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做文案,一定要聽方文山,但聽了上百首方文山,卻未必能學會方文山的文案方法。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是用了什麼文案手法?
「一壺漂泊,浪跡天涯難入喉」又是用了哪種修辭技巧?
其實,方文山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歌詞,都用到了同一種手法,那就是「比擬」。
那麼,什麼是「比擬」?
翻開《現代漢語語法修辭教程》:「比擬」就是把一個事物當作另外一個事物來描述、說明,比如將物比做人,將人比作物,或將甲物化為乙物。
01丨將物比做人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
——《青花瓷》通常只有人才會「等」另一個人,這裡的天空卻在「等」煙雨,天空被賦予人的特點,仿佛有了情感。
將物比做人的比擬也稱「擬人」,
即將人的特點轉移於物,可以將事物寫得具體、生動、形象,因為人類對自己的這些本質特點最為熟悉,最為理解,也最易接受和產生共鳴。
「擬人」手法,是方文山歌詞裡的常客。
⊙不要哭讓螢火蟲帶著你逃跑—《稻香》
⊙窗外的麻雀,在電線桿上多嘴——《七裡香》
⊙我隨寂寞流浪 ,對你的所有喜歡——《禁止悲傷》
「寂寞」如同是一個人,可以追隨它四處流浪。同樣的"擬人"手法也頻繁出現在一些優秀的文學作品裡。
⊙這裡叫教條主義休息,有些同志卻叫它起床——毛澤東《反對黨八股》
⊙群山肅立,江河揮淚——紀錄片《敬愛的周總理永垂不朽》
⊙我朝深邃的黑夜扔了塊石頭 / 它沒有丟回來——蔡仁偉《失眠》
在廣告文案中,「擬人」手法的案例更是數不勝數。
⊙與建築之間的尺度,樹很滿意——深圳華僑城·曦城
⊙簷下的風,寵愛著風鈴——方文山&沙宣
⊙一口咬破,湯汁宣布解封——武漢四季美湯包
⊙你不去看世界,世界也懶得看你——高德地圖
⊙白雲把藍天置頂,長尾雀給黑頸鶴留言,風轉發了矢車菊的種子,漫山的杜鵑花正刷屏——普達措公園
⊙時間有個好習慣,目中無人——時間廊(HB studio出品)
02丨將人比做物
「菊花殘,滿地傷,你的笑容已泛黃」——《菊花臺》「泛黃」通常是形容照片或紙張的變化,這裡卻用來形容人的笑容,一種笑容依舊但物是人非的畫面感自然流露。
「人擬物」就是賦予人以動物、植物或無生物的某些特徵,可以給人以形象感和新奇感,收到生動的、富有情趣的表達效果。
比如以下兩句方文山的歌詞:
⊙夢在遠方,化成一縷香,隨風飄散,你的模樣——《菊花臺》
⊙塞納河畔,左岸的咖啡,我手一杯,品嘗你的美——《告白氣球》通過「人擬物」,人的模樣如煙隨風飄散,人的美也可以像咖啡一般被細細品嘗,對傷感和美的描摹,可謂曲盡其妙,惟妙惟肖。
作家和思想家們,對此也是屢試不爽:
⊙頌蓮的心裡很潮溼,一種陌生的欲望像風一樣灌進身體
——蘇童《妻妾成群》內心世界因為欲望,變的和空氣一樣潮溼。
⊙在這裡的人們中間,我最不願與之離別的就是海涅,我恨不得把您也裝進我的行李袋中去——馬克思《給海涅的信》
馬克思將海涅當做行李一樣來處理,有點點調皮。「人擬物」手法的運用,讓馬克思都可以顯得十分風趣。再看看「人擬物」在廣告文案中的經典案例。
⊙誰讓這流動的人生,有了甘心凝固的理由——萬科·波託菲諾(程鴻蔚)
人生比擬為流水,能奔湧向前,也可甘心凝固。
⊙睡在山海間,住進人情裡——愛彼迎
⊙你的青春,再不曬就黴了——flow社交
03丨將甲物化為乙物
「一壺漂泊,浪跡天涯難入喉」——《東風破》
「漂泊」本是無形物,這裡卻被裝進了壺,變得具體可感,像是一壺烈酒,讓浪跡天涯的人難以入喉。
通過物和物之間不同屬性地轉嫁,讓抽象變得具體,讓死板變得生動,喚起聯想與想像,使人更具體地感知事物。
再看幾句方文山的歌詞,同樣是將虛擬化為具體:
⊙我就站在布拉格黃昏的廣場,在許願池投下了希望——《布拉格廣場》
⊙如果華陀再世,崇洋都被醫治——《本草綱目》崇洋媚外的觀念,像一種病被醫治。
⊙歲月在牆上剝落,看見小時候——《東風破》無形的歲月像是牆皮一樣一層層剝落,露出兒時的光陰,妙極了。
「物物比擬」的生動形象,在作家筆下更是大顯身手。
⊙他們……揮動竹枝掃把,在默默地掃著,默默地掃著。好像春天,夏天,秋天,冬天,都是在他們的竹枝掃帚下,一個接一個地被掃走了,又被掃來了——古華《芙蓉鎮》
⊙她似乎衣袋裡全裝著天真,一掏出來就可以用——韓少功《火宅》
如此實用的文案技巧,廣告文案們自然也不會放過,經典案例舉不勝舉。
⊙癌症治癒吸菸——癌症援助協會無形的絕症被比作有形的藥品,而且充滿戲劇性的反差。
⊙把激情燃燒的歲月,灌進喉嚨——《紅星二鍋頭》
⊙放肆撒野,咬住春天——淘鮮達#超市正當時#海報春天仿佛像春捲兒一樣一咬嘎嘣脆,生動形象有味道~
當然也少不了方文山自己寫的廣告文案:
⊙此刻微笑,清爽而透明——海飛絲
⊙秘密,揉捻進我的笑容裡,彎成剛剛好的角度——飲冰室茶集
最後總結一下:「比擬」手法,常見的應用類型分為三種:①物擬人 ②人擬物 ③物擬物;將事物通過相通的特點建立連接,然後經過合理的屬性轉移和創造性想像,而變得富有藝術魅力