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科技日報》6月10日報導提到,蚯蚓是土壤生態中的重要成員,但與此同時,也擁有著人類羨慕的「再生能力」。
一直以來,人類都在探索「再生能力」的機制,想要了解這種機制究竟是如何形成的,當然,地球上並非只有蚯蚓這一種生物具有「再生能力」,除了蚯蚓以外,還有壁虎、蠑螈等生物也有這種技能。所以,想要了解「再生能力」的機制是如何形成的,或許就需要研究這些生物的身體結構。
擁有「再生能力」的蚯蚓,體內有什麼不同?
在《自然·通訊》學術期刊上有一篇關於「蚯蚓再生能力」的研究成果,據資料顯示,該研究成果的發表者來自我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在這次的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研究蚯蚓的基因,從而發現一種決定蚯蚓再生能力的重要元素——LINE2轉座原件。
據了解,LINE2轉座原件是一種在蚯蚓再生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如果失去了這種元素,或許將導致再生過程難以進行。通過這份研究成果,我們了解到蚯蚓再生的詳細過程,這對於我們人類了解「再生能力機制」有著很大的幫助。
蚯蚓是一種什麼樣的生物?
蚯蚓,在全世界中分布廣泛,經過資料顯示,地球上目前已記錄的陸棲蚯蚓共有12科181屬,大約有3000餘種,而在中國,已經發現了200多種,其中分布比較廣泛的有環毛蚓、愛勝蚓和異唇蚓等等品種。
在名稱上又被稱為地龍,身體結構分節不分區,屬於雌雄同體的生物,交配時可相互授精,產卵於環帶上,脫落之後形成卵繭,便可直接發育。運動方式呈蠕動收縮,每收縮一次即可前進幾釐米,同時也可反向收縮,這樣就能進行倒退運動。
蚯蚓在地球上有什麼作用?
這種生物除了擁有「再生能力」以外,也存在著許多優點,例如,它們喜歡挖穴鬆土,這能夠讓土壤變得更好,而且,因為蚯蚓都生活在土裡,所以,蚯蚓在經過取食、消化、排洩等過程之後,土壤裡會變得更加肥沃,在這樣的土壤中種植,會更有利於農作物生長。
其次,蚯蚓的營養豐富,具有很好的經濟效益,在醫學上也被視為珍貴藥物,可以治療多種疾病,據了解,蚯蚓體內有地龍素以及多種胺基酸和微生物,在古代就是一種中藥。可以清涼定驚,能夠用於關節痺痛、肢體麻木等病症使用。
而在平時的生活中,蚯蚓對於普通人來說,或許更多的是作為釣魚的誘餌,大家有沒有發現,通過以蚯蚓為誘餌去釣魚,會發現魚兒上鉤的機率很高,這種現象讓大部分喜歡釣魚的人都會事先準備好蚯蚓,然後再去釣魚。
總結:
目前,科學家已經在蚯蚓體內發現了「再生能力」的機制,未來,或許我們也能從中獲得啟發,而通過這次研究,蚯蚓不僅在生態環境中具有重大作用,在科研領域,也幫助人類不少,是一種值得保護的生物。
參考消息:
《科技日報》發表6月10日文章《蚯蚓為何切兩半還能再生? 我科學家找到關鍵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