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1 11:09
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宋環環 王鵬洲
租下一片不大的廠房就開始「野蠻生長」,銷售量從3年前同類別300名以外一下子衝到前30名,這便是瑞安本土的純電商品牌——天貓婭萊婭鞋類旗艦店。而像「婭萊婭」這樣的網絡賣家,全市已達2.6萬家,去年我市實現網絡零售額166.7億元,居溫州各縣市第一。
當下,網際網路技術已經從信息網際網路、消費網際網路過渡到產業網際網路。業內人士認為,產業網際網路是以生產者為用戶、以生產活動為主要內容的網際網路應用,這將是一片新藍海。如何利用網際網路把產業做大做強,如何讓單條的產業鏈連接成網?請看瑞安發展電商的探索與實踐。
網際網路+傳統企業
零售電商融合傳統產業
以生產為輔,設計、銷售帆布鞋為主的瑞安市婭萊婭鞋業有限公司,藉助「電商換市」的政策支持,依靠仙降鞋業優勢,短短兩年時間爆發式成長,日均網絡銷量達7000雙,年網絡銷售額超億元。「我們企業在消化吸收了仙降15家中小鞋企產能,還將引入韓國的設計和工藝,帶動當地帆布鞋產業集群轉型升級,促進『瑞安質造』與『時尚產業』發展。」該企業負責人說。
婭萊婭的發展壯大正是瑞安市傳統企業藉助網際網路翅膀的一個縮影。目前,全市網絡賣家總數約2.6萬家,其中天貓數476家、居溫州各縣(市區)第一。同時,依託「中國休閒鞋生產基地」、「中國鞋都」產業優勢,瑞安市通過電子商務進一步打開鞋業銷售渠道。據「阿里巴巴」數據顯示,2014年瑞安帆布鞋網絡銷量佔全網銷量2/3,天貓帆布鞋銷售「50強」中瑞安商家佔28席,成為全國最大的帆布鞋網貨基地,湧現出林光村、仙降村等膠鞋年網絡銷售億元以上的膠鞋電商村。
勢如破竹的「網際網路+」風暴,也為瑞安市傳統漁業加工、農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位於馬嶼的瑞安農業電商孵化基地,已入駐農業電商60多家,成為瑞安市農產品電商發展的主體培育中心、銷售推廣中心、電商服務中心、產品展示中心和質量檢測中心。該基地以公益為主、市場為輔,致力於打造區域性農業電商公共服務平臺,為農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農業大戶及農村青年創業者提供零租金、低費率、一站式人性化公益服務。
近年來,瑞安市發揮農業專業合作「起步早、基礎好」的優勢,借勢電子商子、發展現代農業,加速千家萬戶小生產與千變萬化大市場對接。華盛、香海、華忠等網絡銷售「冠軍企業」脫穎而出,現烤蝦幹、魚豆腐、魚乾等休閒海產品成為網上熱銷產品;100多家農業專業合作社上網銷售農產品500多種,淨水農業合作社的「南板藍根」、傳騰農業專業合作社的「艾條」成為熱門網銷商品;湖嶺大同村牛肉製品等4個淘寶村漸具成形,村居網絡產業集聚規模效應顯現。
據了解,隨著瑞安市電商的應用普及,電商與地方特色支柱產業呈現融合發展態勢。瑞安市的塘下、仙降、馬嶼、安陽、陶山等9個鎮街形成了一批電商村,佔溫州全市3成多,居溫州各縣市區首位。業內人士表示,不論是仙降和飛雲的鞋、馬嶼的眼鏡,還是塘下的小型汽摩配,其折射出的是農村電商與當地傳統產業集群結合度的日趨緊密。
網際網路+外貿物流 傳統外貿轉型之路
近年來,跨境電商的迅猛發展打通了出口企業與國外消費者的直接聯繫,融入境外零售市場體系,已成為轉變外貿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目前,瑞安已與全世界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貿易關係,「依託『網際網路+外貿』的模式,發展跨境電商是轉變傳統貿易方式的主攻方向之一。」瑞安市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傳統外貿發展遭遇瓶頸,呈現同比下降態勢,與之相比跨境電商卻發展迅猛。
