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神童詩,被魯迅評價「誇著讀書人的光榮」,我們到底為何讀書

2020-12-23 李秀筆記

這首神童詩,被魯迅評價為「誇著讀書人的光榮」,我們到底為何讀書

大約所有人都知道這兩句詩,「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依稀記得小時候看電視,裡面出來個窮秀才,搖著把扇子唱到這一句,伯父「啪」的一下把電視關掉。然後說:「這是什麼秀才,就是一潑皮無賴!秀才能這麼唱嗎?」

我就在旁邊呆呆的望著伯父,因為前兩天伯父剛教完我們幾個孩子這兩句,讓我們好好讀書。伯父看看我,然後和顏悅色地說:你們小孩子這麼讀、這麼想是對的,但是,一個秀才是不能說出這等話的。

現代社會的現代人,單獨讀這兩句,也經常會覺得不是滋味,通過貶低其他人來襯託讀書人的高明,實在是誇讀書,誇的有點過。就連魯迅先生當年都說,這是「誇著讀書人的光榮」。

後來長大之後,讀了汪洙《神童詩》的全文,才發現有點冤枉他。而魯迅先生引用「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段詩,也是有他的用意。

魯迅先生1933年在《申報·自由談》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我們怎樣教育兒童的》,專門探討兒童用的教科書,教育兒童的方法。按照魯迅先生的記載,那個時候的村塾裡還有《三字經》和《百家姓》,而清朝末年用的就是這篇知名的《神童詩》,和《幼學瓊林》。我想魯迅把《神童詩》說成誇著讀書人的光榮,還算客氣;因為在魯迅先生看來,《幼學瓊林》教著做古文的濫調。魯迅先生還提到了漢代的《急就篇》以及唐末宋初的《太公家教》。

讀過全文的人,都很明白,魯迅並非是說《神童詩》、抑或《幼學瓊林》不好,而是認為這些已經不符合當時的時代。《神童詩》為北宋年間的神童汪洙所做,《幼學瓊林》則是從明代開始就用於兒童識字啟蒙。

在魯迅先生的時代,再教授這些古板的內容,孩子們會出現矛盾衝突。兒童啟蒙教育,關係到一個國家的未來和希望,魯迅先生說,如果有人能夠將中國歷史上教育兒童的方法,做個明確的記錄,都是非常大的功德。

簡單一句話,諸如《神童詩》這些東西太老了。就像今天的孩子會比以往的孩子,更可能多地使用電子產品學習一樣。可能是時代發展太快,今天若要求一個孩子背誦10年前的課本,都不一定完全合理。

當然,時代發展到今天,讀書這件事還是非常的重要。雖然師長們幾乎不會再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樣的陳詞濫調,但仍然會採用各種各樣的辦法,說明讀書的好處。

《神童詩》為北宋年間的神童汪洙所做,而《神童詩》中,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也還是蠻多的。比如:

「少小須勤學,文章可立身」「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自小多才學,平生志氣高」「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都是鼓勵孩子勤勉讀書的勵志語句,今天讀起來還是朗朗上口,其中的道理還是非常值得學習和借鑑的。

突然理解了伯父,兒童啟蒙階段的任務,就是讀書,說唯有讀書高,還挺有道理。但是倘若一個秀才,滿腹經綸的成年人,把兒童啟蒙的課文背出來當真理,確實不合理。就像一個初中生,不會因為自己知道1+1=2而引以為傲一樣。

通過這件事,李秀筆記認識到,讀書不能讀半截,聽人講話也不能聽半句,一定要全面了解整個事情的前因後果,才能了解其中的真相。當然,也許我知道的仍然不是真相,只不過是目前能了解的一些「真相」而已。

