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易·繫辭上》記載,在遠古時代就有「四象」的說法,分別指木金火水。在陰陽五行中,,東西南北各有一隻神獸,也就是人們所熟知的東方青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那麼中間是什麼神獸呢?
在我國漢代時期,五行學說十分盛行,青龍在五行中屬木,起源於上古的星宿崇拜,作為掌管東方的神獸,發展到漢代,它的意義就更加的豐富了,可以指代甲乙和春秋。與青龍常常相提並論的就是代表西方的白虎了,在五行中屬金是殺戮之神的象徵,白虎寓意著闢邪、祈福、發財。現在「左青龍,右白虎」多用於建築風水。
據《山海經》中的南次二經記載,朱雀是南方四星宿的總稱,象徵著火,是南方之神。玄武在五行中屬水,是由龜和神組成的和其他三星宿一樣,是上古星宿變成的靈物,因為烏龜的壽命長,所以寓意長生不老,玄武是北方之神。在戰國時期「前朱雀,後玄武,左青龍,右白虎」常用於排兵布陣。
而與金木水火土相對應的神獸,唯獨少了一個土。那麼五行中屬土的神獸又是什麼呢?答案是黃龍,黃龍有叫應龍,最初是女媧的部下,是天上一種有翼的龍。在皇帝時期,曾下凡斬殺蚩尤和夸父,也曾用尾畫地成河,幫助大禹治水,演變到後來,黃龍作為封建皇權的象徵,經常被用於皇家御用龍紋器皿中。人們賦予了這些神話傳說中的神獸很多美好的寓意,然而中間的黃龍卻鮮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