據物流渠道統計,去年瑞安市從事跨境電商的企業和個人36家,B2C的貿易金額達3611萬美元;從阿里「一達通」平臺數據來看,瑞安市擁有B2B跨境貿易企業750多家,去年B2B出口額3371萬元。以上兩項相加,總計跨境電商貿易金額為6982萬美元,佔到瑞安市出口總額的2.24%,並且保持了30%以上的高速增長。
據了解,瑞安市在「環球汽配資源網」註冊用戶已達21725家,其中生產性企業服務15000家、服務採購商家1200家,累計撮合交易額達80億元人民幣,有力推動汽配產業的出口營銷。
除了通過阿里巴巴國際站、環球資源網、中國製造網等渠道,瑞商還入駐阿里速賣通、ebay、亞馬遜等電商平臺,邁出了海外建倉、註冊國際商標等全新步伐。
以跨境電商作為主要轉型方向,逐漸成為在歐洲打拼了近30年的瑞商們的一個共識。在歐洲有一批以批發零售業見長的瑞安商人,瞄準了跨境電商這一新興的風口。其中,海外瑞商沈平開出歐洲直購實體店為線上平臺增進體驗與服務。沈平認為,跨境電商最考驗供應鏈,而這方面恰好是他們長期積累的優勢。
沈平創辦的「我們家——中國最大的女性跨境購物平臺」,已完成12個海外倉及集運倉的整合,遍布義大利、法國、西班牙、瑞士等地區;與200多家著名海外品牌,包括LV、香奈兒、阿瑪尼等的原產廠家籤署供貨協議,原廠直供。
為了加快推動跨境電商發展,瑞安市出臺了系列扶持政策,培育經濟新動力。我市財政每年對企業通過中國製造網、環球資源網等七個跨境電商平臺開展跨境B2B業務的給予政策獎勵。強化跨境電商實務培訓,組織了瑞安跨境電商生態峰會、汽摩配件行業跨境電商峰會等會議,引導傳統外貿企業走「網際網路+外貿」,受眾企業900多家。加緊出臺跨境電商扶持政策,在跨境電商園區、海外倉、電商人才培訓等方面給予補助。
網際網路+電商平臺 融合產業鏈發展
近年來,瑞安市以電子商務為主要內容的網絡經濟作為「一號產業」打造,注重電商發展體系建設,加速「電子商務+」與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做大網絡經濟。
瑞安市大力實施「電商強農」工程,加快現代農業轉型升級。構建農業電商「快交通」。大力拓展農村電商服務點,整合利用「村郵站」、「萬村千鄉服務點」,推動網絡代購、網絡直銷以及預訂車票、網上掛號等農村電子商務便民服務體系建設。
位於瑞安經濟開發區集賢路的瑞安日報萬事好網絡經濟創新產業園,不顯山不露水,卻匯集了瑞安各類精英和創業項目。它是一個用「網際網路+」理念建立的園區,是一個巨型孵化器,也是一個新型眾創空間,更是信息經濟的新馬達。這裡宛如創業者的夢工廠,將不斷演繹著從無到有、從弱變強的蛻變故事。
這個總佔地面積40餘畝、建築面積達3萬平方米的園區,是由瑞安日報有限公司斥資5000萬元打造的瑞安首個網絡經濟發展集聚區。「園區的定位是做網際網路創業,而不僅僅是一個電商園區,也不僅僅是把企業聚集起來。」該產業園相關負責人說,當前園區努力做好兩件事,一是幫助瑞安的四大主導產業等傳統企業實現網際網路轉型,二是搭建一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平臺。
瑞安市還全力做長做強電商生態鏈,努力打造浙南閩北電商高地,建設電子商務集聚區。據悉,瑞安市建成並投運的錦湖雲江電商園一期工程佔地38畝,建築面積3.5萬平方米,出租率達到100%。投運的飛雲街道申通電商園項目,一期規劃建築面積1.6萬平方米,日快遞發貨量達到2萬票,入駐企業20餘家。
據瑞安日報
146120815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