相關焦點

  •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句話的意思是:社會上的行業都是低俗、低賤的,只有讀書進入仕途才是正道。這句話出自北宋學者汪洙的啟蒙書《神童詩》中的句子:「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滿朝朱紫貴,儘是讀書人」。這首詩的作者汪洙,他出生縣吏家庭,打小就很聰慧,據說他9歲能作詩,是當地有名的「神童」。汪洙的仕途也十分順達,他為人淳正,也是一位好教書先生,他的學生眾多,有一府之望,世人尊稱他為「汪先生」,他最終官拜觀文殿大學士。
  • 大清最後一個神童,死於2004年
    可惜他沒說自己一天能寫多少首詩,不知能否破了2000首的紀錄。 清末山東巡撫孫寶琦曾經力薦4歲的他進京,給大他1歲的宣統皇帝當伴讀。 康有為見了他,表示願意破例收他為徒,還把自己的書稿拿給他看。 江希張7歲那年,編了一套《四書白話解說》。
  • 浙江神童岑怡諾,一天寫2000首詩?網友:先考進慈谿中學再說!
    這幾天,來自於浙江慈谿的神童岑怡諾火了!當然這個火,讓人看了有些捧腹。很明顯,岑怡諾的事件是精心策劃的,其父親也是一位從事傳媒行業的人士。只不過這次的營銷結果,效果是負面的。岑怡諾這個女孩,讓人記住的不是「神童」,而是一個浮誇的人! 為了去了解岑怡諾,我們專門去了浙江慈谿當地的論壇。
  • 中國詩詞大會:小童誤解孟郊故事,讓董卿花枝亂顫,引出神童詩
    這首《登科後》,是孟郊苦讀半生,在他年近半百,終於高中進士後的得意忘形之作。他通過這首詩把高中之後的狂喜之情,盡情暢快的揮灑了出來。這一首詩,曾在《中國詩詞大會》中被拿來考一零後7歲小選手沈子揚,小子揚不卑不亢的答出了正確答案。可是在延伸環節,董卿就有感而發講了這樣的一個故事。
  • 今天我們到底怎樣讀書?
    他曾喜歡過世上的三種事物 黃昏時的歌唱 白色的孔雀 和磨損的美國紙牌 他不喜歡 孩子的哭啼 不喜歡喝茶加入馬林果醬 以及女人的歇斯底裡 而我曾是他的妻子by阿赫瑪託娃今天我們到底怎樣讀書「這世上如果有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博爾赫斯說這話的時候,眼盲心亮,算是自我安慰。至此奢望著去圖書館工作,打雜也行,可是在小城圖書館,聽見老媼一樣的女圖書管理員們,不厭其煩的好為人師家長裡短,霎時覺得地獄一般。
  • 魯迅的這三首詩,你一定得知道!
    今天小笙要和大家分享魯迅的三首詩!01贈日本歌人近現代·魯迅春江好景依然在,遠國徵人此際行。《贈日本歌人》是現代文學家魯迅於1931年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的前兩句寫了時間、地點、人物和贈詩的事由,表達了惜別之情。後兩句既描寫了當時上海灘戲劇界的狀況,又契合友人劇評家的身份。全詩簡潔明了,寓意深刻。從描寫劇壇、文壇狀況,既而間接描寫了政壇和社會亂狀,具有諷刺意義。
  • 史上最經典幾首「讀書無用」詩,每一首都含千古名句!
    史上最經典的五首「讀書」詩,每一首都含千古名句!介紹了幾首古代經典的勸誡讀書詩。這些詩作旨在勸誡警示人們珍惜光陰,努力讀書學習。但古來文武相輕,有勸人讀書的詩,自然也有「反讀書」的詩,宣揚出一種讀書無用不如棄筆從戎的思想。今天狗子向大家介紹的便是幾首經典的「讀書無用」詩詞:從軍行唐·楊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 1961年,郭沫若因何翻譯魯迅的這首詩?與毛澤東的指示有關
    這首詩,辭彙驅遣、意象選擇以及內涵的表達,都較為繁複,理解起來有相當難度,何況又是贈送給有語言隔膜的外國人。毛澤東估計到了這一點,便對日本友人說:這首詩不大好懂,不妨找郭沫若翻譯一下。郭沫若與日本,有極深的淵源。年輕時到日本求學,他後來自稱這是其一生中「最勤勉的一段時期」;1928年,又再赴日本,開始了流亡十年的日本生涯。
  • 這首詩中所寫的景象,無疑是天下讀書人,最嚮往的一幕,風光無限
    而詩人在詩中投入的感情越濃烈,這首古詩就會顯得越發真摯,勾動人的內心,讓人跟隨他的感受,心生嚮往。而這首詩中所寫的景象,則無疑是天下讀書人,最嚮往的一幕,可謂是風光無限。能夠用一首古詩,寫出天下所有讀書人的心聲,可見這首詩,本身就是一種壯舉。同時也凸顯了作者的才情,絕對堪稱那個時代中,所有文人的楷模。
  • 古詩《江南》賞析:這首詩到底是誰的作品?
    說實話,我原來一直不明白,這首詩好在哪裡?要押韻不押韻,完全沒有章法,為何一直傳誦至今?但緊接著,又覺得哪裡不對勁兒,好像一直以來《江南》這首詩不是這樣作解的。當時,周濤老師賞析《江南》時,在旁邊打一括號,裡面註明:【梁武帝作江南弄即本此】。然後,我們也看到,上面的賞析心得中,周老師是將本詩作為梁武帝的作品給予了賞析。
