關總署公布數據,2020年前11個月,中國累計從國外進口鐵礦石10.73億噸。按照澳洲鐵礦石佔比67%來計算,我國去年進口澳大利亞鐵礦石總量接近7.2億噸(成本價不超過40美元)。澳大利亞僅鐵礦石對華出口一項就可淨賺近千億美元以上。澳媒分析指出,鐵礦石是澳大利亞最大經濟支柱,也是中國鋼鐵企業中短期不得不依賴的供應渠道。
中鋼協沒有辦法說服澳大利亞鐵礦石巨頭穩定價格,也無法說服國內數百家鋼鐵企業齊心協力對抗鐵礦石「價格敲詐」。這主要是因為,由於疫情和其他因素影響,巴西鐵礦石和印度鐵礦石都處於大面積減產狀態,這進一步助長了澳大利亞礦企漲價的「囂張氣焰」。澳大利亞政客不斷遊說莫裡森,鼓勵政府給出口鐵礦石加稅,以反擊中國的制裁。他們算準了,中國當前無法找到澳洲鐵礦石的替代渠道。澳洲財經人士稱,中國回收利用廢鐵,以及在非洲投資鐵礦資源開採計劃,都不會影響短期內「受制於人」的劣勢。更重要的是,在鐵礦石瘋狂漲價的不正常態勢中,中國缺乏與之並肩反擊的盟友。美歐日等國的鋼鐵企業,他們在澳洲等地鐵礦都有投資,所以鐵礦石價格飆漲,他們同樣也會獲得巨大紅利(中國是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
世界範圍內出產高品位鐵礦石的國家屈指可數,澳大利亞現在扮演了「黑臉」角色,不斷拉高國際市場高鐵礦石價格,對於其他鐵礦石出口國來說(比如印度),既可以趁火打劫,又不用承擔得罪中國人的責任。印媒報導稱,印度國家礦業開發公司(NMDC)宣布上調其鐵礦石出口價格,漲價幅度為9.61%,這一價格調整政策已經從2021年1月6日起開始生效。印度國家礦業開發公司(NMDC)是印度最大的鐵礦開發企業,印度政府對該企業的控股比例高達70%,所以,此次印度鐵礦石出口企業趁火打劫高喊漲價,也是明顯的政府投機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