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同羽
人與人之間相處,有時建立某種好感,可能就是一瞬間的事。
因為很多不經意的細節,往往最能成為打動人心的籌碼。同理,在兩個人並不那麼相熟的階段,某句話或者是某種行為,也能輕鬆斷掉兩個人的緣分。
所以,很多人才強調在初相識的時候,要儘量去展現自己的優點和價值,讓對方儘可能看到這些並且產生欣賞之心。
而不合適的兩個人,其實也不必勉強。
我們一開始判斷對方是否合適,其實很多人都靠的是兩個字:感覺。
感覺,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第六感。
甚至很多時候,它完全不能用具體的話語來進行概述,眼前的人就是莫名給你一種不合適的感覺,你的心裡已經開始產生牴觸,而在外人看來,卻可能認為這不是什麼大事,讓你繼續再了解一下。
我們能夠相信自己的感覺嗎?
答案是肯定的。
別人可能會騙你,但是你的感覺絕對不會。
周國平在《相貌和心靈》中有寫:在漫長的時間中,一個人慣常的心靈狀態和行為方式總是伴隨著他自己意識不到的表情,這些表情經過無數次的重複,便會銘刻在他的臉上,甚至留下特殊的皺紋。
其實,我們的第六感也同理。
在你自己還沒意識到的瞬間,你的大腦可能已經率先一步根據對方的各種細節,比如說話方式、行為態度等等進行最為細緻的分析掃描,然後再根據你個人平時的生活習慣,還有思維方式進行一種大致比較,篩選出不合適的部分,通過你的個人感受反饋給你。
這個過程,完成得很快,完全是不經意間完成的。
我想起曾經看到的一句話:「有的人,對方一開口說話,你就已經發現兩個人不合適,不想再過多交流;而有的人,你們只聊了三五分鐘,就莫名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自然就有可能,你只用某個生活的細節,就否定了一個人。
我想起一件事。
前段時間,有一個女生說,她有一個相親對象,是家裡介紹的,她因為擅自單方面拒絕對方,被父母責怪很久。
因為在她父母看來,那個男生綜合條件很好,有學歷,工作不錯,收入可觀,長相也過得去,而且有車有房,父母也都是正式工,而且據介紹的人說,男生性格脾氣也都蠻好。
所以,她的父母自然是希望他們能成,畢竟她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
加了聯繫方式以後,她和那個男生一直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聊天過程中她並不反感對方,然後兩個人就約著周末見了個面。
剛剛見到的時候,她很有好感,真人長相比照片好看,是她喜歡的類型,所以她也比較積極主動地和他聊天。
見面聊肯定和網上聊不一樣,她感覺男生話比他們平時聊天要多不少,而且話裡行間透露出她也不錯的意思。
最初,她認為可以和他繼續了解下去,要是能夠在一起的話,也是一件不錯的事。
但是,男生的一句話,毀了她所有的好感,甚至可以說是把印象直接降到負分。
他們說到彼此的感情觀,她說認為兩個人在一起,就要彼此體諒,都有付出,而不是只單獨要求對方怎麼做。
男生在表示贊同她的觀點以後,接了一句:「對呀,就該怎樣,現在很多女生都太作了,活該化糞池警告。」
這個化糞池的梗,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指的是什麼事。
她當時驚到了,臉色也有點變了,直接說:「用這個開玩笑不合適吧。」
後來,她就一直沒有怎麼說話,只剩男生一個人說,因為她的心中有了答案。「本來我還有好感,後來出門以後我就刪他了,沒必要留著,反正以後也不會有交集,這種方式認識的更不會做朋友。」
她的母親,認為她就因為這樣一句話否定對方是不理智,說她不應該做這麼衝動的事。
然後,原本認為自己沒錯的她也有點疑惑了,問:「我真的是衝動了嗎?」
這,其實並不是一時衝動,多數情況下,而是對方某種看起來不經意的細節,直接踩中的卻是你的原則和底線問題。
顯然,她的相親對象便是如此。
這句話,背後體現著的是對生命的不尊重,還有以偏概全的不理智。
往小了說,在有些人眼中,這只是一句話的問題,但要是往大了細數,這完全是三觀的問題。
生活中,我們總會碰到一些人,把沒教養當作是耿直,把嘲諷當作是有趣,把別人的痛苦當作是笑談,並且絲毫不認為這有什麼。
是的,每個人的感知能力都不同,人與人之間,也不會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我們也不能要去別人去怎麼做,只要做好自己就行了。
而你的選擇,尤其是在選另外一半的時候,記得遵從你心裡的答案,選擇真正適合你的人,而不是外人眼中評價的好。
因為真的有著很多人,可能自己不夠堅定,然後煽風點火的人多了,就想著試一試吧,結果也多半可以證明,不會如自己的意。是的,你一開始就無法產生絲毫認同感的人,後來用再多的時間都無法喜歡。
甚至那些讓你排斥的人,你和對方相處越多,只會越來越排斥,壓根不會有所好轉。
所以,你要更加理智一些,也要堅定一點,不用懷疑自己的第六感,也不用擔心錯過以後遇不到更好的人。
因為更好的人,不是別人說他好就好,而是你們兩個人相處的感覺,於你而言是舒服的,放鬆的,自然的,欣喜的。
一段感情,能夠做到這些,才能說明你們是真的合適。
-END-
和每個來這裡的人談愛說情,但無關風月。點擊上方關注,歡迎來到我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