  • 魯迅「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病句?讀讀小學一年級這詩
    這是一首漢樂府民歌,如今是不少版本小學語文課本的第一首古詩,這可是把駱賓王的《詠鵝》第一的位置給佔了,可見如今的文史教育專家們對它的推崇。說實話,筆者初讀到這首詩時,覺得廢話太多了,一點也不高明。它寫的不就是一個江南採蓮的場景嗎?詩中意象也並不多,只有蓮葉、池水,以及魚,連人物都沒有出現。但在讀懂了它之後,卻發現這首詩其實並不簡單。
  • 出自蘇軾這首詩,第一句有點俗氣
    這首詩的第一句的意思是,董傳讀過很多書,滿肚子的墨水,然而因為生活疾苦,因此衣裳都是很樸素的。這首詩是蘇軾對於董傳的實際情況來寫的,從而對董傳的志向高遠的品德的讚賞。多讀書可提升個人修養之所以這句話廣為流傳,而他的這首詩的其他的詩句是很少有人提起,這是因為蘇軾的這句話表明了多讀書和個人的修為的關係是很密切的。大家應該都知道,我們讀書不是不是馬上就可以得到回報,也不能滿上就可以受益。
  • 魯迅最出名的一首詩,既悽美又豪邁,大部分人卻沒理解它的意思!
    相信對魯迅有所了解的讀者,都曾聽說過他青年時代寫下的這首詩: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魯迅一生寫詩不多,現有出版的魯迅詩詞集收錄都不過46首,而這首可以說是魯迅最知名的。
  • 你知道這兩首詩的作者和詩的全文嗎?
    而知道這兩句詩出處和作者的人恐怕卻不會很多,並且還有許多類似的現象。我們不妨就這兩首詩,大家來熟悉熟悉它們的全貌。六經:古代讀書人必學、科舉考試必考的《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樂》。窗前:古代讀書以背誦為主,須面向牆壁獨立背誦。窗前等於牆前。
  • 才子問:「阿Q是中國人,為何取個外國名」?魯迅的回答令人叫絕
    當年詩壇很流行各種肉麻而又空洞的失戀詩,魯迅實在看不下去,便寫了一組《我的失戀》打油詩。詩寫得很有水平,完全是一本正經地搞笑。除此之外,其經典小說《孔乙己》也是如此。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孔乙己說的「回」字的4種寫法。筆者小時候讀到這一段時,本以為魯迅只是隨便寫來調侃孔乙己,後來才明白原來「回」字真的有4種寫寫法。魯迅這一幽默,確實高級得很。
  • 魯迅半夜氣得睡不著,隨手寫下這首七律,郭沫若有意模仿卻學不來
    這首詩是魯迅的經典律詩之一,他的老對頭郭沫若先生曾評此詩:原詩大有唐人風韻,哀切動人,可稱絕唱。後來郭沫若還曾模仿著寫了一首《歸國雜吟》,但這首詩無論從語言還是意境來看,都與魯迅的原作有不小的差距。所以說魯迅這首詩,是郭沫若有意模仿卻學不來的詩。
  • 為什麼這位政治家被魯迅評價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幾首詩來看看
    熟悉三國的人都知道這是人對曹操的評價,但主要談論的是其政治才華。《三國演義》裡他是陰險狡詐的代表,那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則給予他一個"奸雄"的稱號。但陳壽《三國志》卻說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這樣看來,對曹操的評價褒貶不一。
  • 2016中考語文作文素材:讀書
    1、我們讀書時,是別人在代替我們思想,我們只不過重複他的思想活動的過程而已,猶如兒童啟蒙習字時,用筆按照教師以鉛筆所寫的筆畫依樣畫葫蘆一般。我們的思想活動在讀書時被免除了一大部分。因此,我們暫不自行思索而拿書來讀時,會覺得很輕鬆,然而在讀書時,我們的頭腦實際上成為別人思想的運動場了。
  • 為什麼古代讀書人寫詩,比現代讀書人容易得多?
    古代讀書人寫詩,儘管談不上信手拈來,但確實比現代的讀書人要容易很多。而現代人也很少能出現唐朝詩人的水平,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璇璣圖,可讀出一千多首詩原因一:古代讀書人接受的就是詩文教育現代人關於詩歌的教育並不多,學前班和小學的時候背點唐詩,可能連唐詩三百首都背不全
  • 餘秋雨水平到底如何?王朔的評價十分刺耳,金庸卻說他堪比魯迅
    在戲曲方面頗有研究,陸續出版了《戲劇審美心理學》等著作,並且有兩個最年輕記錄,最年輕的大陸文科教授還有最年輕的高校院長這兩個職務。那麼,作為作家,餘秋雨的水平到底如何?人們對他有哪些評價呢?餘秋雨水平到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